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飼料市場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飼料市場飼料來源與經營主體的轉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飼料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全州飼料市場發生了新的變化。從生產以銷往州內的粉型配(混)合料和飼料添加劑為主轉變為生產全部銷往外地的顆粒全價料和濃縮飼料為主。經營方式從以國營集中銷售為主轉變為私營分散銷售為主。根據2013年末統計,全州4個縣城和24個鄉鎮所在地有飼料、飼料添加劑經營戶39戶,村及社有28個銷售點(戶)。全年調銷全價飼料6657.2t,其中濃縮飼料600t,飼料添加劑335t。2)飼料市場管理方式的轉變。飼料市場管理在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專由州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管理,經營則由州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90年代中期后,畜牧獸醫部門參與了飼料質量與市場經營的監管工作,但管理主體仍是質量技術監督局與工商行政管理局。2007年全州進行獸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新設立了州縣飼草飼料站,全州編制34人,現在崗27人。飼草飼料站具有履行“受畜牧獸醫局的委托負責轄區內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行政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職責,從此全州飼料市場的管理主體轉為州縣飼草飼料站。3)飼料質量監管范圍與內容的轉變。20世紀對飼料質量的監管重點是上市產品生產、銷售的合法性和營養成分指標的標準性,監管的范圍重點是飼料。進入21世紀后不僅對飼料重要營養物質含量的標準性進行監測,還對違禁藥品的使用、添加藥物的殘留、飼料原料的品質等衛生指標進行監管。特別是在“三鹿奶粉事件”后,監管范圍擴大至牛蛋白源飼料的來源與生產。
2飼料市場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2.1飼料來源復雜,質量監管難度大怒江州境內飼料市場上所銷售的飼料與飼料添加劑均來自州外廠家和保山市、大理市、昆明市的獸藥、飼料市場。外地生產的飼料、飼料添加劑質量監管源頭在產地和市場。省內目前對飼料生產和飼料添加劑的流通還沒有嚴格的審查、準入制度,因此各種生產廠家和經營者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好壞混雜,良莠不齊。在州內對其質量進行監管主要是查驗產品包裝和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范性和生產、銷售證照,而要確定所銷售產品是否有質量問題,則必須送省相關部門檢驗。2013年5月按云南省農業廳的統一要求在全州范圍內抽檢取樣本豬雞全價飼料20份(樣本所涉飼料生產廠家13家),豬用濃縮飼料分送大理州動物疫病預控制中心檢驗。檢驗結果為3個廠家的3種飼料不合格,不合飼料品種占抽檢數的15.0%。
2.2經營戶經營規模小且經營的品種多雜、分散,管理難度大怒江州由于特殊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原因,養殖業發展水平較低,規模養殖戶少,規模小,飼料銷量不大。但由于養殖戶居住分散,導致飼料銷售成小規模、多品種的網點式分布。根據2013年上半年統計,全州銷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僅為6657.2t,但市面上銷售的全價飼料品種多達75種(豬42種,禽33種);濃縮飼料為39種(豬34種,牛1種,禽4種);飼料添加劑97種(豬78種,禽13種,牛羊6種)。在縣城和鄉鎮的經營戶僅有43戶,而絕大部分經營戶則是從以上經營戶中批發后分散在村、社經營。經營規模小而經營戶分散、品種多雜不僅給質量監管帶來困難,同時也給統計工作增加了難度。另外,存在從鄰近地區進入的游商隨街擺攤零售飼料和添加劑,街散即走;部分飼料廠不定期到農村直接向農戶銷售飼料,售完即去,很難對其所售的產品進行監管。
2.3飼料價格攀升較快,價格虛高現象嚴重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由于原料價格不斷上漲推動了飼料產品價格持續提升。對某飼料公司的相同質量的種豬用濃縮料和4種豬用顆粒料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的價格比較,2012年6月濃縮料平均每噸5468元,顆粒料每噸3518元,2013年平均價分別為6127元/t和4750元/t。濃縮料每噸上漲641.0元,漲幅為11.72%,顆粒料每噸上漲1232元,漲幅為35.02%。飼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使飼養成本大幅提高,因而部分廠家趁機以次充好,生產不合格的飼料。如送檢樣本中某飼料廠生產的“510”肉用仔雞前期配合飼料標準粗蛋白質(%)≥21.0,實測僅為17.8;某飼料廠生產肉仔雞飼料標準粗蛋白質(%)≥16.0,實測為6.5;某飼料廠特制膨化仔豬前期粒料標準粗蛋白質(%)≥21.0,實測13.5。這些不合格飼料產品價格稍低于合格產品,但廠家已是暴利,不僅使養殖戶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而且嚴重擾亂了飼料市場的經營秩序。
