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并購商譽計量及披露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企業的并購活動中,并購商譽是一個核心的問題,其將會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造成直接的影響。為了對企業并購商譽計量和披露問題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改進,本文通過對并購商譽及計量及披露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展開深入的探究,并根據現有的制度,提出一些具體的改進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員,起到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企業;并購商譽;披露;問題探究
對于商譽的定義,當前出現了幾種不同的說法,像剩余價值觀、好感價值觀、超額盈利觀等,這些內容已然成為了大家的共識,同時也將其看做了和專利權、商標等能夠辨別的無形資產。在對并購商譽進行計量和披露的過程中,要想達到客觀性的目的,那么需要按照不同的時間點,將并購商譽氛圍并購日商譽和并購后商譽這兩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購日商譽所反映出的是在并購日中,并購方業所取得商譽,但是這項內容,在實際的情況中,并沒有從未來經濟價值的角度,在被并購企業的財務報表中進行展示,而并購后商譽則是指在并購日之后,在各期的期末階段,被并購企業的商譽情況,大都是處在靜態余額的狀態中,在主體的財務報表上,需要按照項目列報的方法,將其展示在財務報表上,同時,在完成并購工作后,商譽情況所發生的變動,也是衡量企業并購效應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當前企業并購商譽計量及披露問題中存在的不足
(一)并購商譽計量未能將“外購商譽”的全部價值反映出來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所規定的內容,在企業并購活動中,如果購買方對于合并成本中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則可以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將其確認為商譽。但是依照此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卻存在以下這幾點問題:首先是相比較其它資產,商譽的初始計量原則不具備一致性,盡管這項內容的形式特殊,但是其在本質上,和其他資產內容也是一樣的,是企業未來經濟增長的關鍵,在進行企業并購工作的時候,其他資產都是在初始計量的時候按照其成本全額進行計量,關于商譽的計算,也多是在了解歸屬并購方所持有的比例份額,按照實際內容所計算出來的;第二點是其對實體理論未能嚴格執行,按照當前所通行的規則與標準,在對合并的財務報表進行編制的時候,外購商譽的具體情況,主要是按照歸屬母公司中的比例份額來進行計算的,合并所有者的權益中,缺少少數股東對商譽所擁有的具體權益,影響了企業合并財務報表的實用性。
(二)并購商譽后續計量未能將并購協同效應反映出來在完成商譽并購的工作之后,如果對并購協同的效應內容未進行有效的反映,通過調查了解后發現其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一是計量范圍不全,對并購協同的效應內容未能進行全面化的考量,而現行的準則也只是針對對外購商譽的后續計量工作,對于并購協同完成之后所新增的商譽,卻并未進行詳細的計量;第二點是針對商譽資產減值損失的情況,和實際的情況不符,一旦企業完成并購工作之后,如果商譽初期金額小于期末的金額,那么數值背后的含義,也并不是已經減值的并購日商譽價值。
二、改善企業并購商譽計量及披露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用“全部商譽法”展開初始計量在企業完成并購后,被并購企業已經被購買方所控制了,購買方對于“外購商譽”的內容,可以采取“全部商譽法”的內容進行處理,也就是將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和被并購企業公允價值所產生的差額,命名為“外購商譽”的初始計量金額。根據“全部商譽法”上所顯示的情況,在初始計量中,“外購商譽”主要將并購方的商譽和非控股股東的商譽內容囊括了進來。
(二)將“增量商譽”的內容反映出來企業間所進行的并購行為,其實質目的是為了對并購協同效應進行獲取,也即是從并購日以后,對增量商譽進行整合。當前的會計準則,對于企業的存量商譽進行了規定,對于那些在并購日之后,由于協同左右而新近增加的商譽并未進行考量。所以建議對并購商譽進行后續計量工作的時候,不僅需要根據相關條例,對存量商譽的內容展開詳細的布局,與此同時還要以并購日為時間標準,將那些由于協同作用上的商業行為,而產生的增量商譽,劃歸到商譽后續的計量范圍之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企業并購商譽計量及披露的問題,相關人員在處理上,不能死守傳統的計量方法,要根據實際的并購情況,對工作展開靈活性的變通,將那些潛在的問題考慮進來,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馮衛東,鄭海英.企業并購商譽計量與披露問題研究[J].財政研究,2013,(08):29-32.
作者:袁麗華 單位:云南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