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網絡特征對新創企業風險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創企業有的是依據已有企業進行的模仿,還有部分則是創造性的實踐。前者可以借鑒已有企業的經營模式與經驗,然而難以找到適合本企業的最優方法;后者要依靠自身的探索來成長,可以學習的經驗極少。同作為新創企業,二者面臨著一系列相同的難題:如何經營和管理企業?如何挖掘和培養需要的人才?怎樣獲得資金?怎樣擴大市場份額?……正因為如此,新創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面臨來自市場、資金、技術、人才、企業經營和產品自身等方面的風險。創業風險之大使得約70%的新創企業經營時間不足一年,最終能存活5年以上的只有一成左右。對新創企業風險因素的測量和評價能夠有效指導新創企業的實踐活動,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其存活率。本文從社會網絡中提取出網絡規模、網絡強度和網絡信任三個指標,對新創企業社會網絡和創業風險進行測度和評價,以論證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創業網絡及其特征1.創業網絡創業網絡是初創企業各種社會關系的集合體,它還是一個復雜網絡系統。分析創業網絡與新創企業風險之間的關系需要明確復雜網絡系統的特征。復雜網絡系統所具有的自組織、小世界、無標度、社團結構性質對于新創企業利用創業網絡應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自組織性是指系統自發調節網絡中的活動以適應某目的;小世界特征指的是親朋好友、熟人同事之間局域范圍內頻繁交流,與其他社會主體“長程聯系”極少的現象;無標度特征是指某些聯系量大的節點更容易與其他節點建立聯系,少數節點形成聯系中心,其余多數節點只有少數聯系的現象;社團結構是指復雜網絡中由許多具有相似性的節點組成的子網絡,是小世界進一步發展演化的結果。創業網絡本質上是個多中心協調體,通過多主體協同互動,提高網絡節點企業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網絡構成越是復雜,整體自主協調應對風險的效果越好。2.創業網絡特征社會網絡囊括親友同事、合作伙伴、商場政界人士、各種機構等可辨主體,構成網絡的實體;另一方面,網絡中主體之間存在合作、信任、權威等關系,表現出復雜網絡的性質。企業的各種經濟行為都是通過社會網絡來實現的,而社會網絡是主體之間縱橫交錯的關系結構,難以直接測度。本文認為網絡規模、網絡強度和網絡信任是企業社會網絡的三大表征,通過對這三個指標進行測評,可以量化企業社會網絡,便于分析社會網絡對新創企業風險的影響。網絡規模是網絡中主體的數量,這里指的是與企業達成或將會達成合作關系的主體,也是構成網絡的實體;網絡強度是網絡中線的載重,衡量主體之間合作關系的密切程度;網絡信任則用來說明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是否存在誤導和欺詐等不信任的行為,是對社會環境可信任程度的衡量。
(二)創業網絡特征對新創企業風險的影響社會資本理論認為社會網絡是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重要途徑。處于企業社會網絡中的合作伙伴能夠利用彼此的社會資源,由此增進雙方的交流和了解。網絡規模越大,企業接觸的主體越多,利用資源和了解信息的渠道越多,越能獲取蘊含企業風險的信息,也越能獲取企業發展所需的資源,企業被淘汰的風險越低;網絡強度越高,彼此交流和合作的機會越多,應對風險的方案越穩定可靠;信任程度越深,獲取外界支持的成本越低,也越有利于擴大網絡規模和加強網絡強度,獲取企業發展關鍵信息和關鍵資源的可能性越高,這對于經驗不足、資源短缺的新創企業降低創業風險尤為重要。企業所擁有的社會網絡對初創公司有積極的影響,能夠降低創業風險,促進新創企業成長。創業初期基于創業者情感形成的個人網絡成為影響新創企業風險的主要因素。據“強關系”假設,創業者個人社交網絡和家庭背景能夠為新創企業提供必要的物資和情感支持;又根據實際問卷調查分析可知,絕大部分新創企業在創業初期得到了來自家人、朋友、親戚的大力幫助,這使得新創企業順利地度過了“種子期”,降低了過早夭折的風險。伴隨著企業的發展,更多的主體加入企業網絡,以創業者個人網絡為主導的社會網絡逐漸演變為以企業合作、戰略聯盟和產業集群為表現形式的商業網絡,復雜網絡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社會網絡規模的擴大,網絡強度的加強,網絡信任程度的加深,形成多主體協調中心,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復雜網絡協調應對風險的效果逐漸顯現,這對于降低新創企業風險,維持穩定的合作關系,突破新創企業存活瓶頸(一年)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今后緩解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壓力,降低新創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綜上述,新創企業社會網絡規模、網絡強度和網絡信任對于降低企業風險均有積極作用。