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經濟類報紙的數字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對2010年“兩會”期間《中國經營報》、《第一財經日報》微博的內容研究,管窺經濟類報紙與微博技術的結合以及由此帶來的思考。
關鍵詞:微博經濟類報紙數字化
微博,是讓用戶在網站上寫短消息,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或手機短信來更新和最新動態信息,每條信息限制在140個字以內,就像一篇微型博文。微博的出現,不僅帶來了傳播模式和傳播理念的轉變,而且使以“自主交互傳播”為核心的“自媒體”的特點更全面的展現出來。正是由于微博具有的傳播優勢,傳統媒體正在嘗試將微博作為自己的另一個推廣傳播平臺。2010年兩會,經濟類報紙開始以微博的形式,力求提高報道的傳播效率,拓寬傳播渠道,增強與受眾的互動。其中,《中國經營報》與新浪微博合作,推出中國經營報兩會微博報道;《第一財經日報》推出自己的全新品牌:“同樂坊微博兩會”。本文試圖通過對2010年“兩會”期間《中國經營報》、《第一財經日報》微博的內容研究,管窺經濟類報紙與微博技術的結合以及由此帶來的思考。
一、“微博”:經濟類報紙的數字化突圍
1.微博:經濟報道受眾互動新方式
在歷年的兩會報道中,往往是網站更新一則新聞后,網發以跟帖的形式留言,雖然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但是時間上的有限性仍然制約著交流互動效果的發揮。而在今年的兩會報道中,微博這一數字化傳播方式的注入,使記者、代表、委員同受眾能夠在任意時間和空問中共同探討交流,增強對兩會新聞的理解,強化兩會新聞的傳播效果。
兩會微博的互動性,給沉默的大多數帶來了全新的發聲機會。傳統博客洋洋灑灑的觀點闡釋.將那些無法進行長篇大論寫作的人群拒之門外,同時由于寫作水平的巨大差距,傳統博客還制造了意見領袖。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理論認為,強勢者的聲音越大,劣勢者則將更加陷于沉默,這是一個呈螺旋式擴張的過程。而微博簡單化的寫作過程,則讓沉默的大多數有了更多傳遞信息和表達觀點的機會和場所,發出自己的聲音。今年兩會的關鍵詞,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教育公平等等詞匯的出現,都是微博和網友等“草根”群體聲音的集中體現。
《中國經營報》和《第一財經日報》的兩會微博報道,不僅有記者、評論員的兩會現場新聞和會程預告,更有讀者和網友們的聲音和觀點,《中國經營報》在新浪微博的數據顯示(統計數據截止2010年3月211314時),兩會期間其微博擁有28932位粉絲,贏得1223次關注。《第一財經日報》還在微博中開展兩會投票調查,例如“如果開征了物業稅,房價會跌嗎?”,讓記者、受眾、官員等各方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受任何觀點的約束。微博的開放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彌補了經濟報紙與受眾的互動欠缺。
2.微博:增強經濟報道現場感與人情味
兩會微博新聞與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不同,它沒有對采訪政府官員或者委員代表提出特定要求,只需要記者將看到的會場實況和重要人物言論、現場花絮等各種一手信息發送到網絡上,這樣大大節省了一篇新聞的誕生時間,讓網民和手機用戶能夠真正第一時間了解兩會,進一步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同時對報紙無法呈現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補充。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營報》兩會新浪微博共沒有19個子欄目,不同于《中國經營報》紙質報紙的內容,微博中關于兩會的報道,更多地偏重于“軟”新聞,是《中國經營報》兩會記者采訪團隊以自己私人化的視角從現場發回的獨特新聞,充滿了更多的人情味和現場感。例如“兩會現場”板塊,“每年總理的記者招待會結束后,總理都足從一側走向另一側,然后走下主席臺,和記者、工作人員告別。今年不同,他只按原路走回人民大會堂辦公區,沒有按往常走法。——中國經營報記者茅碩”。記者將兩會會場中一個細微的變化傳遞給博友,以講故事式的敘述手法,更易引起博友的共鳴,“用脖”們再用像聊天一樣的模式進行評論和回復,讓用戶仿佛置身兩會現場。與現場感緊密聯系的是時效性,通過查看時碼,《中國經營報》微博此篇“兩會現場”的報道時間是3月14日12:34,溫總理會見中外記者招待會的結束時間是12:l9,相差儀僅不到l5分鐘的時間,作為紙質媒體,是無法在如此短時間內報道此條新聞的,微博真正做到了“兩會現場”報道。
