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的臨床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1994年1月~1998年8月,用皮膚軟組織擴張術進行整形修復手術15例(共27只擴張器),效果滿意。對手術操作、注水方法、纖維囊壁去留、并發癥等進行探討。
關鍵詞:組織修復;皮膚軟組織擴張術
1994年1月~1998年8月,我科用皮膚軟組織擴張術進行整形修復手術共15例,效果滿意。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5例(瘢痕性禿發3例,面頸部瘢痕2例,四肢瘢痕3例,胸背部瘢痕2例,小耳畸形4例,鼻再造1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齡7~45歲。共用擴張器27個。同時埋植擴張器2個以上7例,最多的1例達6個。
1.2材料和方法國產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容量50~600mL)。手術分2期進行。第1期手術埋植擴張器,注射壺內置。術后7~10天開始注水(以局部出現脹感或有輕微疼痛為度),每周2次;一般4~6周可完成預定容量的擴張。維持1周后行第2期手術。術中再行即時擴張,注水至表面皮膚稍呈蒼白為度,維持30min后取出擴張器,利用擴張后“額外”皮膚軟組織設計皮瓣行修復再造術。
2結果
15例行皮膚軟組織擴張術。埋植27個擴張器,除2個擴張器于擴張期間出現外露,被迫提前手術外,其余均按術前設計順利完成皮膚軟組織擴張,修復效果佳。
3討論
3.1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是一種獲取“額外”組織來修復皮膚軟組織缺損或形成一定腔隙適應植入骨、軟骨或膺復體需要的新技術。較傳統方法如皮片移植,皮瓣轉移等,有皮膚血運好,厚薄一致,且顏色、質地、感覺與修復區匹配等優點;還可用于瘢痕性禿發,面頸部瘢痕修復、體表器官再造、供皮區預擴張及周圍神經擴張延長等。本組用于疤痕切除后的修復、耳再造與疤痕性禿發的治療。
3.2準備充分,操作規范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具體措施:根據病人情況制定治療方案,選擇合適的擴張器;嚴格無菌操作;埋植擴張器時剝離層次清楚,范圍夠大,厚薄一致;頸腹部等處擴張器下方加墊薄的鋼片或硅膠板以預防深部組織受壓;術中適量注水以利擴張器充分展開;采用直視下分層縫合,針距、邊距均勻,避免刺傷擴張器;止血必須可靠,不能靠術后加壓包扎或超量注水壓迫止血;必要時術區留置負壓引流。
3.3注水擴張時間宜早。以術后7天左右開始注水為宜。因擴張器埋植后常有一層致密纖維膜包繞,限制了擴張器膨脹,盡早注水可破壞其形成。注水量據擴張器大小及擴張部位而定,一般每次注入擴張器額定容量的10%~15%。
3.4修復手術前必須準確判斷擴張后“額外”皮膚能否滿足需求。一般而言,每修復1cm的缺損需3~5mL的容量。擴張后皮瓣設計應發揮擴張的最大效益。滑行推進皮瓣與旋轉皮瓣相結合的設計是最常用的方法。易位皮瓣雖然切口線較長,但組織利用率充分,不易產生“貓耳朵”,在頭部、軀干較隱蔽的地方適用。
3.5纖維囊壁的去留是近年來爭議較大的問題。有人認為纖維囊壁是擴張組織血供源泉之一,除非要求擴張皮瓣較薄或皮瓣走行比較明確,否則不要強行切除。有人則根據動物實驗提出,切除囊壁并不影響擴張皮膚的血供,且囊壁內的膠原纖維和纖維細胞會使擴張組織回縮,故主張修薄組織瓣和切除囊壁。我們認為纖維囊壁不必去除,這不僅可減少失血,縮短手術時間,而且不會因剝離纖維囊壁影響皮瓣的血運,但纖維囊壁可能限制皮瓣的舒展,故可對囊壁適當松解。
3.6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的主要并發癥有擴張器破裂、擴張器外露、感染、血腫等,發生率10%~40%,主要與擴張器質量差或使用過程中損壞、擴張區皮膚血運障礙、無菌操作不嚴格、損傷過大或止血不徹底等因素有關。本組早期有2例出現術后擴張期間擴張器局部外露,可能與局部剝離層次過淺及不均有關。
3.7為減少疼痛和感染機會,我們利用硅膠囊有半透膜的滲透作用,按生理鹽水100mL加入0.5%甲硝唑20mL,1%利多卡因5mL比例配制注入液,取得較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魯開化,艾玉峰,郭樹忠等.皮膚擴張術在整形外科應用的經驗.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6,12(1):60
2程寧新,陳一飛.皮膚軟組織擴張術臨床應用研究進展.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4,10(1):40
作者:吳寶安 周建來 單位: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