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產品安全生產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本計劃適用于對縣區域內食品(含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下同)生產單位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工作。
二、監督檢查計劃的制定
檢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和《省食品安全日常監督檢查指南》
監督檢查對象:縣區域內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
監督檢查頻次的確定:根據市局食品生產監管工作要點的要求,我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實施分類分級監管制度,將按照不同監管要求分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兩類開展監督檢查;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等級分為A、B、C三級食品監管,小作坊實施四級監管,確定不同的年度檢查頻次。要求A級(高風險等級食品)年度巡查頻次不得少于四次、B級(中風險等級食品)年度巡查頻次不得少于三次、C級(低風險等級食品)年度巡查頻次不得少于二次。
檢查人員:由縣局和檢查對象所在地轄區食藥監管所工作人員組成。檢查實行組長負責制,檢查人員應當對所承擔的檢查內容負責。
三、監督檢查計劃工作安排
(一)年度日常檢查計劃安排
食品生產獲證企業檢查計劃安排見附表1。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檢查計劃安排見附表2。
(二)臨時安排檢查
縣局、各食藥監管所可根據消費者投訴舉報、上級工作安排以及行政執法的需要開展檢查。
四、工作要求
(一)現場檢查的主要內容:
1.是否具有主體資格;
2.生產場所是否符合要求;
3.設施設備是否符合要求;
4.從業人員是否符合要求;
5.索證索票、原輔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6.食品添加劑管理。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7.成品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8.是否建立并規范公開食品安全的相關制度和規定;
(二)做好檢查記錄
不論是否發現違法情況,均應當場填寫《食品生產企業及小作坊巡查記錄》。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與檢查對象相關人員進行確認。注意對檢查情況進行證據留存,必要時,可采取抽樣檢驗、先行登記保存或者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
(三)匯總檢查情況
檢查結束后,檢查人員可要求檢查對象回避,核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匯總檢查情況,討論確定檢查意見。必要時,可將匯總情況向檢查對象通報。
(四)整理歸檔
檢查結束后,檢查人員應將檢查和跟蹤檢查中形成的材料,一并歸入檢查對象日常監督檢查檔案。
(五)問題處理
1.責令整改
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需要進行整改或者監督指導的,應及時制作責令改正通知書或者監督指導意見書。能立即整改的,應當場制作并送達責令改正通知書,監督檢查對象完成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在3個工作日內制作并送達責令改正通知書,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要求和整改時限,并在整改時限屆滿后15日內實施跟蹤檢查,督促檢查對象完成整改,并填寫《回訪記錄》。
2.抽樣檢驗
檢查發現的問題可能涉及食品質量的,檢查人員應采取抽樣檢驗的方式,對食品質量是否符合標準進行判定。檢查發現的問題涉及既往生產的產品,檢查人員應充分考慮該問題對既往產品的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
3.情況通報
檢查對象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涉及在審項目的,檢查單位應及時將相關情況通報相關審查單位。
4.移交查處
涉嫌違法需要予以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檢查筆錄,及時固定有關證據,在檢查結束3個工作日內經檢查人員所在機構負責人批準,移交稽查機構依法查處。
5.風險研判信息提供
檢查發現的問題涉及食品安全風險的,應當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研判例會制度》要求,及時提供風險研判信息。
6.其他處理
現場檢查結束后,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檢查單位在后續監管中可綜合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檢查對象加強產品自檢,或者要求檢查對象將產品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
(2)列為重點監管名單,增加監督檢查(突擊檢查)頻次或者增加抽樣檢驗次數;
(3)要求檢查對象定期匯報質量管理情況;
(4)約談負責人;
(5)視情形在一定范圍內通報;
(6)納入食品安全“黑名單”;
(7)建議檢查對象主動召回或者責令召回相關產品。
五、檢查工作紀律
在實施監督檢查過程中,檢查人員應當尊重檢查對象的權利,保護商業秘密,恪守法治、廉潔、公正、客觀的原則,嚴格遵守檢查紀律,做到監督檢查“十不準”:
(一)不準未經批準實施監督檢查;
(二)不準無法定依據實施監督檢查;
(三)不準未出示行政執法證件或者單人實施監督檢查;
