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廁所改造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辦〔2018〕26號)、《關于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指導意見》(農社〔2019〕52號)和《2020年全省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民生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2020年農村廁所改造和糞污資源化利用改造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關于農村“廁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整改農村戶廁不好用、不能用的問題;堅持群眾滿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改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質量第一,好字當頭;堅持工程化理念,實現工程化設計,工程化施工,工程化驗收,工程化運行。切實把農村廁所改造及管護、糞污資源化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二、總體要求
(一)目標任務
2020年全縣完成農村改廁9800戶,年底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農村改廁任務明細見附件2)
(二)堅持原則
1.以人為本尊重民意。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保障群眾的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農村改廁工作。
2.合理確定改廁模式。因地制宜,結合群眾房屋特點和用地情況,因戶施策,參照印發的《農村戶廁改造不同模式技術要點》,化糞池類型可選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完整下水道式、磚徹三格式化糞池、一體化三格化糞池。我縣農村改廁以“三格式戶廁”為主,在推進過程中,尊重農民意愿,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生活習慣等,科學合理選擇改廁模式。
3.示范帶動整村實施。通過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重點示范村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群眾主動改廁;鼓勵以行政村為單位,整村組織實施農村改廁工作。
4.政府引導協同推進。建立政府統一部署、公共財政扶持、專業服務相結合的推進體制,實行縣、鄉鎮、村、戶四級聯動,分級負責。
三、改廁對象和補助標準
(一)改廁對象。農村戶用廁所達不到衛生廁所標準的農戶。多年無人居住及3年內有搬遷計劃的農戶不列入改廁對象。
(二)補助標準。采取“三格化戶廁”模式進行農戶改廁的,圩畈丘崗區按1600元/戶、山區按1800元/戶的標準補助。
四、實施方式和時限
各鄉鎮統一組織、具體實施并組織初驗;縣農業農村局負責產品的抽檢把關、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并進行技術指導、督促檢查、考核驗收。各鄉鎮農村改廁10月底前全面完成,11月底前完成農村改廁戶縣級驗收工作。
五、改廁技術要求
農村改廁總的要求達到無害化衛生廁所的標準,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戶廁建設技術要求(試行)的通知》要求。
(一)廁屋
獨立式三格式戶廁的廁屋具體要求:
1.廁屋凈面積不小于1.2㎡,廁屋凈高不小于2m,廁屋內地坪的高度應至少高于室外地坪10cm。
2.新建或改建廁所應進院入室,對確實不具備進院入室條件的,以方便農戶使用為原則,在不影響村容村貌的條件下,就近住宅合理選擇建設地點和建筑風格,廁屋及化糞池選址應充分與群眾協商溝通,在不影響房屋安全前提下,就近安裝,盡量縮短過糞距離。
3.廁屋整體結構完整,無安全隱患,應通風良好,農戶自配照明、門、窗等設施,每戶改廁戶進行編號,張貼改廁標識牌。
(二)三格化糞池及配套產品
1.化糞池有效容積不得小于1.5m³(根據人口定),深度≥1.1m,壁厚5㎜,(塑料化糞池如含再生料的,厚度要達到7毫米),三格容積比2:1:3。可承受壓力≥350千克。
2.化糞池檢查口直徑≥30cm、清掏口直徑≥40cm,有雙層井蓋(在圓口方蓋上加蓋安全蓋板)、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3.化糞池檢查口和清糞口加高管高度25㎜,防止雨水倒灌。檢查口和清糞口應配備相應的防墜網。
4.過糞管、隔板、圓口方蓋等安裝牢固,連接方式合理規范,管道通暢,不得滲漏。進糞管、過(導)糞管內直徑不小于11cm,過(導)糞管應錯位設置,確保糞便污水在管道中流動通暢。
5.排氣管安裝在第一池,材質UPVC塑料管,管內直徑≥10cm,高度位于廁屋房沿之上50cm,管上口加蓋防雨帽,防雨帽應當是傘形或彎管形。
(三)廁具、水箱及糞污處理
便器、水箱、管件外觀完好,材料設備有質量合格證書和檢測報告。蹲便器應當是彎管、水封防臭。應以連接戶用自來水或自建水塔等水沖式為主,確保改廁后能正常使用,改廁后廁所糞污要有明確的出處,宜接入管網處理的,應接入管網集中處理;不能接入管網處理的,第三格污水排出口不得接外排管,農戶應配套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方式開展資源化利用。
