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設計管理在創新中的意義和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市場調研
在接到這樣的設計任務后,我們迅速展開了設計方面的相關調研。調研結論和分析結論如下:我國是家用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出口大國,可目前我國大多數人對家用縫紉機的認識還停留在七十年代的“黑頭機”上。這種認識使年輕人不會將縫紉機作為現代化的家居布置之一,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縫紉機進入家庭,阻礙了縫紉機產業的發展。今天,消費者擁越來越高的選擇性,今后的發展方向將以研發高科技、智能化為主流的縫紉機,將要打造國際化標準,同樣要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開發推出與市場需求相符合高科技新產品。另一方面,同樣要照顧中低端消費群體,在符合這一消費群體水平的基礎上,要更及時獲取他們的需求信息,研發更適合低端消費者的產品,滿足不同群體要求。
二、設計重點
1.造型方面。
縫紉機作為家庭廣泛使用的產品,外觀上設計時尚和簡潔,以白色為主色調,打破原有手搖式縫紉機常規,外型上豐富、大方,同時考慮實物加工及環保方面,采用便于加工的可降解硬化塑料材質,為方便加工制作,對縫紉機機身進行倒圓角處理,防止縫紉過程中刮壞被縫制對象。
2.功能方面。
縫紉機的功能美:高度適中;體積較小;功能強大。此款縫紉機在原有縫紉機機身基礎上添加了可以拆裝的拓展臺,增加工作面積的同時減少存儲空間,方便收納。縫紉機針腳下方的底座留出回轉空間,可在加工較長縫制品時,將其由底座下方回轉到機身后方,給機身前方留出較輕松的縫紉區域。
3.文化方面。
此家用縫紉機造型設計是在中國七十年代文化特色基礎上的改良,是對中國傳統“結婚三大件”、“三轉一響”文化的懷念與延續。
三、設計分析
1.設計目標及定位分析。
1.1設計主旨及定位。
這一家用電動迷你縫紉機你設計,是運用對傳統手搖式縫紉機的改良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方法,對縫紉機外型進行藝術的改良處理。將“三轉一響”其中之一的“轉”文化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利用現代家居色彩進行面積對比,從視覺上體現和諧美。采用調速器和微型電動機來代替手搖及腳蹬器的力源,將現代科技運用其中,提升縫紉機文化的影響力和穿透力,喚起人們對七十年代文化回歸的熱情。
1.2適宜人群。
總體上老少皆宜;個人DIY熱愛者;更適合小戶型低消費群體。
2.材質及色彩分析。
2.1材質:可降解硬化塑料、鋼等。
環保、低碳、輕便,更加方便人們的縫紉使用。
2.2色彩:色彩在設計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色彩能夠刺激人們對于某項事物的反應,使其更具有獨特個性的能力,刺激和引導消費,并且加深人們鬧海中的記憶。在人體視覺的眾多元素中,色彩是對視覺刺激最強烈、反應速度敏捷的視覺信息符號元素。
2.3此設計主色為白色,輔助色是紫色、藍色。
白色象征純潔和美好,是永遠的流行色,可以和任何顏色作搭配,在與現代家居搭配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整體采用白色,整體美觀給人一種潔凈和安逸,搭配些許藍色或者紫色可以使人心情更加的清新舒暢。
3.效果圖及實物模型實現過程。
此設計前期是市場調研與草圖構思階段,結合市場調研與自己的構思將草圖完善深化,然后借助計算機輔助制圖。本設計主要應用軟件3DMAX、Rhino進行三維模型的完成,然后用Keyshot進行渲染,制作出效果圖,然后運用PHOTOSHOP平面軟件后期處理,完成最終效果圖。
四、可操作性和實際應用價值
該家用迷你縫紉機在原有縫紉機的基礎上,添加了可以拆裝的拓展臺,增加工作面積的同時減少存儲空間,方便收納。另一方面拓展臺無需調節支撐腿高度,使用時更加穩固。縫紉機針腳下方的底座留出回轉空間,可在加工較長縫制品時,將其由底座下方回轉到機身后方,給機身前方留出較輕松的縫紉區域。此款家用電動迷你縫紉機,改善了腳踏式縫紉機占地面積大、攜帶或搬運不方便的缺點,適合小戶型低消費年輕人群使用,節省空間同時攜帶收納方便,淺淡的顏色更適合與現代家居相搭配。
五、設計總結
在產品創新領域,有改良性產品和創新性產品之分。工業設計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是改良產品設計,改良產品的目的是提供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提高市場占有率,獲取更高的利潤,所以可以認為改良性產品設計中包含有商業競爭的成份,是一種競爭性的設計行為。以我們這次縫紉機的設計為例,以沒有對現有產品最主要的結構和部件做出重大改變作為基礎,力求以較低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對產品進行改進,改進的原則以價值分析原理作為總體指導原則,主要有一幾種途徑:(1)提高功能以提高產品價值(加法設計)。(2)降低成本以提高產品價值(減法設計)。(3)改進質量以增加競爭力。(4)改進外觀設計以增加產品的市場針對性。根據以上設計原則,我們對家用DIY型的縫紉機進行了改良性設計,在設計之初,遇到不少困難,這些困難沒有來自技術層面的,更多的來自組織內的溝通和交流,最終本著真誠的團結協作精神,我們克服了這些困難,達成了共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過這次設計實踐,我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企業的設計創新過程需要一套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同時,要求管理者必須具有較強的思維、認知、表達的能力,更由于設計管理者知識面的廣泛切不深入性,其自身不僅要具有組織、管理能力,還要對材料、技術、工藝等物質技術條件進行組織規劃,更需要將工程師、生產技術人員、銷售人員等人力資源通過設計途徑給予合理的組織利用。這種組織可以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式管理方式,但設計管理者在對產品這一事物的設計過程中必須有一個全面的研究認識和解決的過程,要善于同企業生產技術人員共同合作,解決工藝、結構、造型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協調的人際關系,真誠的協作精神,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都是以為優秀的設計管理者所應具備的素質。
作者:劉亞軍單位:天津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