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融資出口貿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成本高。貿易融資成本高是導致我國中小企業出口難的另一主要問題,我國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成本和手續費,間接成本主要包括融資的準備成本和時間成本。銀行從控制風險角度考慮,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因此中小企業申請貸款時需要實物抵押或者他人擔保,但是辦理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時不僅手續復雜繁瑣,而且相關費用較高,比如抵押貸款需要將抵押物進行評估,需要支付較高的資產評估費等。同時,辦理繁瑣的手續需要較長的時間,也增加了中小企業投資的機會成本。
(二)相關立法比較滯后。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導致其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與大型跨國公司相比,中小企業在獲取國際市場信息、國際市場定價、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外貿專業人才等方面根本無法比,這就需要國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出口貿易。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除了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外,還沒有出臺一部關于促進、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出口貿易的法律。
二、進一步擴大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的策略
(一)改變經營理念及市場定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規模小、資金不足和缺乏人才等問題。因此,中小企業可采取的出口模式應走精細化產品、個性化服務和精準定位目標市場的發展方向。現價段,我國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來發展出口貿易。首先,利用電子郵件等經常與客戶交流,獲取客戶的需求信息,根據客戶的需求從事產品設計、生產,提高客戶對產品的認同度;其次,與大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充分利用大企業的營銷渠道和網絡擴大產品出口,也避免與大企業發生競爭;第三,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營銷,在網上從事專業化經營,也可將自身定位于市場補缺者。最后,必須創建自主品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中小企業通過做加工貿易,也獲得了一定的國際市場和國際貿易經驗,現在我國的中小企業到了轉型發展關鍵時期,必須從以發展加工貿易為主,轉變為以出口自主生產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品為主。
(二)推進技術創新,實現產品結構升級。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才能提高中小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的產品結構是:以加工貿易產品為主,一般貿易產品為鋪,在整個出口產品體系中,勞動力密集型產品所占比例過大。中小企業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利潤較低,大大低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利潤。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只有依靠技術創新,不斷開發出具有領先優勢的新產品,同時,對具有傳統優勢的產品進行優化,增加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即提升了出口產品質量,又擴大了國際市場占有率,使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優化中小企業出口融資環境。貿易融資難問題是世界各個國家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在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的雙重影響下,我國中小企業獲得國際貿易融資的難度就更大了。首先,政府部門更應該為我國中小企業搭建一個優良的國際貿易融資平臺,一方面,由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建立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其次,政府增加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擴大出口信貸額度,也可以提高中國進出口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貿易貸款的比重;最后,我國可以學習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增加中小銀行數量,由中小銀行積極解決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
(四)加快立法促進中小企業出口。我國政府應積極參考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出口的政策,在充分吸取各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發達國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最顯著特點就是制定整體規劃并通過相關立法對中小企業擴大出口進行服務與引導。以美國為例,為了引導小企業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美國制定了《出口推動計劃》,以指導對小企業出口扶持政策的具體實施,為小企業出口實行外經、外貿導向。1982年,為鼓勵小企業積極參與出口貿易,美國國會制定了《小企業出口擴張法》,該法對政府在信息支持、出口信貸、外匯、通關等方面給予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作了具體規定。1987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1987年技術競爭力法案》,鼓勵中小企業聯合起來建立技術開發公司,以增強它們的國際競爭力。目前,盡管我國中小企業出口遇到了諸多問題,但社會各方面都已經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都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為中小企業穩健發展提供優良的環境,我國的經濟發展才有質和量的保障,中小企業面臨的出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戴玉娥單位:邵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