《中國經營報》微博中“兩會溫馨提示”體現出媒體的人文關懷和人情昧,提示廣大博友們注意兩會期間氣候的變化和交通限行措施;“兩會預告”、“兩會議程”提醒博友們收看電視直播和報紙相關報道;“兩會感育”、“兩會結語”是兩會記者報道團隊對“嗣脖”們十幾日來持續關注的感謝和兩會的心得體會。
《第一財經日報》同樂坊微博中記者總結m的采訪技巧,讓博友瀆后忍俊不禁,現場感十足,營造了“別樣的兩會新聞”。根據記者們的現場報道,博友們將微博內容分為:采訪“亂按電梯”法、采訪“暴力攔截”法、采訪“嗣追堵截”法、“群毆”與“單挑”、記者會攻略、練就好眼力、提問有技巧、代表委員風采掠影等8方面內容。
3.微博構建全新兩會經濟報道公共領域
哈貝馬斯在1964年對公共領域做出比較規范的定義:所謂公共領域,首先意指我們辛十會生活中的一個領域,某種接近于公眾輿論的東西能夠在其中形成。傳統博客曾一直被視為話語的公共領域,而微博的興起更是給“公共領域”這一概念帶來更為貼切的詮釋。與傳統博客相比,在微博上以寥寥數語進行話題的討論,更類似于生活中民眾隨意的傾吐,公共領域的性質得到構建,議題的設置更易形成。
可以看出,《中國經營報》微博l9個子欄日共計522條信息,這是《中國經營報》在兩會期問,記者對微博上的報道進行的歸類,也是對博友們討論互動話題的分類,使博友們的討論能夠隔繞一定的話題,避免在微博客這一公共領域中造成個人話語的凌亂。如表1所示,“兩會現場”233條,占總量的44.64%.從代表委員兩會表現到政府官員作為、兩會重要議題討論現場等等,涵蓋各式各樣的花絮內容,吸引著博友的眼球,因此所占比例是最大的;一兩會關注”則是有關國際話題和民生問題的消息,共89條,占17.05%,兩會微博在表現現場感的同時也兼顧了新聞的重要性,顯著性,引導博友言論表達的正確方向;“兩會報道”是對紙質版報紙“硬”新聞的推薦,使網絡和傳統媒體形成互動,讓博友關注更為詳細的新聞報道;“兩會雜拌”是各種與兩會相關、不易于歸類的信息;“兩會考據”是解釋兩會中出現的民問關注排行榜和總理發言典故,增長博友的文化知識;“俏佳人兩會看透透”是《中國經營報》財經記者呂靜對兩會熱點話題的個性評論,吸引博友廣泛參與討論;“茅哥拍兩會”是記者茅碩用鏡頭為博友展示的獨家兩會圖片,這些照片在傳統媒體中是看不到的,如“總理的表情”,讓博友對總理的平易近人有了更深的體會;“其他兩會報道”是博友和記者問針對陽臺微博新聞提出的評論。
總體來看,《中國經營報》微博兩會子欄目的設置綦本合理,部分子欄日設置過于瑣碎,可與其他欄目合并處理,這樣更便于博友們的閱讀與查看,有利于公共話題的集中,形成互動充分的公共領域。
二、對經濟類報紙微博現象的思考
1.“門水化”趨勢凸顯
由于微博之“微”,----有新聞價值的青語較少,而更多的是尢謂的傾吐,因而容易產生更多的網絡垃圾,信息不僅易成碎片化,更出現了“口水化”趨勢。微博上的內容是兩會記者關于兩會報道的“真情吐露”,但是博友的回復內容存在一定的無序性,許多的回復內容與記者報道的兩會內容毫不相干。《第一財經日報》同樂坊微博的宣傳語足“投資者社區”,或許由于特定的財經人士定位.在同樂坊的微博中,名嘴、記者、主持人關于兩會的報道顯示無序性,沒有進行相應的分類整理,兩會報道史多的是只言片語,博友的跟帖也并不切合兩會報道主題。
2.微博易助長記者寫作惰性
微博是今年兩會報道的亮點,大大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但是作為兩會報道的財經記者而言,還應清醒地認識到,用140個字寫博文,是一個簡短信息的途徑,但不應當成為網絡寫作的主要方式。微博畢竟是寥寥數語的表達,不可能成為思想智慧的主要載體,因而,對于致力于以文字給人帶來思想啟迪的記者來說,微博這樣的“懶人寫作”不應當成為首選,只能作為傳統媒體的有益補充方式。
3.微博的盈利模式難題
新浪微博靠的是名人品牌效應,騰訊滔滔靠的是增值業務,那么對于經濟類媒體而言,微博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呢?在發展新媒體方面,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相比,一直處于劣勢地位。如果僅僅依靠與電信運營商的短信分成作為主要盈利點,那么目前尚無一家網站能實現這個目標。何況是經濟類媒體。論微博的品牌知名度而言,大型商業網站可以通過建立大平臺,來吸引大量用戶從而帶來較多的點擊率,以便吸引品牌廣告的投放,而一部分經濟類媒體的微博是掛靠在商業網站上,沒有任何品牌增長的潛力空間。
作為傳統經濟類媒體,微博是一次良好的發展機遇,微博作為信息源與傳統媒體在屬性上有著天然的統一性,經濟類媒體應將微博作為一個拓展平臺,來推廣自己的媒體品牌,開放API的微型博客,與媒體自己的網站實現互連,同時推廣節日或報紙預訂服務。經濟類媒體還可利用微博來建立用戶數據庫,深層次挖掘用戶數據和信息數據,時刻掌握用戶對媒體產品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競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