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師范生語文素養培養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在課堂主渠道高效學習語文
國內外的教學改革都把重心從“教”轉移到“學”從傳授知識轉移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語文課堂教學也應這樣,不論是采用暗示法、發現法,或者自學輔導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都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使之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實踐證明,大量有重要意義的學習是從干中獲得的,學生負責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習才會促進,使學習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啟動的學習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著眼于師范生的終身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語文意識和良好的語文習慣。
1、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初讀課文,找出生字生詞,查字典詞典注音,寫到黑板上;選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鑒賞或仿寫,寫到書本空白處。利用網絡或圖書館查找關于作家簡介及作品,請同學簡要介紹、交流。
2、教師應率先垂范
教師本身應具備強烈的語文意識和良好的語文習慣,使課堂教學能順暢地向課外延伸。如學習《荷塘月色》,向學生推薦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佳作;學習《都江堰》,可以推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等散文集。教師將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印發給學生,隨堂賞析,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欣賞能力。
3、安排課前三分鐘語文活動
課前三分鐘安排演講、口頭作文、課文續寫改編、三句半、講故事、對對子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蛟S由于剛上完另一科的課,思路一時還未能轉過來;或許由于課間休息,放松了十分鐘,興奮的心情還未能平伏,因而學生注意力常常不能迅速集中而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這時如果匆忙開始講課,效果往往不理想。而開展課前三分鐘語文活動,就可以較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而口頭表達能力,更是現代社會要求愈來愈高的一項語文能力?;顒觾热菀粋€月或半學期一更新,學生對活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效果愈來愈好。課前,要上講臺的學生為了自己的演講或介紹更吸引人,都做了精心準備,反復修改講稿,并構思與眾不同的表達輔助手段。課后,我們還要求學生將講稿工整地抄下來寫在作文本上。抽出一堂課中的三分鐘搞語文活動,看似占用了一些時間,但是它所激發出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主人的效果,卻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所不能取得的。再說,活動的內容雖然看似與本課知識無直接聯系,但這些內容能起到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的作用。
4、每月安排兩節語文活動課
語文活動課的內容要形式多樣,如,成語接力賽;找街上的錯別字,報紙病句曝光;讀名著談心得;推薦一部影視劇,影視對白集錦;歌詞鑒賞;為同學、老師畫像(運用敘述和描寫寫出一段話,描述其人的外部特征);為學校雕塑、花壇命名;為班級設計一份《班級公約》;為地方企業產品設計廣告語;撰寫說明文字。這些活動能為寫作做充分的準備。學生有了強烈的語文意識和良好的語文習慣,終身受用。碰到優秀文章,自會情不自禁的多讀幾遍;碰到有意義的事,自會隨時留心觀察;有了新的感觸,自會記日記;看影視劇、看標語口號、看商品說明書,自會思考有沒有錯別字,有沒有病句,表達是否簡明、流暢。
5、靈活處理教材內容
一是大膽取舍,給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去閱瀆和質疑。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舍,真正把教材落實為一個例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備課時確立每單元l~2篇為重點講授篇目,其他篇目則大膽放開,或請學生講,或以練代講,或以寫代學(寫小評論或讀后感)。即使是重點講授篇目,堅決反對教師滿堂占,主張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閱讀。尊重他們作為讀者的個性差異和閱讀體驗,讓他們自己閱讀課文,感悟課文,使課堂書聲瑯瑯,那么,就能從根本上改變那種“把一篇篇寓意深邃的佳作、一篇篇聲情并茂的美文肢解得雞零狗碎”的狀況。比如,教《荷塘月色》,簡短導入后,在配樂畫面中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請幾個學生談文本寫了什么和寫得怎樣,怎么寫得這樣美的和為什么要這樣寫;教師對寫作手法、文章重點、難點等點撥后,再讓學生自主閱讀和質疑;最后在配樂畫中請一名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整堂課,學生精力集中,情緒高漲,完全陶醉在課文中了。事實上,許多課文,教師只要適當點撥,留下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生是能讀懂的。如此,不但不會影響教學效果,相反地,學生學課文的興趣和熱情會更高。課堂上,我們把學生質疑問難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讓學生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問題,應當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排序,用自問自答的訓練方法把三個問題分析清楚。即寫了什么(關于文章內容);寫得怎么樣(關于文章形式);為什么這樣寫(關于構思意圖)。這種自問自答具有可操作性,長期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為培養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能力打下基礎。
二是對于有的自讀課文,聯系學生的生活,訓練寫作。劉國正先生說:“語文天然是與生活相聯系的。”他還說過:“如果就文學文,不聯系學生的生活,雖然也能學有所得,卻難以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聯系生活,一下子把課文拉到學生身邊來了,不論是領會課文內容還是學習語言應用都活起來了”。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學習了冰心的《笑》,可以讓學生以“感動”為話題練口頭作文,寫幾幅打動自己心靈的不同畫面??刹扇∮螒蛑械慕恿Ψǎ钴S氣氛,開闊思維。幾組進行比賽,看哪組開頭有吸引力、結尾印象深刻、哪組鏡頭銜接自然巧妙。如此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使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這樣,師范生的語文素養有了活水之源。
論文關鍵詞:師范生語文素養課堂主渠道語文環境興趣小組
論文摘要:高職師范語文課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寫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堅持積累、感悟、體驗的原則,靈活處理教材內容,高效學習語文。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開展語文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努力提高師范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