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青年堅守科學信仰有效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的偉大事業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了最新的成果結晶。在國內外社會文化思潮滲入、各種意識形態相互沖擊、青年學生中理想信念的自我缺失、學生黨員隊伍日益壯大、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現實背景下,廣大青年大學生理性認清社會的復雜環境,用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更加自覺堅定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陣地,能夠展現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和責任擔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邁向新征程,助力“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
【關鍵詞】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途徑
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圍繞重大時代課題,在實踐基礎上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作為中國最具活力、最有希望的青年一代,理應緊跟新時代步伐,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必須堅持的科學政治信仰,用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這一重大武器。高校青年大學生應從以下有效途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一、加強理論學習,樹立科學信仰
當代大學生群體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在全球化背景下,社會經濟文化呈現多元化,社會階層日漸多樣化,各種社會思潮、意識形態相互沖擊,各種非主流文化和新媒體的泛濫橫行,這些對高校文化環境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作為社會中最敏感、最活躍的群體,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人生信仰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些青年要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不夠深入、認識過于膚淺;要么不假思索、人云亦云,認為馬克思主義“假大空”,散布“共產主義虛無縹緲”論,在青年大學生中學“馬”不信“馬”的大有人在。信仰的堅定源自于理論自信與認識清醒。馬克思主義誕生170年以來,已經在人類實踐和民族運動中被證明是科學的、正確的。特別是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根植于中華大地,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站起來了;新時期黨又帶領人民群眾進行偉大的改革開放,使人民富起來了;進入新時代,全黨全國人民緊密圍繞在黨中央周圍,在中國道路上大步向前、開拓進取,使中華民族逐漸強起來了。中國的一次又一次的偉大歷史飛躍,極大地推進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發展,提升世界共產黨人走向共產主義的信心和決心。因此馬克思主義被認為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科學、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科學信念”。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知識層出不窮,廣大大學生既要與時俱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知識武裝頭腦,也要時刻警醒自己,自覺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做到信“馬”、學“馬”、懂“馬”、用“馬”,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將其轉化為自身內在的品質,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要不厭其煩地學,沉心靜氣地學,認認真真地學,注重深刻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深刻認識和把握準確其中蘊含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擯棄各種錯誤言論和膚淺認識,進一步堅定人生理想信念,筑牢精神家園。
二、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
共產主義遠大信仰需要個人堅定人生理想信念為基礎、作支撐。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個人在成長成才的路上強有力的的精神支柱,能夠指明人生奮斗方向,能給人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能使個人心無旁騖、一往無前、敢于擔當,不屈不撓朝著心中既定的目標奮進。倘若個人理想信念有所缺失,生活無目標,方向不明確,那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更是無從談起。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一些學生缺失人生理想信念,在精神上“缺鈣”,缺乏人生進取的動力,精神家園岌岌可危的現象屢見不鮮。最近媒體報道兩起具有社會影響的教育事件:一是湖南某大學一次性清退22名學生事件;一是華中科技大學18名學生的本科轉專科事件。兩起事件的背后,揭露的是現在高校部分大學生慵懶的學習現狀,歸根結底是他們理想信念的缺失,需要引起廣大青年學生的深刻反省,同時為我們當代大學生,特別是那些理想信念不堅定、學習無方向、生活無目的的青年群體敲響了警鐘。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時代,廣大青年生逢其時,需要勇擔使命、有所作為。理想源于現實,卻又高于現實。廣大青年學生要理性認識到實現人生理想的道路是漫長的,過程是曲折的,要緊跟新時代步伐,響應黨和人民號召,自愿擔負歷史使命,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需要我們堅決在人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堅定崇高科學信仰,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立志以“舍我其誰、敢為人先”的積極姿態去承擔起時代重任;需要既堅定理想信仰,又身體力行去踐行,既做實干的追夢者,也做勤勞的圓夢人,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使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現在的學習上和未來的工作中為實現遠大理想而努力奮斗。
三、堅持砥礪奮進,踐行核心價值觀
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廣大大學生應當認清社會發展形勢,緊跟新時代腳步,立足實際,抓住發展機遇,敢于直面挑戰,既要有立志成才的宏偉志向,又要有心懷天下的愛國情懷,堅定砥礪奮進,在時代大潮中努力寫好自身發展這篇大文章。“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胸懷理想、志存高遠、奮發有為,才是當代中國青年應有的精神風貌和昂揚姿態。青年一代應該緊扣我國現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時代要求,堅持將個人自身發展與國家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之需要相結合,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當中,努力刻苦求學,堅持砥礪奮進,自覺樹立宏大的奮斗目標,關心國家前途命運,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把中國夢記在心里,把時代賦予的重擔扛在肩上,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讓青春之花開得更加燦爛奪目,從而彰顯出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時代情懷和責任擔當。在“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的社會環境中,能夠真正耐得住孤獨,經得起檢驗,抗得住誘惑,這就需要廣大青年學生始終堅定遠大信仰和理想信念,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中國當代大學生必須堅持的唯一的正確的、科學的政治信仰,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題中之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述,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在我國現階段的具體歷史體現。青年大學生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響應時代之號召,更是適應社會發展之需要,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信仰,切實增加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服感、認同感。當代大學生作為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僅僅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停留在口頭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在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基礎上,不斷增強理論知識學習,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際行動樹立和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堅定踐行者和積極傳播者。
四、投身偉大事業,彰顯人生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事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實基礎,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體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核心內容,兩者是階段理想和最終理想的關系,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統一于馬克思主義信仰。如果將共同理想和遠大理想分割對立,難免就會犯“否定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虛無縹緲”的錯誤。所以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堅持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遠大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是堅持共產主義事業,只有這樣才不會產生動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危險。作為廣大青年中的最先進代表,高校學生黨員已經成為全國8900多萬黨員隊伍中極其重要的新生力量。青年學生黨員必須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繼承者和傳承者,這使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政治覺悟。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邁向新征程,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緊緊抓住“理論武裝頭腦”這一關鍵,切實“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要充分發揮黨員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主動地給身邊的青年群體樹立好榜樣,引導身邊的優秀青年向黨組織靠近靠攏。要積極發揮各個學院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不斷提高本支部青年黨員黨性修養和教育的同時,應當面向青年學生群體,開展豐富多彩的馬克思主義專題教育宣傳活動,積極營造高校內馬克思主義信仰環境,推動馬克思主義教育大眾化、普及化,讓高校青年學生學習馬克思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真理蔚然成風,從而影響和帶動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擔當、有抱負的新時代青年積極投身于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廣大青年學生要緊密圍繞在基層黨組織周圍,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忠誠信奉者和堅定實踐者。改革開放40年來的輝煌成就,使得中華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并在國際舞臺上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新時代中國經濟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祖國各行各業進入迅猛發展新時期。放眼未來,中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廣大青年學生當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自己,堅定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不動搖,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掌握過硬本領,為投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偉大事業做準備,努力做奮發有為的新時代青年,以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作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使命擔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民族復興鋪路搭橋。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2]《: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18年5月3日。
[3]《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民日報》2018年9月11日。
[4]薛晴:《新時代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再出發》,《共產黨員》2018年第9期。
[5]蔡亞楠:《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研究》,《社科縱橫》2018年第7期。
作者:李敏 梅文潤 萬巧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