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教育中生活資源的開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教材編寫內容上緊隨社會生活動態我們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經說過無論是在浩瀚廣渺的宇宙中,還是在薄物細故的粒子世界里,無論是一飛沖天的火箭,還是琳瑯滿目的化學制造,無論是滄海桑田的地球變化,還是紛亂繁雜的社會生活,都充滿了數學的身影,可謂是時時有數學,事事有數學,處處有數學。在異彩紛呈的大千世界,教材編寫者更應該緊隨社會動態變化,扣緊生活關口,數學學習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化。教材的編寫要貼近實際生活狀態,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理論解決問題的意識。教材的編寫回歸現實生活,開闊學生的見識,陶冶學生的情趣。讓學生在教材中解讀數學材料,銀行存貸款利率、軍事戰爭、城市規劃、生產配制、交通運輸、人口數量、商場折扣、單位計量等等都可以編選入教材的范例。同時應當注意,在選用社會熱點和新聞動態的時候,一定要嚴把信息入口,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宣揚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避免因為錯誤的引用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第二、在生活實踐中鍛煉學習數學內容的價值學習任何知識的目的都在于學以致用,滿足物質生活或者精神生活的需要,沒有價值的知識是無用的。數學也不例外,如果在數學教育中僅僅關注學習的結果,只強調最后考試的成績,那么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是不完全的數學教育,因為這樣的數學教育忽略了數學本身的價值,因為數學從來都不是形而上學的科目,它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巧妙地陳列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的各個角落。北大的張繼平教授也說過,數學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與普通人并不遙遠。在新課標中共有四大板塊,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實踐活動在新課標中的地位。只在河邊看是不能夠學會游泳的,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任何一次有意義的收獲都是經過幾次的實踐探究獲得的,數學教育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工具,受客觀規律的制約,對客觀規律起作用,在認識中發展實踐,在實踐中總結認識。新課標正是對數學客觀科學的理解和認識。
數學教育工作者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熟悉生活的環境,放松對數學的恐懼、冷漠和抗拒的心理防御,在放松舒服的情況下體驗真切的數學資源,自主構建數學學習與生活資源之間的聯系,進而轉變對數學的抵抗的態度,認識到學習數學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不舒服的事情。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找到數學原型,驗證學習內容的真實性,在已經學會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而且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利用已經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數學難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增長了處理生活問題的實際能力。
二、數學教育中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的誤區
強調數學教育要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并不是完全拋棄學校和教室的作用,并不是像放羊那樣把學生們棄置于操場、市場,讓他們自由的在生活中感受數學,這是一種夸張的教學,或者說這種教學方式根本就是對教育生活化的一種誤導。我們強調的數學教育中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是一種教育理念,是提倡學校教師解放學生的個性,不要把學校當作是一個牢籠,把學生當作是籠中的金絲雀兒,當離開學校的時候一無所獲,只會做題不會生活的人。強調數學教育要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并不是只注重生活拋棄科學,而是要把數學科學當做學習的背景和總指揮,更好地利用數學作為工具為生活服務。數學教育是一門藝術,它來源現實又高于現實。語文是人淵博,數學使人周密,初等數學服務于現實生活,高等數學服務于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發展一個完整的人。
三、結束語
數學教育中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這是從理論到實踐都證明是可行的。在數學教育中,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切入點,從教材編寫到教學方法再到學習方法都能秉承一致,在實踐中檢驗和鍛煉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培養數學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破課本的限制,發展邏輯思維,做一個智商與情商并存,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滿足的完全人。
作者:袁衛平單位:湖南省懷化市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