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城郊農業綜合開發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城郊農業綜合開發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實施城郊農業綜合開發,圍繞優勢農產品建設和扶持主導產業發展,堅持集中投入,片規模開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優勢產品,形成特色產業,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城郊農業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
城郊農業綜合開發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統籌規劃。圍繞發展高效外向農業要求,根據各區資源特點和區域比較優勢,堅持統籌規劃,規模開發,突出重點,分年實施,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品、特色產業,做到開發一個項目、帶動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
二是注重效益。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意愿,結合各地的資源特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充分發揮城郊農業的特色優勢,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高效外向農業發展,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帶,大力發展短平快項目,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產業帶動。用工業化的理念指導城郊農業綜合開發,積極引導各類資本投入城郊農業綜合開發,興辦農產品加工、包裝、貯運項目,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使農民群眾從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中得益受惠。
四是依靠科技。充分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加強產、學、研聯合,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力度,放大示范、輻射、帶動效應,提高項目區的科技含量,增強開發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努力提高開發效益。
五是保護生態。堅持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推廣各項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技術措施,減少化學農藥及化肥使用量,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保護環境,實現開發利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二、城郊農業綜合開發的發展目標和重點產業
城郊農業綜合開發要圍繞發展高效外向農業,突出經濟林果、特色蔬菜、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等特色產業,加快科技開發、產業開發、規模開發,提高開發利用水平。
(一)經濟林果。大力發展應時鮮果、優質茶葉、花卉苗木,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用材林。加快構建經濟林果良種繁育體系,加大新品種引進、推廣力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加快推進果品分級、包裝、貯運,建立優質經濟林果出口保鮮鏈,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擴大宣傳,形成規模,打造一批拳頭產品、特色產品。
(二)特色蔬菜。加快城郊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推廣特色蔬菜品種、蔬菜育苗、合理間套作、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推進蔬菜產地商品化處理,加強加快推進蔬菜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提高蔬菜加工水平。
(三)生態觀光農業。充分發揮城郊自然資源優勢,加快發展集觀光、休閑、科普、體驗、購物于一體,具有特色的現代生態、觀光農業。積極發展以高檔特色種養業為基礎的農業觀光園和參與性、體驗性強的農家樂休閑景觀。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資源,積極發展森林旅游業。結合城郊民俗文化,積極推出不同季節和時節、鄉土氣息濃郁的民俗文化節日,加快開發利用城郊果茶種植、野生動植物馴養、珍稀食用菌種植和竹園林木資源,打造一批具有城郊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區。
三、推進城郊農業綜合開發的工作重點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業生產條件。城郊地形地貌復雜,要在充分保護自然植被、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加快植樹造林,進一步開展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養能力。加強城郊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蓄水、供水能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二)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從各地實際出發,加快發展各種高效設施生產。在水源、溫光充足的崗坡地,要重點發展日光溫室、大棚蔬菜、鮮切花或盆花,推廣應用設施栽培專用新品種、新型覆蓋材料、立體高效設施栽培技術、目標花期調控技術和新型栽培基質、專用藥肥、生物制劑。在應時鮮果基地,要著重發展反季節設施水果、棚架梨樹和葡萄避雨設施栽培。茶區要大力推廣網紗覆蓋防凍、微噴設施,提升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實現高效優質。
(三)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積極培育市場主體,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鼓勵合作經濟組織、生產企業、專業大戶參與城郊開發,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城郊開發機制。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加快實施“場地掛鉤”、“產銷銜接”,推動農產品超市銷售。通過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會、新聞會及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加強產品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培育壯大技術含量高、質量安全、誠信度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城郊特色產品品牌。
(四)積極發展觀光農業,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城郊具有明顯的自然生態優勢,豐富的文化遺存,發展觀光農業條件優越。各地要結合實際,大打“山水”牌、做足山水文章,圍繞青山、綠水制定發展規劃,有機整合山水農林、特色產業、土特產品、農事活動、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等農業旅游資源,引入市場機制,打造觀光農業精品線路,實現觀光農業與傳統旅游業的有機融合,促進城市與城郊之間的生產要素互動,拓展產業功能,延長產業鏈條,做大農業經濟板塊。
四、加強管理,提高項目質量和水平
城郊農業綜合開發參照執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
(一)加強項目規范化管理
在規劃布局和產業發展上,圍繞《市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發展規劃》,根據“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中投入、規模開發”的原則,按灌區、流域或某一相對完整片的耕地進行全面規劃,綜合開發治理。做大規模,做強產業,構筑具有綜合競爭能力的農業經濟新格局。
在項目安排上,按照“總量控制、獎優罰劣、分級管理”的原則,將財政資金的投入與各地基礎資源條件和工作績效考核情況相掛鉤,通過公開透明選項、立項機制,競爭招標和專家評審,選定項目,不搞投資指標分配制。嚴格執行項目管理規定,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和項目公示制。完善項目檢查驗收的方式,強化區級職責,加強市級督查。
(二)加強資金監督管理
對城郊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嚴格實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的“三專”制度,及時落實和撥付資金,保證項目建設需要。按照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的要求,建立健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監督檢查機制,加強監督管理,禁止截留、挪用。市財政局、農業資源開發局負責對項目和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三)創新開發機制
1、完善以農民為主體的項目建設機制。城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確立,要以“農民要辦”為前提,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采用民主的方法,把一家一戶農民想辦但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辦實辦好,讓農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在切實加強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著自愿互利、注重實效、控制標準、嚴格規范的原則,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
2、積極推行項目公示制。通過在新聞媒體或設立公示牌、公示欄等形式,向社會公布城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有關內容,接受農民群眾和社會備界監督。項目立項未實行公示的,不予立項。項目單位不執行公示的,可以調減其項目投資。
3、全面推行項目工程招投標制。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實行招投標。紀檢、監察、審計、財政和農口相關部門參與招投標指導監督。
4、完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監理制。城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5萬元以上(含5萬元)的單項工程均應列入監理范圍,對工程實行監督管理。監理委托單位應通過招標方式,在具備相應建設監理資格或監理能力的單位中擇優選定。
城郊農業綜合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各有關部門要樹立全局意識,加強協作,相互配合,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進行。
五、城郊農業綜合開發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目前城郊農業綜合開發面臨著良好機遇,具備了全面開發、提高水平的條件。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統一思想認識,將加快城郊農業綜合開發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組織實施。區級農業資源開發、農林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做好結構調整、產業開發、技術指導和項目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城郊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市級財政將逐步增加對城郊農業綜合開發的投入,支持重點開發項目、優勢產品和特色產業開發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區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資金用于城郊農業綜合開發。
(三)創新開發機制。要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放寬條件、降低門檻,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機制,積極吸引各方面資金投入城郊農業綜合開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積極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大戶等各類主體承建城郊農業開發項目。對于示范作用好、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能促進城郊農業現代化建設、真正帶動農民致富的項目,將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以支持。要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群眾自主開發的積極性,讓廣大農民群眾成為城郊開發的主力軍和直接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