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端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車株洲所作為領跑我國軌道交通電氣傳動與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大型企業,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實施同心多元化發展戰略,形成了“電氣傳動與自動化、高分子復合材料應用、新能源裝備、電力電子(基礎)器件”四大產業板塊,從科研平臺體系建設、核心技術突破及多元產業發展與培育,淺析株洲所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實踐。
關鍵詞:株州;制造業;創新
中車株洲所歷經五十余年發展,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實施同心多元化發展戰略,已建設有八個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兩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000余人的科技創新團隊。始終領跑我國軌道交通電氣傳動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形成“電氣傳動與自動化、高分子復合材料應用、新能源裝備、電力電子(基礎)器件”四大產業板塊和電氣系統集成技術、變流及其控制技術等十大核心技術。自2006年以來,株洲所累計創造1300多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5%。如何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在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形成引領,同時實現核心技術同心多元化的發展,成為了株洲所近年來重點思考的課題,本文就株洲所采取的創新舉措進行淺析介紹。
1建設技術平臺,打造科研體系
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是跨越式發展,依靠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是創新,在裝備制造行業,這種創新更多的集中體現在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兩方面。技術創新如果能建立在良好的科技管理平臺上,則更有利于實現其追求科技成果的最終目標,而科技管理工作的實質,就是對企業整體科學技術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與控制,是對科研開發這樣一種特殊的知識生產和社會活動的管理,科研體系的打造,將全面、規范的為科技創新提供管理服務平臺。公司以研究院為形式載體,建立具備很強創新能力、關注未來市場所需的未來技術的基礎研發平臺;建立具備成熟可靠的針對包括重載機車、高速動車組、城軌、工業傳動、光伏發電、風電、電動汽車、工程機械等不同類型的應用研究平臺,實現與目標市場無縫對接;建立支撐軌道交通及基礎平臺發展的開放式、資源共享、性能可靠的試驗技術平臺,以及形成統一、規范的技術與科研管理,通過滾動發展、復制擴張,來滿足公司快速規模化發展、國際化的需求。研究院研發體系以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為指導,前端擴充到市場研究和產品規劃,后端擴充到后生命周期的管理,重點關注項目的有效規劃、資源的合理分配、開發方式由訂單驅動轉化成訂單驅動與平臺/基礎技術驅動并行、技術管理與管理支撐體系等領域的改進與提高,從而實現戰略目標的達成,做到集中株洲所資源在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突破。
2創新助力發展,核“心”成就競爭優勢
近幾年,我國高鐵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在國人引以為豪的高鐵九大核心技術中,株洲所的研發成果就有三項,即牽引變流器、牽引控制和列車網絡控制系統技術。在此基礎上,株洲所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城軌交通車輛交流傳動與網絡控制系統等核心產品,大力進軍城市軌道車輛牽引、制動、信號、能量回饋供電等產品領域,打破了“洋品牌”對城軌核心技術的壟斷,樹立起“中國自主機芯”強大的品牌影響力。2012年5月,株洲所成功試制了國內軌道交通功率最大的永磁同步牽引電動機。同年12月,永磁同步牽引系統在沈陽地鐵二號線成功實現載客運營,成為我國首個投入運營的永磁牽引系統產品。技術的領先造就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株洲所城軌產品不僅成功進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5個城市,還選銷土耳其、新加坡等國家,實現了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同臺競爭。
3產業上下拓展,同“心”實現多元發展
為發揮公司核心技術優勢,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繼續保持良性快速的發展態勢,株洲所未雨綢繆,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先導”,提出了“走好兩條鋼軌、走出兩條鋼軌”、“同心多元化發展”的產業擴張戰略。依托在軌道交通牽引傳動領域的強大技術底蘊和行業影響力,株洲所積極開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完成的產業鏈。在上游,株洲所加大投入開展了IGBT技術的創新及成果轉化。IGBT是功率半導體器件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代表性產品,被業界譽為功率變流裝置的“CPU”。2012年株洲所自主研制軌道交通3300VIGBT芯片通過鑒定,標志著中國中車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自主掌握集IGBT芯片研發、模塊封裝、系統應用于一體的企業,真正掌握了“中國芯”的核心技術。在下游,株洲所持續發力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國內同時擁有電動汽車整車資源、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和動力系統技術平臺的高科技企業,產品先后成功進入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和長株潭、昆明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項目。在風電產業方面,已在中車內部打造了國內唯一從整機系統集成到葉片、逆變器、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制造的全生產鏈,競爭優勢明顯,在風電行業低迷時期仍保持了穩步增長,并保持微利。
4結論
創新不止,領跑不息。中車株洲所始終秉承“誠信、敬業、創新、超越”的企業精神,實現“三大跨越”工程(2010年跨越“100億”、2013年邁過“200億”、2015年突破“300億”),成為“電氣裝備、新材料應用產業的領跑者,同心多元化的佼佼者,資產經營與資本營運的完美結合者”。
作者:萬東升;何政軍 單位: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