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措施,即創設問題,提升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借助教學工具,提升學生數學觀察分析能力;與生活實際結合,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探究;數學思維能力
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數學的概念、法則、公式和數量關系都要通過學生的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和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日后的成長和學習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必要性。第一,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數學知識系統性、邏輯性、抽象性較強,通過數學思維的運用,可以解決遇到的問題。第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最終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
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措施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將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被充分挖掘出來。因此,在數學知識的學習與訓練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啟迪學生思維、傳授問題解決的策略,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提升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為學生提供可享受的東西,而不是艱巨的任務與負擔。”缺乏情感與興趣的教學,往往會使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逐漸消退,甚至產生極大的學習壓力。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例如,在講解“長方形定則”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探究問題的形式,使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得出最終答案,并且對所得結論進行歸納與總結,進而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中的歸納概括能力,具體措施為: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且給出探究問題“一個長方形,長縮短一米,寬增加一米,請問這時它的周長與面積是否會發生改變?”問題一提出,學生紛紛對其產生興趣,每個小組憑借自己的感覺給出了不同答案,但卻無法講出道理,因此,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正確答案。這時,教師抓住時機進行思維啟迪,做出進一步提問“通過對這一變化的思考,大家能夠得出怎樣的規律?”學生的興趣變得更加濃郁,經過小組的探究思考,最終得出了討論結果,即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長與寬的數值越接近,則面積越大,當長與寬相同時,面積達到最大。在教師不斷設置問題的背景下,通過引疑誘導,學生的熱情不斷提升,使得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得到深層次的啟發,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1]。
(二)借助教學工具,提升學生數學觀察分析能力
在新課改中規定,小學數學應通過直觀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擴展和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借助教學工具,開展實踐操作活動,啟迪學生思維。例如,在學習“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提出探究問題“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首先,為學生提供六張卡片,讓學生數圖形的條數與角的個數,得出六個圖形均為四邊形的結論,其次,讓學生利用三角板對比一下各個圖形角的大小,從中找出四個角均為直角的圖形,當學生順利找出后,將正方形與四邊形放到一起,啟發學生說出正方形的特征,進而使學生在動手參與的過程中,對概念的認識更加深刻,概括起來思路更加清晰,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觀察分析能力。
(三)與生活實際結合,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將數學課堂被放置在輕松、活動的場景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潛能能力。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是解決現實生活中具體問題的橋梁。因此,教師應將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實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例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整數計算,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完成,當計算10×10時,可以先將十位上的數字相乘,也就是1×1,然后再將個位上開始的所有0都添加到1的后面,這樣便能夠準確得出最終的計算結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這種算法的原理進行講述和總結后,便可以進一步拓展,以此類推嘗試讓學生對10×100,100×100,100×1000等式子進行計算,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2]。
三、結語
加強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分組學習中的合作協調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培養。同時,教師通過創設問題、借助教學工具、聯系生活實際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思維潛力得到啟發,更有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殷正玄.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7(23):69.
[2]盧紅梅.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煥發活力:淺談小班化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吉林教育,2009(20):96.
作者:洪凌云 單位:浙江省浦江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