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濱海地區旅游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我國濱海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水平測算
將我國沿海11省市的13項指標數據利用標準差標準化進行處理,其公式為:式中,為標準化后數據,為指標原始數據,為期望值,為標準差。利用SPSS計算我國沿海11省市的13項指標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并在此基礎上計算特征值以及各個主成分的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根據主成分分析原理,一般累計貢獻率達85%~95%的特征值λ1、λ2、…λm對應的第一、第二、……、第m個主成分。由表2計算數據可知,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83.299%接近85%,因此,只需要求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F1、F2、F3即可,它們已經能夠充分地反映我國沿海11個省市旅游經濟發展的水平。根據表3中所得到的各指標系數,可得各主成分關于13個指標的線性表達式。根據各主成分的貢獻率確定綜合主成分得分,即以對應每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所提取3個主成分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為權重。得到,∑F=0.61104F1+0.28562F2+0.10333F3,將數據進行正向標準化并帶入上述公式,計算各省市在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上的得分,即得到各省市最終評價值,結果見表4,它反映了各省市濱海旅游經濟綜合發展水平。
1.2我國濱海地區旅游經濟地域差異分析
由表4數據可以看出,綜合得分居于第一位的是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其分值依次為76.36、38.72、32.38,這三個省市在第一主成分及第二主成分評價中具有較高的得分。可見,此三個省市是濱海旅游經濟綜合發展水平較發達的區域。其后得分的順序依次為天津市、廣東省、福建省、山東省、遼寧省、海南省、廣西省、河北省。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在前四位的是上海市、天津市、江蘇省、浙江省,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在X2、X3、X4、X5、X6、X7、X9、X10有較大的載荷,表明這四個省市在旅游規模方面具有較好的發展水平;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第二主成分在X8、X11、X12、X13有較大的載荷,表明這五個省市在旅游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育方面具有較好的發展水平;第三主成分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浙江省、福建省、天津市。
將11省市綜合得分按區域加總可以發現,我國濱海地區中,由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構成的長江三角洲旅游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綜合得分為147.5;其次為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個省份組成的泛珠三角濱海區域,綜合得分為71.98;由遼寧、河北、山東、天津構成的環渤海區域緊隨其后居于第三,綜合得分為70.7。在旅游經濟總量、旅游服務設施、旅游人力資源等方面,居于前列的長三角、環渤海、兩廣地區在我國濱海地區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奠定了它們旅游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位。首先,旅游經濟發展最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其2012年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69.45億美元,占整個沿海地區總量的35.77%,星級酒店總數1796家,占整個沿海地區總量的33.83%,旅行社總數4980家,占整個沿海地區總量的38.99%,其營業收入占沿海總量的49.63%,近一半的份額;旅游業從業人數392977人,占整個沿海地區總量的35.34%。居于第三的環渤海地區城市化水平較高,自身即可產生巨大的旅游客流,在密集的交通網絡的運載下注入了來自旅游圈以外的國內和國際旅游客流,并覆蓋整個區域。其旅游資源豐富,2012年環渤海地區旅游景區總數1153個,占整個沿海地區的44.99%;該地區在旅游經濟實力方面也有較好的表現,2012年國際旅游(外匯)收入89.587億美元,占整個沿海地區的18.91%,入境過夜游客人均每天花費781.94美元,占整個沿海地區的35.70%,星級酒店總數1702家,占整個沿海地區的32.06%,客房出租率占整個沿海地區的34.65%,旅行社總數4700家,占整個沿海地區的36.80%。環渤海地區是我國旅游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的中心節點,己具備了重要旅游目的地所應有的相關產業規模及服務功能,特別是高星級酒店的建設與國內同類城市群相比有較大的優勢,有較強的旅游接待能力。
泛珠三角區域中的兩廣地區在政府主導,經濟帶動下,旅游業正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其綜合得分為35.66。該地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客源基礎。一方面,珠江三角洲與東南亞和大洋洲相距不遠,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海外客源市場。另一方面該區域經濟發達,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高,對區域旅游起到強有力的拉動作用。2012年兩廣地區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68.89億美元,占整個沿海地區的35.66%,共有星級酒店1266家,占整個沿海地區的23.85%,旅行社2022家,占沿海地區的15.83%,營業收入占26.95%;區域內旅游教育資源豐富,共有旅游院校306所,占沿海地區總量的32.21%,培養旅游人才174057人,占36.42%。兩廣地區擁有良好旅游接待能力及設施,已成為我國重要旅游中心,客源多而穩定。根據測算的綜合得分結果,我國濱海各區域間存在著較大的區際差異,排名最高的上海市(得分76.355)與最低的河北省(得分4.962)綜合得分相差71.393,差距較大。根據國內外區域經濟相關學者研究結果表明,區域間存在適度的經濟差異可以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但當這種差異逐漸擴大,超過一定的范圍,則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諸多的不利影響。區域旅游經濟差異也同樣如此,適度的差異是我國濱海地區旅游經濟競爭與合作的基礎,也是旅游經濟發展的動力,能夠促使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積極進取、加快發展;然而,過度的區域旅游經濟差異可能導致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地區的資金、人力等要素不斷向發達地區流動,使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在競爭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3],會導致和激化一些社會矛盾,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應盡量緩解差異。
2我國濱海地區旅游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過度的區域差異可能導致產生許多消極影響,應重視區域旅游經濟差異過大的現象,依靠各層次力量,將地區間差距的擴大度控制在一定限度內[4],保障我國濱海地區旅游經濟協調發展。
2.1政府協調,政策導向充分發揮政府協調功能,通過政策引導,縮小區域間差距。根據各地區不同的旅游資源優勢及服務設施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區域發展政策,推進海南、福建等發展水平較低地區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增強經濟活力,以縮小區域旅游經濟差異。在面臨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時,通過“市場追求效率,政府追求公平”,增加政府在福建、海南等旅游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的投資力度,以緩解地區間差距的擴大,提高該地區發展的積極性。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導可對區域旅游經濟協調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2.2區際聯合,互助協作我國濱海地區旅游經濟協調發展中很大的障礙是濃厚的地方保護形成的區域壁壘,因此,我國濱海11省市應整合思路,淡化區域間的行政區劃色彩,打破地域界限,進一步完善區域協調機制,逐步建立起區域政府間一體化的治理機制。根據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兩廣地區、海南、福建等地區資源稟賦差異及優劣勢互補的特征,將各區進行利益捆綁,形成區際聯合、互助協作的良好關系。樹立“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思路倡導合作,加強區域內部之間的溝通,建立必要的協商機制,實現資源與市場的共享,共同推進區域旅游協同發展。
2.3突出特色,取長補短增強海南省、福建省自我發展能力,借鑒長江三角洲、兩廣地區等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深入挖掘民間獨特的人文資源等地區特色,盡快形成旅游產業布局合理、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的旅游經濟圈。另外,長江三角洲、兩廣地區、環渤海地區等幾個區域的旅游經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各區域可利用其地緣優勢,加強與東北亞、東南亞以及環太平洋區域等國際旅游區域的合作,以各自旅游資源較強的互補性,彼此互為客源市場,推動區域旅游經濟蓬勃發展,同時帶動海南、福建地區,以提升我國濱海地區旅游經濟的整體水平。
作者:周菲菲田敏單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