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程預算類專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非電類工科專業;計算機課程;教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222-03
引言: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課程已經成為大學的公共課程,幾乎所有的專業都學習計算機相關課程。目前,高等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指計算機專業的學科教育;另一類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然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竟占全體學生的絕大多數,而且其專業領域千差萬別,因此,這些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對于計算機學習的要求都相差很大。比如對于社科、文管相關專業的學生,他們大多數人將來的工作和學習都不需要太艱深的計算機知識,因此,一本基礎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并結合學習一些網絡知識和技能、相關的計算機語言(比如C語言)和相關專業的典型軟件(如Office等)就足可以讓他們應付將來的工作和學習。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中電類專業學生,由于他們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基于計算機、單片機、智能系統,因此,這類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要求相對前面的學生要高很多,比如他們除了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還要學習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以及一些較難掌握的計算機語言,如匯編語言、C++語言,甚至有些學校還要求其學習數據庫知識以及離散數學教程。因此,由于專業自身的特點,對于電類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其對于計算機知識理解與掌握要遠遠高于其他給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甚至接近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
那么,上述非計算機專業中,除了社科、文管以及電類專業以外,還有一大類非電類專業,如機械、能動、核能、材料、化工、建筑等等工科專業。這些非電類工科專業自身對于計算機知識的要求就很不一樣。比如核能領域的學生,如果主要是搞熱工流體方面的研發,則對計算機知識的要求不高;如果搞核技術方面的研發,則其對計算機知識的要求和電類專業是完全相同的,甚至要求能獨自設計電路板、單片機以及DSP智能系統。
因此,對于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用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方法、一刀切的方式來對待是不科學的。這也是讓這些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課程教師頭痛的事情。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本文在分析高校非電類工科專業計算機教育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工科學生的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提出一點建議,以期拋磚引玉。
本文結構如下,引言部分提出了主要問題,第二部分詳細分析了目前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最后一部分給出結論。
一、非電類工科專業計算機課程存在的問題
筆者曾經在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核能科學與工程專業任教,主講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本課程共用學時56學時,包括48學時理論課以及8學時上機實驗課。曾用教材共有兩本,一本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三版),由鄭學堅、周斌編著。另一本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組成原理》,主編為耿恒山。當然,本課程只講授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處理器結構、指令系統匯編語言以及計算機的輸入輸出接口。
經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每次課程結束,大多數學生都幾乎完全無法掌握這門課程的基本理論,比如觸發器的結構、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CPU的基本原理、指令系統以及一些計算機接口技術,諸如8255芯片、8259芯片等。
表1顯示了筆者在2012年針對“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對自己所教的班級以及另一個教師所教班級共63名學生進行的一次調查。
表2顯示了筆者在2012年針對“所用教材的難易程度”《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三版)對自己所教的班級以及另一個教師所教班級共63名學生進行的一次調查。
表3顯示了筆者在2013年針對“所用教材的難易程度”《計算機組成原理》對自己所教的班級的32名學生進行的一次調查。
針對2013年期末考試的最后一道比較典型的接口編程填空題,筆者發現,全班31個人,只有一個同學得了滿分,而其他試卷大多數不是空著就是不知所云。
有很多學生在學完這門課后居然問我,5V的電平在計算機里面是如何產生的?觸發器有沒有電源?觸發器的結構是什么?……諸如此類基礎性問題。筆者分析發現,對于非電類工科專業的學生,雖然表面上看來是由于課程太難導致學生無法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的相關基礎課程設置不全面,很多課程比如數字電路、模擬電路、電工學基本沒有學過。而我們目前并沒有針對這類專業的合適教材,因此,導致上述問題是可以理解的。正是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提出如下的解決思路。
二、非電類工科專業計算機課程改革的思路
(一)學習目的調整