由此提出以下假設:H1:新創企業社會網絡規模對于降低新創企業風險有積極影響;H2:新創企業社會網絡強度對于降低新創企業風險有積極影響;H3:新創企業社會網絡信任對于降低新創企業風險有積極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樣本選取及研究量表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搜集數據。將所要調查的問題劃分為基本資料、網絡強度、網絡規模、網絡信任和企業風險五個部分,共31個題項,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法對除基本資料以外的部分設計問卷答案(研究量表見表1)。深入蘇、徽、贛、鄂省區進行問卷調查,獲得了151份問卷,剔除成立時間在8年以上或答案不完整或明顯敷衍等不符合要求的問卷,共101份有效問卷。
(二)信度與效度檢驗問卷設計保持了一定的實用性。為了衡量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用SPSS19.0進行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做信度和效度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從表中可知,各變量α系數均大于0.6,說明采用該問卷進行調查能夠得到比較有用的信息,測量結果真實可靠;各因子載荷均大于0.5,說明問卷題項能夠很好地測量企業社會網絡和風險:基本符合信度和效度檢驗的相關要求。因此,通過該問卷獲得的數據能夠作為測量和評價新創企業社會網絡與企業風險的客觀依據。
(三)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計算每個題項的綜合因子得分,分析網絡強度、網絡規模、網絡信任和企業風險之間的相關性,并以企業風險為因變量,網絡強度、網絡規模和網絡信任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檢驗社會網絡強度對新創企業風險的影響、社會網絡規模對新創企業風險的影響、社會網絡信任對新創企業風險的影響。多元回歸分析R2為0.631,調整后R2為0.619,F值為54.63,Sig為0.000,具有顯著的回歸效果。各變量相關系數見表3,假設檢驗結果見表4,回歸分析散點圖見圖1。
(四)結果從統計結果來看,各P值均小于0.05,拒絕不相關假設,接受相關假設。假設1、2、3均獲得支持,即企業社會網絡強度、規模、信任都與新創企業風險負相關。網絡強度越高,新創企業風險越低;網絡規模越大,新創企業風險越低;網絡信任程度越深,新創企業風險越低。相關系數均大于0.6,企業社會網絡規模、強度、信任與新創企業風險緊密相關,且社會網絡各表征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網絡信任與網絡規模、網絡強度、企業風險之間的關系尤為顯著。回歸分析散點除了一個離群點外,分布在以e=0為中心的橫帶中,說明該模型是合適的。
三、結論
與成熟企業相比,新創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承受更大的壓力。新創企業資金不足、經驗缺乏、人力有限、市場空間狹窄等特征決定了其必須較多地依靠社會網絡獲取各種資源,拓展企業生存空間,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實現企業經營目的。創業網絡是影響新創企業風險的重要因素。創業網絡三大表征中,網絡信任與網絡規模、網絡強度緊密相關,與新創企業風險之間也是密切聯系,網絡信任是推動社會網絡發展壯大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獲取外界支持,降低新創企業風險的重要因素。新創企業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擴大網絡規模、加強網絡強度、深化網絡信任來降低企業風險。尤其應注意深化網絡信任,以較低的成本維護和發展企業社會網絡。本研究是為了厘清創業網絡與新創企業風險之間的關系,以期從社會網絡的角度給出降低新創企業風險的建議,以提高我國新創企業存活率,促進經濟發展。由于數據獲取條件的限制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性,本文沒有考慮地區特征和經營環境的影響,這也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程李梅 萬小燕 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