(四)不準參加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監督檢查;
(五)不準隱瞞、包庇、袒護、縱容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
(六)不準向檢查對象通風報信、泄露檢查計劃;
(七)不準未按要求著執法服裝實施監督檢查;
(八)不準對檢查對象態度蠻橫、言語粗暴、挾私報復;
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落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要求,結合本局工作實際,牢固樹立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的觀念,進一步增強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安全生產工作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深化整治,加大安全生產監督、宣傳和培訓力度,促進扶貧移民系統安全生產工作,保障經濟建設和扶貧移民系統的安全穩定。
二、目標任務
以職工傷亡事故控制率零和重特大工傷事故零為目標,努力實現無火災事故,消防設施器材配備符合規定,建立專兼職義務消防隊員,職工消防培訓持證上崗符合要求,各類治安刑事案件為零,杜絕惡性和突發性事故發生。加強單位內部重點部位防范,安全保衛防范到位,符合要求,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素質,確保安全無事故。
三、重點工作
1、強化目標管理,認真落實安全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強化領導責任。局長、黨組書記同志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第一責任人,把安全目標逐級逐項分解到位,安全責任狀簽訂面達到百分之百。形成逐級負責、層層落實、齊抓共管的安全網絡。
2、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針對各單位具體情況,重點抓好五項工作:一要加大火險隱患的整治力度,以遏制群死群傷火災事故。二要下大力量做好道路安全教育,保證行車安全。三要搞好易燃易爆和煙花爆竹的安全防治。四要抓好工程建設單位的施工安全。五要做好單位內部的安全工作。
3、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各單位必須做到月有安全檢查,單位內部堅持每周必查,重點單位堅持“一日三查”。安全檢查要實行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和“誰主管,誰督促整改”的原則,發現問題,及時督促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確保事故隱患整改責任落實到位,落實到人。縣扶貧移民局將結合半年、年終安全考評,對所屬單位進行檢查,各責任單位應結合節假日切實做好自查自糾,對查出隱患要逐條登記,限期整改,按時反饋,把事故苗頭消滅在萌芽之中。
一、基本情況
全市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產品,根據類別名稱,共19項,分別是:糧食加工品(大米、掛面、小麥粉)、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純凈水(飲料)、方便食品、罐頭、速凍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酒類、蛋制品、食糖(分裝糖、分裝淀粉)、水產制品、醬腌菜、糕點以及豆制品。此外還有食品相關產品: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及化妝品。
二、任務安排
(一)食品生產監管科:食品添加劑、酒類、肉制品、食用動物油及制品、糕點、純凈水、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調味品、糖(生產加工企業)、方便食品、醬腌菜、食品包裝材料、化妝品。
(二)食品監控中心:米面生產加工產品、食品加工小作坊、水產制品、豆制品、分裝淀粉、分裝味精、速凍肉制品、速凍米面品、分裝橄欖油。
三、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視
各責任部門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全力以赴安排骨干力量充實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第一線,集全局之智、集全局之力,共同夯實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工作基礎。
(二)明確責任目標
各部門須針對自己監管工作任務,明確責任人,確保監管工作任務保質保量的完成。制定具體到月份的工作計劃,針對酒類、肉制品、純凈水及食品添加劑等高風險產品,計劃不得少于3次/年;糕點不得少于2次/年;小作坊不得少于3次/年;大米和米面產品不得少于1次/年;食品包裝材料、化妝品、豆制品、糖(生產加工企業和分裝)、味精、淀粉(分裝)都不得少于1次/年;水產品、速凍肉制品及速凍米面品不得少于2次/年。(詳細安排見附表1)
各部門在巡查時需檢查企業原材料的索證索票是否齊全,廠區生產車間設備是否衛生清潔、是否有消毒記錄,檢驗員對于出廠檢驗操作是否熟練,企業是否認真記錄臺賬資料等,按照企業核查表內容認真準確地填寫信用檔案及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核查表并蓋上企業公章。同時要根據核查情況對企業進行打分。A類企業:90分以上;B類企業:76-89分;C類60-74分。對于在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要求企業落實整改,認真填寫整改通知書,并在下達整改通知書后7-10日內完成對該企業的回訪。逾期不改的,或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的要及時移交稽查大隊立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