六、工作步驟
(一)制定工作計劃。各鄉鎮根據縣下達的改廁任務,在廣泛宣傳,全面摸底,確定改廁對象的基礎上及時制定實施方案,要層層召開改廁工作推進調度會議,開展技術培訓。
(二)招標與簽訂合同。各鄉鎮統一招標改廁配套產品,由經過培訓的專業施工隊伍建造,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監督施工。招標結束后,一要及時簽訂施工和產品供銷合同;二要及時將相關招投標資料(改廁配套產品三格化糞池、潔具、水箱等)報縣農業農村局備案。
(三)組織實施。各鄉鎮要按照“統一圖紙設計、統一材料參數、統一施工標準、統一施工流程”的原則實施改廁工作,縣農業農村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監督指導,鄉鎮指派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到村組織協調、監理督導。
(四)考核驗收。農村改廁竣工后逐戶進行驗收,對農戶檔案進行逐戶整理,做到竣工一戶,驗收一戶,整理一戶。組織人員將改廁信息準確錄入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信息系統。各鄉鎮逐村逐戶開展自驗,自驗率100%,自驗合格后,以政府文件向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驗收申請。縣級驗收比例不得低于30%。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確保改廁工作順利實施,縣成立農村改廁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指導組。領導組負責統籌協調、組織管理和監督檢查,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專家技術指導組負責對全縣改廁工作提供技術培訓與服務。各鄉鎮具體負責本鄉鎮農村改廁工作,鄉鎮政府要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小組長的農村改廁領導小組,明確分管負責人和業務經辦人員,抓好工作落實。
(二)明確責任分工。各鄉鎮是農村改廁工作責任主體,負責制定本轄區實施方案,具體組織農村改廁工作,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并組織驗收;村民委員會負責做好宣傳引導和施工配合工作。各鄉鎮農村改廁實施方案于2020年3月20日前報縣農業農村局社會事業促進股。
(三)加強資金管理。農村改廁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和審計報告制度,接受審計部門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審計監督。財務人員要嚴格按照制度,認真審查憑證,及時登記帳簿,妥善保管財務檔案。要規范資金使用方向,細化支出范圍,確保專款專用,對違反資金管理規定或截留、挪用、擠占專項資金的,進行嚴肅處理。
(四)建立長效機制。在廁所改造結束后,要繼續做好檢查維修、定期清理、糞渣資源化利用等后續管理工作,形成建、管、修、用并重的長效管護機制,做到“五有”,即有制度,明確糞污收集處理具體實施辦法和責任人;有標準,明確維修、抽取、轉運、處理的具體要求;有隊伍,配備精干高效、責任心強的管護人員;有經費,保障日常管護專項經費,保障工作正常開展;有督查,通過督查等多種途徑推動管護機制的落實。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鼓勵企業或個人參與廁具檢查檢修、糞污收運以及糞液糞渣資源化利用等工作,形成管收用并重、責權利一致的改廁長效管護機制。
(五)加強檔案管理。要明確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建立完善的農村改廁工作臺賬,資料實行一戶一檔、存檔備查。戶檔資料包括:農戶申請、戶口簿及戶主身份證復印件、改廁協議、廁所改造項目過程管控表、鄉鎮農村廁所改造項目驗收表、群眾滿意度調查表等。要嚴格執行農村改廁進度月報送制度,按要求按時將改廁信息上傳至省、市有關信息管理系統,并上報相關改廁材料,報送內容準確。戶廁整體竣工驗收合格后,認真做好改廁工作的總結評估工作,安裝改廁項目戶標牌(編碼)。
(六)強化宣傳報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基層農村改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在實施中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及時進行報道,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努力營造農村改廁工作的良好氛圍。
(七)建立考核機制。農村改廁任務完成情況是農村人居環境考核的重要內容,縣農村改廁工作領導小組要進行經常性督導檢查。重點督查組織管理、技術指導、資金支持、改廁進度、建設質量、群眾滿意度等。對工作進展較快,成效突出的鄉鎮(街道)進行表彰獎勵,對問題突出、進展較慢或未完成目標任務的鄉鎮進行通報批評,提出整改要求,情節嚴重、造成不良影響的,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