2.4管理體制不順,多頭管理,缺乏統一性飼料經營管理體制應為質檢→資質許可→注冊登記→市場監督、管理,從而形成產品經質量監督、檢驗后由具有經營資質的人經注冊后依法經營。然而,現實是產品均在外地生產,當地質量管理部門對進入州內的產品質量監管難以實施,而畜牧獸醫行政部門未實行經營許可證發放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注冊登記時也不可能依據經營許可證給經營戶進行登記注冊。這就是多部門管理而管理程序不規范的原因。
2.5基礎設施差,監管手段落后飼料質量監管基礎設施差指的是對飼料產品質量能進行科學快速準確檢驗、監測的設備差。州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雖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成立,但由于其監管的產品范圍廣、品種多,雖有部分檢驗、檢測設備,但專用于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質量檢驗的設備缺乏。而州縣飼草飼料站是新設立的單位,一是人員編制少,二是缺經費,三是缺檢驗設備。在“一少兩缺”的工作條件下,面對“飼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奶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蛋白飼料資源專項調查”等重大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時困難重重。
3飼料市場管理對策
3.1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和監測、檢驗設備的配置隨著畜牧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飼料工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飼料市場將更加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規范化、人類對食品安全的越來越重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加速,要求對飼料市場的管理更具規范化和科學性。飼料產品不斷增加,市場容量不斷擴大,而要求監管的內容越來越多,對監管內容性質的判定要求越來越快捷和精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顯然,目前從飼料監管隊伍的人員編制、自身素質和監管手段來看都不能適應上述要求。因此,目前在完善州、縣飼草飼料站的建制,科學確立鄉(鎮)畜牧獸醫站的職能,健全管理鏈的同時需要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的素質,配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質量檢測設備,逐步形成不僅能檢測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營養成分指標,同時能檢測其衛生指標的行業監督監測管理體系。
3.2建立有效協調的管理體制隨著社會的進步,對飼料的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標準越來越嚴,把飼料視為食品對待和現代飼料市場具有上述特征,不可能僅由一個部門獨立完成有效的管理。因此,在飼料專業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獸醫衛生監督、畜產品安全檢驗等部門間必須建立起科學的協調管理制度,形成上市產品有質量合格證,經營者有規范的許可證、工商注冊登記證,管理者有執法證或受委托執法證的規范化市場經營與管理體系。州內上述管理部門間建立起管理信息網,一個部門在監管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向其它部門通報,以利于有效地采取處理措施。
3.3建立健全地方監管規章在認真貫徹執行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的同時根據怒江州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在依據國家、相關部委和省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應從有利于統一多方管理出發,逐漸建立起具有怒江特色的地方性飼料市場管理系列規章與辦法。
3.4建立地區間協作監管網絡目前飼料市場管理的難點之一是產地與銷售地間、鄰近地區間缺乏協調性。結果是產地不合格產品逃避質檢,而銷地由于種種原因不可能快速作出市場質檢報告,另一方面是在甲地市場檢出不合格產品又到乙地銷售,逃避處罰后繼續危害養殖戶。當前有些廠家直接進村銷售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多屬不合格產品。另外,異地隨街擺攤銷售的飼料添加劑中也多有違禁產品,對其管理難度很大。因此,建立產地與銷地和鄰近地區間的信息互通網絡和協作管理制度勢在必行。
3.5建立經營許可和經營戶檔案制度要有效地對州內每一戶經營戶所經營的每一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進行管理,就必須使經營者在進入市場前就得到資質的認定,在進入市場后有經營內容的詳細資料記錄并由管理部門為其建立檔案。這樣就必須建立經營許可制度,依據經營許可證建立經營戶的檔案,同時對其所經營的產品進行現時登記、核準和跟蹤監管。并且在州縣鄉之間和同級相關監管部門之間建立網絡,實行網絡化互聯管理,這樣既有利于準確掌握州內市場情況,又有利于及時發現進入市場的不合格產品。
作者:楊劍云單位:云南省怒江州畜禽品種改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