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和創新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和居民理財觀念的多元化發展,導致其対理財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時國內商業銀行亦適時擴大供給,加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16)等國家政策為理財產品的發展和創新“去杠桿、去通道、破剛兌、防套利”,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態勢良好。不過由于發展起步較晚、經驗不足,理財產品的發展和創新仍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根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和創新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其發展和創新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策略
1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情況分析
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必須基于其發展歷史階段方能理解當前其發展的種種特點和問題,因而本文對理財產品的發展情況分析主要分為發展階段的分析和發展現狀的分析。
2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現狀分析
(1)產品發行規模和數量激增。中國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連年增長,不斷擴大,同時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大幅激增,結構更趨合理化。一方面,2010~2015年,理財產品由1.70萬億持續增長,2013年破10萬億,為10.24萬億,至2015年,已達到19.5萬億,相較于2010年翻了11倍,年均增長率為69.90%,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場理性的回歸和政策調整,理財產品發行增長速度逐漸趨于緩和,由2011年170%的超高增速開始回落,2012年便降至45.97%,至2015年的增速已降至29.83%。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激增,2015年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共計65774款,2016年,459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123758款,增長幾乎近兩倍,創下新高,同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種類和結構設計更加多元化,涉獵范圍更廣。
(2)產品收益率提高。中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經歷了3%~5%向5%~8%的收益率“上升通道”,2011~2013年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以3%~5%為主,2014年開始,理財產品收益率提高,大部分都處于5%~8%的水平,提升明顯,此變化趨勢與中國的CPI指數和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息息相關。
3人民幣理財產品占據主要市場
中國理財產品“萌芽期”“起步期”以及“發展期”內,外幣理財產品的主導地位明顯,美元作為領頭羊,占據八成以上份額,而港幣和歐元也占據額相當的比例,而人民幣的比重還不到10%。自光大銀行“陽光理財B計劃”始,尤其是“調整期”和“新常態時期”,人民幣理財業務取得了長足進步,占據主要市場,且仍在不斷增長。2014~2016年,人民幣理財產品分別發行了63445款、73599款、79785款,市場份額分別為97%、98%、99%,增長強勢。城商行居于發行主體地位。中國理財產品的市場發行主體起初為“五大行”等國有銀行與外資行合作、轉變為“五大行”等國有銀行為主,進而進入經濟新常態時期,城市商業銀行異軍突起,成為理財產品發行的主體。2010年,城商行僅為52家,發行理財產品1582款,市場占比13.11%,低于五大行和其他股份制銀行的市場占有率,不過進入經濟新常態時期,也即2014年,117家城商行共發行22194款理財產品,市占率達到34.01%,同比增長3.8個百分點,超過五大行(28%)和股份制銀行(27%)成為市場主體。
4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和創新的問題分析
(1)產品同質化、創新不足。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規模不斷上升,不過由于中國理財產品發展時間較短、經驗不足,商業銀行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財產品的創新設計成本又較高,加之市場的審慎監管措施,理財產品大部分只是互相借鑒、相互模仿的“復制品”,并無太大差異和明顯特點,且銀行理財產品的開發設計并非以投資者的真實需求為依據,而是以銀行的發展需要為設計目標。如此“換湯不換藥”的理財產品導致所有產品大同小異,無法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需求,更無法有效抵御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對理財產品市場的沖擊。
(2)產品品牌化淡薄。品牌化是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脫穎而出、凸顯產品特色、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國內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除了“金葵花”“樂當家”等為數不多的品牌外,對其他產品品牌的創新和開發不夠重視,即便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理財產品,大多數銀行依然采用傳統的建設模式,對品牌化的探索不夠深入,甚至是完全不去研究,進而忽略產品內在定位和長遠發展。
5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與創新的策略
(1)注重差異化路線和產品創新。其一,商業銀行要轉變產品設計和服務理念,以投資者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產品的客戶群體和特點,對其進行市場細分,對高端、中端和普通客戶分別進行調研,設計和打造各層次的特色產品,實現“有梯度、有差異”的產品體系;其二,產品創新要做好既有產品的升級改造和新產品的研發創新,要重新評估和全面調研既有產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場生存能力以及發展潛力,利用新技術、新理念改造落后成分,放大既有產品的優勢成分,同時也要注重新產品研發的市場調研、市場評估和產品模型架構,此外,更要注重對新產品創新環境和獎懲機制的建設,加快創新人才引進和自我培育。
(2)強化品牌意識。基于差異化路線和產品創新,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更要利用好創新產品,強化品牌意識,做大做好,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其一,對于既有的并存在品牌發展潛力的產品,要召開專家和人才交流會,充分論證其合理性,有品牌開發可能的要進行合理開發和改造,以提高其附加值;其二,若缺乏可改造和提升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要根據已有的市場細分和對應的產品體系,并結合銀行的發展定位,打造并設計出各個層次和投資群體的新品牌產品,并對應的培育各個層次的專業品牌團隊,跟蹤維護好理財產品品牌。
參考文獻
[1]程鵬亮.監管新規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基于理財業務盈利模式的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7(1).
[2]趙紅,姬健飛.余額寶收益率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影響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7(3).
[3]練楠.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剖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
[4]謝偉.銀行理財業務轉型方向[J].中國金融,2016(1).
[5]呂樂千.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研究[J].武漢金融,2013(1).
作者:拓明華1;吳忠2 單位:1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紅寺堡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