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山區水利建設項目實踐應用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動化與信息化結合,建設山區現代水利;產業化與旅游化并行,促進農村脫貧致富。
關鍵詞:山區;現代水利;建管養用一體化
1概況
1.1項目建設背景
貴州山區現代水利桐梓縣官倉試點區2013年被評為貴州省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項目區屬貴州省烏蒙山扶貧區域和省確定的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以園區產業規劃為基礎,以解決園區水資源缺陷和水利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為任務,以園區水資源配置、水利設施建設、園區用水管理和建設“小康水”為設計內容,以體現“高效農業+山區現代水利”為目標,以貴州山區現代水利桐梓縣官倉試點區工程(指官倉鎮太平村營坪片區)為建設平臺,將園區建設成為在我省起到以點推面、示范帶動作用的試點區。
1.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貴州山區現代水利桐梓縣官倉試點區工程位于桐梓縣官倉鎮太平村境內,地處桐梓縣城南部,大婁山、仙人山兩山脈生態圈中,距縣城24km,園區毗鄰燎原工業園區及桐梓縣城。項目區屬于云貴高原與川南丘陵的銜接地帶。地貌上屬“黔北中山峽谷區”,地貌特征屬山地剝夷面的第二級“山盆期”,階梯型山地地貌,區內中部為丘陵、間有山間盆地壩子,邊緣為低中山山地坡立谷地貌、間有較小的巖溶盤地。項目區東部、南部為緩坡地,項目區北部、西部為陡坡地,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園區相對高差較小約為50~200m之間。
1.3項目基本概況
貴州山區現代水利桐梓縣官倉試點區工程設計灌面202hm2,主要種植精品水果(梨、蘋果、桃子等)和優質茶葉,其中水果種植面積190.67hm2,茶葉種植面積11.33hm2。工程項目區涉及6個山頭,分別是項目區最高點大坪山頭海拔1150m,茶山山頭海拔1135m,肖家灣山頭海拔1130m,轉山坡山頭海拔1103m,鄧家灣山頭海拔1125m,姚家坡山頭海拔1130m,6個山頭農民自建蓄水池3口。工程項目區泥溝子水庫死水位1046m。
2項目設計
工程項目區設計采用滴灌和噴灌的灌溉方式,供水水源為泥溝子水庫,水庫海拔低于灌區海拔。因此,設計思路是:在泥溝子水庫大壩下游新建提泵站1座,將水庫自流進入提泵站的水經高壓泵提至園區最高點大坪高位水池,從大坪高位水池鋪設主干管至各個小山頭的蓄水池,從各小山頭蓄水池向山腳(垂直山體等高線)鋪設輸水管,垂直輸水管沿山體等高線鋪設配水管或滴灌帶。主干管和輸水管銜接處均設置有閘閥井,提泵站、各高位水池、各主干管設置有自動電磁閥和球狀360°監控攝像頭及雨量監測儀,最高點大坪高位水池東側配套安裝一套水肥一體化設備,西側新建管理房及控制中心室。上水管、主干管、輸水管和配水管等的設計按照灌水高差、水頭損失、水壓等計算配備相應管材,確保整套設備耐用和正常運行。該工程的實施,擬實現水利自動化,節水灌溉可遠程控制,把工程實施區打造成兼具測流、自動測壓及超限預警功能,實現優化管網系統使用及運行性能,科學指導農業灌溉,達到節水節肥,環境污染小等目的,并把該工程覆蓋的灌溉區域作為現代水利自動化建設的示范區,帶動規劃園區其他片區實現水利自動化和促進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
3項目實施及應用
3.1建設情況
貴州山區現代水利桐梓縣官倉試點區工程完成投資1058.33萬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2hm2。完成的主要建設內容有:新建提水泵站1座,裝機180kW;新建高位水池3口共986m3;鋪設干、支管共計32.32km;布置田間配水管網總長43.50km,噴頭739套,田間滴灌帶345.78km;水肥一體化安裝及水利自動化與信息化系統1套,新建控制中心室600m2。
3.2主要做
一是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建管養用一體化”管理。為解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輕管”問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官倉試點區范圍內的種植大戶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了“貴州桐梓山區現代水利官倉示范園區農業用水服務專業合作社”。由鎮水務站委托該合作社對試點區工程進行運行、維護和經營管理,該合作社在勞動、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運作模式,鎮水務站作為產權人依法進行監督管理。為了更好的讓工程完建、承擔工程運營、管護等工作,以省級資金投資為主,該合作社還積極主動籌集50.42萬元參與投資建設。