人們常說,計算機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對于我們前面提到的非電類工科專業的學生?,F在非電類工科專業的學習課程本身也很復雜,以動力能源類專業為例,其主要課程除了熱工物理之外,還有流體力學等大量基礎性且難度很大的課程,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學要求下,是很難達到計算機應用這個目的。因此,以這個目的為落腳點來進行課程的設置與教學,最后導致學生連基本的計算機原理都無法理解,其計算機應用的目的就成為了空中樓閣,難以達到?;诖耍疚慕ㄗh,將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目的由計算機應用改為計算機原理學習。我們這里對學習目的的要求并不是無原則地降低,而是基于現實形勢所做的調整。因為:
1.很多非電類工科學生以后不一定從事與計算機相關性很高的專業,因此對于這部分人,過多的學習計算機課程并無太大必要。
2.改變學習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理解這門課程,太高的目標并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稍微降低一些目標,反而能使這些學生學得更好。
3.對于其中的一部分人,將來工作可能需要較艱深的計算機知識,但是我們現在的改革也是必要的,因為對于計算機原理更好地理解對以后深入學習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筆者認為,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學習的目的如果改為以學習計算機原理為主,再輔以應用,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教材改革
調查發現,在目前的計算機教材市場上并沒有專門針對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教材。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這類專業的特點,專門設計一本針對性較強的教材,在這里有如下建議:
在教材的緒論部分,應著重介紹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計算機的基礎數學理論為主,包括數制、布爾代數以及加法電路。布爾代數部分應著重講解邏輯函數的概念,包括真值表、最大項、最小項以及卡諾圖原理。這部分直接關系到后面處理器結構中指令譯碼器以及控制器的基本設計原理。第二部分為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電路。以計算機的基礎硬件理論為主,包括觸發器的基本結構和原理、R-S觸發器、D觸發器以及J-K觸發器、寄存器和較典型的門電路。第三部分則為全書的重點章節,講授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計算機結構的簡化形式、最簡單的指令系統、基于簡單指令系統的程序設計、執行指令的例行程序、微處理器中的控制部件。這部分難度較大,卻是整門課程的基礎,建議課時量安排在全部課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對于這該部分章節的理解直接決定了學生對于匯編語言、8086以及接口電路設計和可編程芯片的理解與掌握。第四部分可以簡單介紹一下8086的結構以及匯編語言的編程方法。以匯編語言程序為主,介紹幾個典型的程序。第五部分講授計算機的可編程芯片。筆者建議,這部分內容不宜講授過多,只一個典型的可編程控制芯片電路為好,建議講述8253定時器。因為學生們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自由控制該定時器,并可通過計算機自帶的小喇叭來檢驗,方便實施且易于理解。
最后一部分可以對有余力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引導。內容難度可加深。
(三)教學模式改革
雖然本文一再強調對于非電類工科專業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要以原理的學習為目的,但是并不是說完全拋棄實踐。事實證明,對于計算機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深入地實踐,就無法理解這門課程的精髓。
因此,本文建議,從教材的第四部分,即8086的結構以及匯編語言的編程方法開始,教師就應該主要在計算機上而不是在黑板上講解。以運用MASM調試典型程序為主要線索,講解匯編程序的功能及匯編過程、DEBUG程序的典型子命令、CPU的各參數,狀態變化過程、存儲器和CPU交互過程、匯編語言程序的結構等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高校教學改革的趨勢是大量縮減課程學時[5]。為了化解學時縮減與授課內容急劇增加的矛盾,本文建議計算機教學應借助網絡平臺,大力開展網上學習與討論等學習活動。利用網絡,學生既可以下載和觀看相關教學課件也可以搜索到大量匯編語言程序代碼,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計算機的理解水平。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們掌握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安排實驗程序、將理論付諸實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也是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訓練其動腦、動手能力。
三、結語
目前,非電類工科專業的學生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存在較多的問題,學生們學習深入的計算機知識的相關基礎薄弱、教材難以理解、學習效果不好。根據這些特點,本文針對非電類工科專業的學習目的、教材、教學模式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非電類工科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必須要贏得高校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取得相關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關注,才能適應目前的教育教學形勢。
參考文獻:
[1]陳丹桂.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新思路[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2]戴振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2009,(12).
