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岸工程專業工程師課程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于“卓越計劃”的課程體系改革
1.工程基礎教育。以專業工程學導論、工程基礎理論、工程基礎實踐為核心建立工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分為大類專業基礎和專業基礎兩大模塊。大類專業基礎是以培育工程人才在大類學科專業領域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樹立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為目標的理論和實踐類課程,主要包含:數學、物理、工程圖學、工程力學等課程。專業基礎模塊是以培育工程人才在港航工程領域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樹立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為目標的理論和實踐類課程,主要包含測量學、工程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學、河流動力學、海岸動力學、工程水文學等有關專業基礎課程,并結合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使學生深化工程基礎理論的實際應用,具備綜合運用多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多種技術和現代工具,及結合實驗、分析、計算等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獨立工作能力。
2.工程專業教育。以港航專業的課程群理論與工程實踐、專業綜合性工程實踐和畢業設計為重點,使學生深入學習本領域的理論和應用知識,培養該專業領域所必需的工程應用和科學研究能力。其中,各類工程應用與實踐課程大部分是安排在企業以工程科學研究訓練為載體的工程專題課程和工程實踐。以合理安排港航專業課程群為基礎,使學生以工程基礎課程的學習為基礎,構建本專業的整體知識框架,熟知并能應用港航工程建設領域的系統知識,形成專業知識復合,逐漸養成從項目要求、工程規劃與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整個環節的系統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素養,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企業工程實例緊密聯系,合理安排獨立的課程設計、實驗課程和課內實驗,以校內各實驗室為依托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此外,企業工程實踐層次設置了認識實習、企業文化實踐、企業工程綜合實踐、水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畢業生產實踐和畢業設計六個環節,共21.5個學分,總36周學習時間。素質拓展包括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公益活動、文藝體育及社會工作等活動,素質拓展學分獲得不少于10學分。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進行,河海大學與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申報了教育部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培養計劃企業實踐部分內容將主要依托該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進行。
1.認識實習。認識實習是專業教學中的第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由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現場參觀、講解、觀看錄象、講座等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前,充分認識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的重要性,了解本專業具有理論與實際不可分割的特點,開闊和增強對本專業知識領域的全面性、綜合性的認識,通過現場講解學習了解碼頭、防波堤、船閘等各種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型式、布置、結構類型、組成和構造等,以及各種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初步形成感性認識,為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認識實習實踐安排在第5學期期間及假期,時間為1周。
2.企業文化實踐。企業文化實踐主要是開展企業文化和職業生涯教育、團隊意識教育和訓練,通過企業文化實踐環節,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優良的企業文化,培育學生團隊合作交流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企業文化實踐安排在第7學期期間及假期,時間為7周。
3.企業工程綜合實踐。企業工程綜合實踐是在學生完成了本專業的全部理論課程之后,再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進行專業綜合性工程實踐訓練。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在企業的施工、管理等部門采取跟班工作或代崗工作方式,對工程實施過程管理、質量控制進行學習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安排具有工程師資格的現場人員作指導教師,通過基于項目、案例等多種研究型的學習方法,鍛煉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企業工程綜合實踐安排在第7學期期間及假期,時間為10周。
4.水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在學生了解和熟悉施工機械、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設計、工程管理和工程估價等方面的概念后,在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結合企業工程綜合實踐成果,針對某一實際水運工程,編制完成該工程的施工組織方案,并優化施工工期,完成工程預算等工作。通過本模塊學習,使學生真正了解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獨立完成實際工程的施工組織方案設計,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水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安排在第7學期,時間為2周。
5.畢業生產實踐。畢業生產實踐是在學生全面完成理論課程學習之后,對某一具體工程項目的綜合訓練和實踐,主要由工程實踐中心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完成。結合公司承擔工程項目情況,并根據學生意愿,安排學生進入某一具體工程開展具體的現場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生產實踐安排在第8學期期初,時間為3周。
6.畢業設計。畢業設計依托企業的工程應用實例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與訓練,畢業設計題目和內容由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制定,設計指導采取雙導師制,在企業完成。其主要內容為結合企業承接的工程應用項目,完成相應的水工建筑物設計。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和答辯過程,鍛煉學生獨立從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設計和施工管理的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論文撰寫等方面能力,同時訓練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良好的工程概念和創新精神,形成針對具體工程問題的基本研究能力,達到卓越工程師的基本要求。畢業設計安排在第8學期,時間為13周。
三、結論
以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將課程體系劃分為五個教育層次:通識教育、工程基礎教育、工程專業教育、企業工程實踐、課外素質能力拓展,其中企業工程實踐教學環節采用與對口合作企業共同建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進行,依托認識實習、企業文化實踐、企業工程綜合實踐、水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畢業生產實踐和畢業設計六大環節,將學生與企業緊密聯系,有效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充分發揮創新意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港航專業校企互動的實踐教學運行新機制,使“卓越計劃”在港航專業發展中得以落實,培養滿足企業、行業需求、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畢業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為其他同類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作者:歐陽峰 廖迎娣 候利軍 陳達 單位:河海大學 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