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會計界一直沿用行業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來規范會計行為,由于行業會計制度中規定了明確的會計科目,并對各科目的內涵及其包括的內容作了詳細的解釋,會計人員只需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作簡單的是非判斷,再加上行業財務制度中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擇作了詳盡的限制性規定,也限制了會計人員判斷的范圍。這使得會計人員在工作中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會計環境,不善于運用職業判斷去處理日益復雜的會計實務。作為會計職業準備階段的能力培養,應直面社會發展和經濟管理的客觀要求,將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納入到培養過程中,并體現于培養各環節。
一、會計職業判斷的特點及原因
會計職業判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履行法定職責時,基于會計規范、職業經驗和具體會計環境中的會計重要性水平,對會計事項專業處理的恰當性進行獨立辨別的行為過程”,狹義的會計職業判斷僅指會計政策的選擇。
會計職業判斷具有專業性、社會性、目的性與受制約性等特點。專業性體現在會計職業判斷只能依靠會計專業人士才能進行。會計系統是由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預測、決策等一系列環節有機構成的集合,它跟蹤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全過程,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發展能力等信息。因而,會計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只能依靠會計專業人士才能進行。社會性表現在,會計職業判斷的結果應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全貌。由于會計信息作為社會資源分配的基礎性依據,直接影響稅收和財富分配,有關市場經濟公平原則的實現;作為報表使用者決策的依據,對政府、企業管理當局、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決策行為具有鮮明的經濟影響,因而會計的職業判斷應能夠盡量滿足各利益團體的共同需要的利益。目的性由判斷的制約條件決定,體現在會計職業判斷服務于企業目標。由于企業的目標是股東價值最大化,決定了會計職業判斷時必然趨向這一目標。受制約性表現在,會計職業判斷要受制于社會的外在約束機制,如法規、政策、會計自身特征及相應的理論發展水平和會計人員自身的業務技能與職業道德水準。
在我國,會計職業判斷是最近幾年才提倡的,具體而言,以下一些因素促使了我國會計人員必須加強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
一是新的會計規范增大了會計處理的選擇空間。自1992開始陸續頒布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分行業的會計制度、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具體會計準則和企業統一會計制度,使我國會計處理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大。對會計人員的判斷能力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具體會計準則的陸續出臺,需要會計人員判斷并最終做出正確決定的情況將會更多。二是新的會計業務的出現,使會計處理變得日益復雜,會計處理變得更加靈活和多樣化,這加大了會計處理和選擇的難度。例如,無形資產占企業資產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特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切對傳統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帶來很大的沖擊,留給會計人員選擇和判斷的問題也會很多,因而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判斷、分析與抉擇的能力。此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使得會計的時空范圍得以拓展、不確定性水平大大加強,會計人員應掌握這些變化,面對這種創新,并充分利用職業判斷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將其納人會計信息系統,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目標。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內容及職業判斷能力的表現形式
會計職業判斷的內容貫穿于會計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的全過程,主要體現在會計原則的運用與選擇、會計方法的運用與選擇和會計估計的運用等方面。
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核算原則中的體現:一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本原則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處理過程中,應當而且必須進行專業分析和判斷,當交易和事項的經濟實質與其外在表現形式不相一致時,注重經濟實質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對經濟業務實質的界定則取決于由會計人員所具備的知識和經驗而來的職業判斷水平;二是重要性原則,本原則要求會計人員對每筆經濟業務確定其重要性水平,對重要事項進行詳細具體的反映,對非重要事項則進行簡單反映或合并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一項經濟業務是否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方法中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對同一種業務的多種處理方法作出選擇。如存貨計價方法,發出的計價是采用先進先出法,還是采用后進先出法或其他所允許的方法。期末計價是采用歷史成本法,還是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長期投資的核算方法,長期股權投資是采用成本法,還是采用權益法;長期債權投資溢折價的攤銷方法是采用直線法,還是采用實際利率法。所得稅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還是采用應付稅款法;壞帳損失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直接轉銷法,還是采用備抵法,等等。會計方法的選擇,取決于各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對企業具體情況的把握,則由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決定。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會計職業判斷是全方位的,無處不在,為了保證由會計人員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相關性,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勢在必行。
