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造林綠化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對口有關單位:
為加快推進“森林”建設步伐和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按照“趙都+水系+綠網”的思路,結合市“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特制定今冬明春造林綠化工作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文明、改善生態環境、打造“森林”為目標,緊緊圍繞城鄉面貌三年大變樣和國土增綠、農民增收,堅持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針,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全力組織開展今冬明春綠化攻堅大會戰,繼續保持我市林業高效、快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目標任務
今冬明春重點實施八大綠化工程,完成造林35萬畝,其中,生態防護林27萬畝、用材林5萬畝、經濟林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17%。
(一)城市綠化工程。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理念,大力推進城市“見縫插綠、破硬建綠、拆墻透綠、垂直掛綠、屋頂造綠”工作。市主城區以道路綠化、游園建設、住宅區改造為重點,新增綠地面積3000畝。各縣(市、區)在城區、建制鄉(鎮)綠化中,建成不少于50米寬的環城風景林帶,城區周邊至少規劃建設1個城市森林公園,面積不小于500畝,其中,武安市、涉縣在縣城周邊新建2000畝森林公園。年新增綠化面積1萬畝。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公用事業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和經濟開發區、市馬頭生態工業城管委會。
(二)城郊淺山區生態屏障工程。該工程涉及縣、武安市、永年縣、磁縣和峰峰礦區。該區域生態環境和綠化增量直接影響市區的空氣質量和觀瞻面貌,同時承擔著省委、省政府對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林業工作實績考核的主要內容。今冬明春繼續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方式,在鐵路以西條件好的地區實施經濟林鎖邊工程和果糧間作;雨季以容器苗造林為主,條件差的次耕地栽植側柏、火炬和刺槐等;道路兩側及可視范圍內栽植楊樹、柳樹、側柏、灌木、花草等用材觀賞樹種。新增綠化面積2萬畝。責任單位:市林業局、有關縣(市、區)政府。
(三)通道綠化工程。在重點抓好“三環綠化”,即環城高速公路綠化、30公里都市圈綠化、都市綠網綠化的同時,各縣(市、區)要按照國道及高速每側邊溝以外50米、省道每側邊溝以外40米、縣道每側邊溝以外30米、鄉村道一路兩溝4行樹標準建設綠化帶。樹種以喬木楊樹、柳樹、槐樹為主,合理配置紫穗槐、木槿等觀賞樹種,實施立體綠化。國道(含高速)要求苗木胸徑5厘米以上,省道4厘米以上,株行距為3×4米;縣、鄉、村道苗木胸徑在2厘米以上。栽植株行距為2×3米。年重點建設人民路東延、邯武快速、環城高速綠化和青蘭高速二期綠化。規劃廣府與人民路互通旅游專線綠化、京港澳高速公路與廣府快速連線改建綠化工程等。道路征地范圍內線路綠化由市交通運輸局統一實施。全市林帶綠化235公里,面積1.7萬畝;可視荒山綠化80公里,面積1.3萬畝;新增綠化面積3萬畝。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平原生態綠化工程。一是村莊綠化。結合全市新民居建設,綠化村莊480個,主要在院內宅旁、房前屋后、閑散隙地、溝坎渠邊、街道兩側進行綠化,樹種選擇生態樹種、經濟林樹種和園林美化樹種,栽植密度因地勢而定,片林株行距一般為2×3米,苗木規格按國家二級苗標準。新增綠化面積0.6萬畝。二是農田防護林網建設。結合全市東部振興規劃,選擇2—3個推動力強、條件好的縣建設農田林網示范縣,打造集中連片不少于10000畝的農田林網大方,每網格不超過300畝,三年內全市農田林網控制面積達85%以上。平原縣每年選擇2—3個示范鄉(鎮),積極推進農田林網建設。全市新建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8萬畝,新增綠化面積2萬畝。三是沙荒地規模造林。年完成沙荒地造林3.8萬畝,其中世行五期項目造林3萬畝。平原生態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6.4萬畝。責任單位:市林業局、有關縣(市、區)政府。
(五)礦山修復綠化工程。全面開展礦山綠化,通過采取削坡、穩坡、平坡以及客土、選用耐瘠薄樹種等措施,實施尾礦庫壩體外坡綠化、庫體綠化、采沉區綠化、閉礦區開采創面綠化和廢料場綠化,恢復生態環境,創建“綠色礦山”。新增綠化面積1萬畝。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林業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和礦山業主。
(六)太行山規模造林工程。太行山區按照集中連片建成2—3個萬畝以上示范區的要求,以城市周邊、河渠沿岸、通道兩側為中心,以溝谷、流域、山頭為基本單元,點、線、面一體推進,實現局部分散造林向區域化、規模化造林轉變。人工造林4.6萬畝;封山育林11萬畝(以飛促封4萬畝),新增綠化面積15.6萬畝。責任單位:市林業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和荒山業主。
(七)優勢果品基地建設工程。繼續完善培育特優果品示范基地20萬畝,新增核桃、桃、梨、蘋果、花椒等優勢果品面積3萬畝。責任單位:市林業局、有關縣(市、區)政府。
(八)綠化苗木基地建設工程。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實現綠化苗木基地建設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為造林綠化提供充足的苗木。致力打造苗木專業村、專業鄉。新育苗面積3萬畝。責任單位:市林業局、有關縣(市、區)政府。
三、時間安排
(一)全面準備階段(現在—年月日)。全面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總體規劃、地塊落實、施工設計、樹種選擇、苗木訂購、領導機構、責任分工、人員組織、資金籌集等。
(二)決戰攻堅階段(年月日—月日;年月日—月日)。抓住秋冬季和春季植樹的有利季節,全面實施、整體推進、集中精力、克難攻堅,完成綠化任務。
(三)完善提高階段(年月日—月日)。雨季重點針對因特殊原因沒有完成的綠化項目、沒有成活的樹木以及水平和檔次偏低的綠化工程進行補植、完善提高,確保各項造林綠化工程高質量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成立市城鄉綠化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全市城鄉綠化工作,辦公室設在市林業局。各級政府要成立相應機構,把工程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完善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建立嚴格的任務分解責任制和監督檢查機制。
(二)科學規劃。要搞好林地調查,規劃設計中突出地域差別,西部山區重點搞好太行山及礦山綠化和城郊淺山丘陵區生態屏障工程建設。東部地區重點建設高標準的農田防護林網和村莊綠化、通道綠化等,突出適地適樹,實施多樹種、多林種相結合,喬灌花草相結合,提高混交林比例,積極推廣使用優新品種和優良鄉土樹種,確保造林質量。
(三)規范運作。要統一組織,實行工程造林,將八大工程分解為具體的工程項目,嚴格管理。造林工程完工后分別由各級綠化指揮部和市城鄉綠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檢查驗收,保證工程質量。
(四)多方籌資。堅持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籌資、企業出資、個人捐助、農民投勞相結合的籌資機制。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省專項造林資金支持。二是市級財政資金重點用于新改建國道、省道綠化工程,以及城郊西部丘陵區生態屏障工程和農田林網建設。其它不足部分由各縣(市、區)自助籌措。要通過土地租賃、拍賣、用地補償、比例分成等多種形式確保林業用地,確保農民利益。要健全管護機制,不栽無主樹,不造無主林,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活一片。
(五)嚴格獎懲。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全程督查,結果通報全市,并對工程建設實施好的縣(市、區)給予獎勵,優先安排林業項目,對工程建設緩慢、效果差的縣(市、區)要通報批評,三年內不安排林業綠化資金。各縣(市、區)要出臺相應獎懲措施,促進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