二是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按照國家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要求,縣發改(物價)部門批復水價為:1)畝試點區內灌溉面積202hm2,25.0元/年•667m2征收基本水費;2)農業用水畝均在40m3以內收取基本水價0.8元/m3;畝均在40~44m3的,超額部分按1.0元/m3計收;畝均超過44m3的,超額部分按1.5元/m3計收。為了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要求合作社嚴格按照規定收取水費。三是強化水利自動化和信息化管理,助推農旅發展一體化。該工程以農業園區為載體,以高效節水灌溉和現代化管理為落腳點,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水生態治理、環境整治、交通設施建設等,實現了山青、水秀、宜居的美麗新農村,美化了農村環境,推進了鄉村旅游發展。2016年建成以來,已有9批480人次前來參觀學習,每年接待旅游觀光8000人次,其中,貴州省山區現代水利試點推進會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布置會和遵義市全年水務工作現場會分別于2017年7月和2月在該工程項目區召開。實現了從單一的“賣花木、賣果子、賣蔬菜”到“看生態、賞花果、觀美景”的轉變,為推動當地農業園區“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農旅一體化”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四是創新水費分配模式,探尋水利脫貧攻堅新舉措。根據合作社章程,收取的水費60%用于職工工資及福利待遇;30%用于維修養護、電費支出;5%作為折舊和專項基金用于設備檢修和固定資產購置;5%作為項目區精準扶貧基金,為項目區內建檔立卡的精準扶貧對象(45戶161人)開展相應的技能培訓,提高其業務技能,實現就近務工而脫貧致富。項目建成后已培訓經果林種植技術3批360人次。4項目建設成效通過水利工程自動化、信息化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建成了先進的山區現代高效節水灌溉系統,實現了園區202hm2灌溉管理自動化,大大降低了運行管理成本,同時,通過工程的建設,按照“水利促農、水利助農、水利富農”的發展田塊一般減產20%~40%,嚴重發生田塊減產50%~60%,甚至絕收。7月至8月是水稻病蟲害的高發期。防控形勢比較嚴峻。
4建議及對策
4.1加強主推品種推廣力度
通過政府部門統籌部署,采取行政和技術雙向推動,提高補貼資金,加大優質品種統供力度,技術部門加強主推品種宣傳和推廣,將優質品種直供到村到戶。
4.2認真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
植保部門加大資金投入,采用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在主要區域設置監測點,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提前做好預警預報,及時指導農戶做好病蟲綜合防治。
4.3加快全程機械化研究推廣
各級農技和農機部門精誠合作,積極引進各種先進水稻生產農機具,加快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完善各個環節技術配套,加大集成技術推廣應用。
4.4加大高產創建規模
水稻高產創建能把農技、植保、土肥、農機等部門有效統一起來,經過集中協調,把各項先進技術集成為高效生產力,顯著提高產量和效益。各級政府應加大項目建設,作好資金整合,建立保護補貼制度,擴大高產創建規模,提高種糧效益,示范帶動全區水稻高產高效生產。
4.5加強漢中大米品牌建設
水稻是漢中主要糧食作物,各級政府和技術部門應高度重視,通過積極引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形式,與區域內成祥米業、匯力園區開展合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加快綠色基地認證和建設。通過加大各項資源整合,把水稻產業化開發與品牌建設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實施產學研、產加銷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漢中大米”品牌,把漢中大米推向全國市場,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收。
參考文獻
[1]陳國艷.淺談會澤縣水稻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11):96.
[2]任滿麗,王虎軍.漢中市水稻生產現狀、問題及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1,57(2):90-91.
[3]屈發科,張萬春,馬曉麗,等.漢中水稻產業發展概況及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6,62(9):82-84.
作者:楊欣奇 單位:桐梓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