[3]牟連佳,梁皎,李丕顯,孫文安.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5,(1).
[4]代小紅,王光利.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3).
關鍵詞:考核方法;研究;實踐
一、緒論
通過查閱大量網絡資料并實地調查走訪:目前各大院校所開設的工程預算類課程,絕大多數還是沿用之前傳統的考核方法,仍采用“一卷考核”模式,每學期末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一般2小時)完成試卷的解答,在考試內容上,基礎性、記憶性的客觀題目比較多,學生容易記、容易答、老師容易改卷評分的題目比較多,而涉及實際工程中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題目很少,這就造成學生學過了、考過了,但真正到了企業中卻什么都不會,往往得出“在學校里學的知識沒用”的結論。隨著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明確,企業在要人用人方面也有更加明確清晰的要求。企業所要的專業人才最好是無需培訓就能直接上崗。大學期間,做研究與探索課程考試方式方法改革,正是與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呼應。
二、工程預算類專業課程考試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過程考核”代替課程結束的“一卷考核”,在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始終處于課程學習的緊張狀態中。老師圍繞現行規范、圖集與工程實際圖紙(所謂“三個一”)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在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完成考核。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掌握知識的能力給予過程成績,在學期末將過程成績匯總加權即為本門課程的期末總評成績。學習過程中,老師會針對圖紙中的問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考核方法可以采用開卷考核、實做指定內容等方式。工程預算類專業課程過程考核在確定考核內容時需要遵循以下“四個結合”原則。1.實現專業知識與實際工程圖紙、圖集、規范相結合工程預算類專業課程涉及的知識點多、知識面廣,甚至是多方位專業知識(工程圖紙、規范、圖集、定額、當地的現行計價計費文件等)。要想學會工程預算的技能,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多方位的知識積累甚至包括工程實踐經驗。這些專業技能(除了工程實踐經驗)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訓練、不斷積累、不斷提高。2.實現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相結合工程預算類專業課程的學習目的是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或計算某一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圖預算,或計算某一橋梁工程的竣工結算,或計算某一園林綠化項目的索賠費用。無論想做好哪項工作,都需要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而“一卷考核”只能考核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無法體現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不同的考核方法可以實現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相結合。3.實現過程考核與最終成績相結合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興趣或壓力?!耙痪砜己恕狈潘蓪W生平時的考核,“1周見效”在思源學院一直普遍存在,學生在平時上課時不認真甚至不學習,而只需要在考前拼命學習1周時間,考試就可以輕松過關。而等考過了,知識如過眼云煙,很快忘光。如果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最終成績掛鉤,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壓力,會有緊迫感。而且只有這樣,這門課程的成績才會是一個比較客觀真實的評價。4.實現考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相結合教學方法有:問題互動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現場教學、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項目法教學、翻轉課堂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模塊,可以設計不同的考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目前學院開設的預算類課程
1.理論課程
《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鋼結構計量與計價》、《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道橋工程預算》、《市政工程預算》、《園林綠化工程預算》等。2.軟件課程《造價軟件應用》、《造價軟件實訓》、《BIM軟件應用1》、《BIM軟件應用2》、《BIM軟件應用3》等。3.實訓課程《鋼結構計量與計價實訓》、《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實訓》、《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實訓》、《道橋工程預算實訓》、《市政工程預算實訓》等。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是普通高職高專土建大類專業目錄下設的一門專業,屬于建筑設備類專業。該專業為普通高等學校??茖哟危瑢W制三年,主要開設于土建類專業為特色的院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培養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有較強崗位能力,適應現代化建筑小區電氣系統安裝、檢修、運行維護、智能化管理等領域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工程制圖與識圖、建筑概論、電路、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機與電力拖動、建筑電氣控制、建筑供配電、電氣照明技術、建筑弱電技術、建筑電氣施工技術、樓宇智能化技術、電梯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氣消防技術、建筑電氣施工技術、建筑電氣工程預算、建筑電氣施工組織管理、綜合布線技術與網絡工程、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建筑工程定額原理及概預算等。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