三、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培養
按照目前我國會計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較差,工作的適應性不強。為了使會計學科能更好應對經濟環境的變化,提高我國會計職業界的執業能力,會計教育界的培養改革可謂首當其沖,勢在必行。
職業判斷能力的形成具有全面性、后發性、漸進性等特點。全面性是指職業判斷能力應有完備的知識體系為依托,必須通過學習、領會、應用各項知識并融會貫通才能形成,通過專業培養方案體現出來。后發性是指知識至能力的轉變由教育過程中職業操守的培養、個人能力和修養的提高和在實際工作中經驗的沉淀等因素綜合作用形成,是一個由教育轉化為執業能力的過程,體現于會計人員從業過程中。漸進性是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過程。
為此,在會計培養過程中應針對其特點、在不同的培養環節選擇不同的側重點,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納入培養過程,并將其作為培養目的和培養重點之一,在培養方案、培養大綱、培養計劃、實踐性培養等方面予以具體體現和落實。會計培養過程中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應從培養會計學習能力、敦促會計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基礎、教育會計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和職業道德操守、加強會計實踐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進行。
1.要培養會計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在其第一號公報《會計教育的目標》中就指出,“學校會計培養的目的不在訓練會計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注1]再者,會計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教導會計獨立學習的素質。學校教育應是提供會計終生學習的基礎,使他們在畢業后能夠以獨立自我的精神持續地學習新的知識。因此,終生獨立自學能力就成為會計專業人員生存與成功的必備條件。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企業的不斷創新,新的經濟業務的大量涌現,會計處理、會計規則也在不斷更新,一個會計人員如果不具備再學習的能力,不進行知識的更新的話,不僅談不上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恐怕連基本的會計處理也掌握不了。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培養過程的啟發式培養、多媒體培養超常的知識容量、課堂的案例培養法、以會計為主體形成培養互動等方式,引導會計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激發會計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2.要敦促會計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基礎。職業判斷能力的形成,要求會計具備較全面的、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系統的方法論體系。會計人員需要掌握的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基礎知識是培養會計人員求知、思維、分析、語言、寫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識,包括數學、語文、計算機、外語、寫作以及與會計密切相關的經擠、財政、市場、管理、組織行為、貿易、金融等知識。專業知識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務、信息系統、審計、非盈利組織會計、國際會計、會計理論以及會計職業有關知識;方法論基礎是在各門課程中蘊含的處理會計業務所借助的方法,通過知識的學習形成科學的方法論體系是會計教育的根本目的,學校教育形成的厚積薄發潛力,是我國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不斷提高的前提,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培養方案的制定、培養大綱的制定、培養課程和培養環節的設計均應有利于會計科學方法論體系的形成。
3.應教育會計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和職業道德操守。會計準則賦予會計人員的靈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尤其是當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時,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會計人員能自覺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并且不受權勢和偏見的影響,確保判斷所產生的會計資料能客觀、公允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會計職業判斷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格守職業道德。職業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取決于學校教育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會計培養過程中應注重會計責任意識、人格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培養,應注重謙虛謹慎、誠信務實,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4.加強會計實踐能力的訓練。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會計實踐能力的培養對職業判斷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會計培養教程中應重視并加強實踐性培養環節。實踐性培養環節包括課堂實踐培養、校內模擬實習、校外生產實習、社會調查、中期論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環節.應培養會計應用會計語言的能力、生成會計信息的能力、認知會計環境的能力、會計分析能力、會計評價能力等。會計培養過程應把握學以致用的原則,課堂培養過程中應加強案例培養與作業訓練,模擬培養過程中應加強基于一定會計環境的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的仿真訓練、校外實習中應加強認知能力的培養,中期論文和畢業論文環節應以提高會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此外,還應注重對培養各環節的檢查與考核,避免流于形式,提高實踐性培養的效率與效果。
總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必須通過長期積累、不斷訓練才能形成,會計培養階段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而現有的會計教育模式固有的缺陷不利于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形成,因此,會計教育觀念必須更新,會計培養內容和培養方法必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