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灌木林經濟產業建設優勢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蔡彥生董云峰高揚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林業局遼寧阜新
談論到林業,人們常常想到的是高大的喬木,茂密的森林,提到植樹造林,人們想得較多的是栽楊樹成材快,效益高,這些思路和想法并不錯,這些應在今后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中發揚光大。但是,在阜新市幾十年林業建設中忽視了灌木林的發展,灌木樹種沒有得到應有的位置,現有灌木資源缺乏合理的開發利用,影響了該地區生態建設水平,影響了林業生產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以及林業產業化鏈條的形成,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為此,結合阜新地區生態建設情況,探討一下遼西地區灌木林發展問題。
1灌木樹種的主要生物生態學特性和發展產業優勢
灌木林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灌木樹種種類多,分布廣闊,僅三北地區就有2000多種。它與針葉林、闊葉林和竹林共同組成我國四大林綱組,在林業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多年造林和灌木產業化實踐表明,灌木樹種具有許多顯著特點。
1.1具有很強適應性
灌木樹種有耐干旱、耐鹽堿、耐瘠薄、耐酷熱、耐風蝕、耐高寒、耐平茬等特性,相對喬木來說,雖然植株矮小,但根系發達,生命力強,自身繁殖快,栽植一株灌木,3~5a就能形成較大的灌叢,地上枝條茂密,地下盤根錯節。廣大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具有這些特性的灌木樹種不勝枚舉。沙漠戈壁的梭梭,寧夏的枸杞,內蒙古的沙柳、檸條,遼寧省的沙棘、檸條、荊條、歐李、山葡萄、山里紅、山杏、麻黃等
1.2生態效益好
灌木一般造林三五年后就可發揮顯著的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生態效益。如檸條無論是栽在瘠薄山地,還是干旱的沙地,它貼地叢生,枝葉繁茂,4~5年生時,一般能覆蓋5m2,每667m2120株,覆蓋度達80%以上,減少地表徑流75%左右,減少表土沖刷65%~70%,是防止土壤水蝕、風蝕和固沙的好樹種。許多地區通過發展灌木林明顯改善了生態環境。位于陜北的吳旗縣,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封山禁牧,大力發展沙棘、檸條等灌木林,目前基本實現水不下山,泥不出溝。林業生產實踐證明,保護和發展灌木林對維護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的能量平衡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3經濟價值高
許多灌木是很好的工業原料、飼料、木料,又是極佳的燃料、油料、肥料,對調整農牧產業結構,促進山區、沙區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灌木作為工業原料,可生產人造板、制漿造紙等。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發展沙柳一項每年就為牧民增收100元;其次,灌木可作牧畜飼料,如檸條、沙棘等葉片、種子、嫩枝等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等,對牲畜適口性好。第三,灌木枝條堅實柔韌是編織、工藝品、農機具的好原料。第四,灌木耐平茬、易更新、干濕均能燃燒、熱值高,火力旺,是上好的薪材。第五,灌木作為木本油料,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豐富人們的/菜藍子0、/果盤子0。第六,灌木的許多樹種,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另外,還有蜜源灌木、鞣料灌木、觀賞灌木、淀粉及糖類灌木等等。
1.4藥用保健作用大
當今世界腫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各種疾病困擾著人類。許多灌木的根、莖、花、葉、果等是名貴的中藥材和保健品,在一些疾病防治上均可作出重大貢獻。如大家熟知的沙棘、枸杞、金銀花、連翹、五味子、山桃、黃刺玫、玫瑰、文冠果、紫穗槐、紫丁香、麻黃等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增強,大力發展灌木產品的醫療保健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2灌木林發展與半干旱地區生態建設的關聯度
2.1氣候及立地條件特點
2.1.1立地條件較差該地區分布的風沙土、鹽堿土、草甸土占80%以上,不利于喜肥喜水樹種的生長。遼寧阜新市現有的4.67萬hm2楊樹低產林(俗稱小老樹)和10萬hm2油松低產林,給林業生產帶來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2.1.2氣候條件差風大沙多,季風特征明顯,春季多西南風,秋冬多西北風,最大瞬間風速28m#s-1。
2.1.3降水量小,季節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秋吊的降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450mm,而近5a,降水量在200~300mm徘徊。所以說水分制約了一些樹種,特別是喬木樹種的發展。
2.2發展灌木林的戰略意義
2.2.1發展灌木林是順應林業建設指導思想由木材生產向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的必然要求。/十五0以來,我國的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轉變,即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這種轉變對于生態脆弱生態建設任務重的遼西北地區更為突出。此時,在生態建設重要地區具有優勢地位的灌木林的作用被凸顯出來。由此,灌木在廣大三北地區為主要選擇樹種,成為加快遼西北生態建設步伐,實現戰略性轉變的重點。
2.2.2發展灌木林是實施遼西生態戰略,加快林業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遼寧省十年生態建設戰略是加快遼西生態進程,構建遼西生態屏障,任務是完成遼西林帶網片相結合的生態體系建設。發展灌木林至少有以下理由:第一,內蒙古、寧夏、陜北與遼西北基本處于同一緯度,與遼西年降水比較接近,他們大力發展灌木林,形成灌木產業,達到了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雙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遼西提供非常寶貴的灌木林發展經驗。第二,由于遼西屬于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再加上連續多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惡劣自然條件變得更加嚴峻,許多荒山荒地荒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喬木樹種的發展,而灌木樹種耐旱節水,繁殖容易、生長穩定等獨特優勢,是選擇灌木發展的又一理由。第三,根據5東北植物志6記載和當地5農業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6有關結論,阜新地處遼西北,屬于華北、長白和蒙古三個植物區系交匯處,樹種種類較豐富,灌木樹種分布廣泛,各種類型植物頂極群落都有灌木構成或占主導。所以從樹種天然分布角度,遼西生態建設應多選灌木。
2.2.3發展灌木林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灌木林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首先,上好的生態效益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保健作用,特別是許多灌木根莖葉果實的價值涵蓋工業、農業、化工、醫藥、食品、蔬菜等行業,這些決定了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灌木林。其次,灌木樹種中大多數是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于一身,灌木林多是多林種兼用林,發展灌木林能較好地解決生態建設沒有產業、有產業發展就無生態效益或生態效益低的林業難題。第三,發展灌木林與喬木造林相比,投入較少,成本低,一般造林投入300~450元#hm-2,最多也就是750~900元#hm-2,在經濟比較落后的遼西地區,農民能承擔得起。灌木林3~4a即可收獲,資金回收快、見效早,深受農民歡迎。
3加快灌木林發展的建議
灌木林的發展決定著遼西生態建設的進程和成效,也決定著農村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和農民能否脫貧致富。這是由遼西地區客觀實際決定的。因此,就加快發展遼西灌木林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3.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把灌木林建設作為生態建設的首選內容。重新確定林業發展思路,認真借鑒西北地區的經驗和成功做法,克服/灌木不是林0的錯誤思想束縛,大力發展灌木林。
3.2加大宣傳力度,廣泛發動群眾。認真宣傳推廣灌木林發展的典型模式,做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發展,整體推進,逐漸形成基地規模,促進產業化發展。
3.3發展灌木林要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發展灌木林要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與保護、利用現有灌木資源相結合;與自然現狀、自然條件相結合;與發展喬木樹種以及種草相結合。既要符合自然規律,又要符合經濟規律。
3.4狠抓服務和信息反饋工作。各級林業部門,要搞好灌木林建設各個時期的技術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服務,讓林農獲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