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師繼續教育與專業發展的實證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562名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當前Z市教師繼續教育與專業發展的總體態勢較好,具體表現為:繼續教育做到了全員覆蓋;教師培訓的總體滿意度較高,培訓成效較好;絕大部分教師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培訓進修活動,并在專業發展上具有較高的追求。同時調查也發現了培訓針對不足、教師工學矛盾突出、教師存在職業倦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三項政策建議:充分調研培訓需求,切實提升培訓針對性;緩解教師工作壓力,解決工學矛盾問題;重視中年教師的職業倦怠,開拓其專業發展空間。
關鍵詞:教師繼續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
培訓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基礎。當前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建立了包括在職培訓、學歷教育等形式的系統性支持平臺。然而,在工作中也出現了教師培訓高耗低效、中年教師職業倦怠等問題。如何提升教師繼續教育的實際效果,如何利用繼續教育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既是目前教師繼續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本研究通過實證調查試圖回答的問題。
一、研究的過程與方法為深入探究
當前一線教師的繼續教育與專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選取了Z市的部分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開展實證調研。Z市為東部某省的一個地級市,全市基礎教育協調發展,從學前教育到中小學教育均具有一定規模。本次研究在抽取Z市各學段各學科數十名教師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之上,采用自編問卷的方式開展調查。前期訪談顯示,教師的繼續教育主要包括在職培訓、學歷教育、各類考證等。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自學雖然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接受繼續教育,但考慮到自學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故也列入了問卷之中。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教師的在職培訓、進修與自學、專業發展的途徑與目標三個方面,其中在職培訓作為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問卷的主體部分。問卷調查采用集中填寫、當場回收的方式,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間共回收有效問卷562份,調查對象均為Z市各縣市區的在崗在編教師。
二、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在職培訓現狀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教師每年必須完成一定的繼續教育學時。從訪談和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來看,Z市各學校的教師培訓工作均做到了全員覆蓋。1.參訓動機在參訓動機上,教師參加培訓主要是基于三個方面的需要:一是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需要,二是時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是外在的評聘壓力和考核的需要。數據顯示,教師的參訓動機主要有:提高教育教學能力(82.92%);跟上教育改革步伐(77.76%);享受職業快樂(74.56%);獲取專業稱號(72.06%);應對考核評比(40.39%)。可見,教師參加培訓既有內在的驅動力,也有外在的壓力,參訓動機以內驅力為主。
2.培訓需求教師培訓需求主要為學科知識與教育教育知識,具體包括:學科前沿知識(69.70%);對新課改、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與把握(57.58%);教師專業發展(53.83%);青少年學習方法與心理健康教育(46.35%)。教師認為自己目前較為欠缺的教育教學專業能力主要有:教育科研和論文撰寫能力(60.50%);分析處理教學內容、整合課程教材及校本課程開發的能力(48.47%);教學診斷和反思的能力(40.39%);設計教學方案,科學有效選擇教學策略開展有效教學的能力(37.88%)。可見,教師最為欠缺的是科研和論文撰寫能力、教學組織實施能力。如何在培訓中強化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幫助教師將教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有效地結合起來,使教科研工作真正成為教學的“生產力”和“助推劑”,這值得承訓單位進一步深入研究。
3.培訓內容教師最需要的是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內容,具體的教學技能、方法及策略受到了大多數教師的追捧。教師喜歡的培訓包括:能夠解決本學科實際教育教學問題的培訓(86.10%);能夠提高教育教學技能、方法及策略的培訓(81.46%);課改前沿動態、新課程理念的培訓(69.16%);教師與學生溝通及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師德修養的培訓(68.63%);現代教育技術的知識及能力的培訓(62.75%);提高教科研能力及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培訓(60.78%)。4.培訓形式在培訓形式的選擇上,較受歡迎的形式包括:實地考察、觀摩解剖教育教學案例、同課異構、教學反思(80.93%);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70.05%);觀看、評析名師課堂實錄(69.88%);與專家互動交流、對話(50.62%)。受歡迎程度最低的是專家講座、報告(39.22%)。然而,當前的教師培訓還是以專家講授為主,與教師的期望值尚存在不小的差距。5.師資遴選對于培訓師資的選擇,教師最歡迎的群體是:經驗豐富的一線同行教師(88.93%);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等教學名師(72.5%)。較受歡迎的群體是:高校教師及教育、教學、心理等研究專家(39.46%);教研、科研及教師培訓機構人員(38.04%)。相對而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及管理人員(9.82%)、教育系統以外的社會專職培訓機構及人員(6.96%)的受歡迎程度偏低。同行群體因其授課內容的實效性、針對性強而受到了普通教師的歡迎;教師對一些授課者認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授課內容多未能充分針對一線教師的需要;而社會專職培訓機構人員的受歡迎程度最低,主要是因為其質量和信譽目前尚未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6.時間與頻率對于當前教師培訓的時間和頻率,認為合適的比例最高(41.18%),認為偏多(高)的占29.41%,認為偏少(低)的占20.14%。這表明當前教師培訓的整體安排比較合適。但結合教師的職稱結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多數中低職稱教師認為當前培訓時間和頻率合適,而職稱較高的教師更傾向于認為培訓偏多。這可能是因為中低職稱的青年教師需要更多的專業發展機會,因此對當前的培訓狀況表示滿意;而職稱較高的教師則有較強的職業倦怠感,更傾向于將培訓看作一種負擔。7.成效與收獲近六成(59.03%)的教師認為培訓的成效較好或很好,只有3.79%的教師認為培訓效果不好。這表明,教師培訓的整體情況較好。但我們同時也注意到,有34.30%的教師認為當前教師培訓的成效一般,表明教師培訓的滿意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教師參加培訓的收獲主要表現為:教育教學視野的開闊和教育理念的更新(90.04%);解決了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問題,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85.18%);完善了學科知識,更新了知識結構(71.79%);提高了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促進了專業發展(68.57%);增強了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加了職業幸福感(56.43%);掌握了一些現代教育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方法(52.86%)。這一方面表明教師培訓在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師的實際收獲與他們對教師培訓的期望仍然存在差距,教師培訓應當增強實用性和適切性。8.存在的問題目前教師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培訓內容實用性不強,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脫離教學實際(58.96%);工作和培訓矛盾大,抽不出時間參加培訓(52.87%);培訓缺乏系統性,各級各類培訓互相重復(51.61%)。選擇“培訓教師水平不夠高,培訓方法落后”的只有13.98%,說明培訓教師的水平和培訓的方法得到了普遍認可。
(二)教師進修與自學現狀
Z市教師目前正在參加的培訓進修類型主要是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其次是國家、省、市級項目培訓,分別為75.04%和48.48%。考證培訓(18.54%)、攻讀學位(14.44%)、提升學歷(11.05%)等培訓進修方式的比例則相對較低,均不足20%。與這種現狀相比,在教師未來準備參加的培訓進修中,國家、省、市級培訓項目占比最高(64.4%),其次為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44.01%)。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職攻讀學位、提升學歷的比例為25.49%,而未來準備在職攻讀學位、提升學歷的比例達到了60.82%,兩者之間存在超過35%的差距。這表明Z市教師在學歷、學位提升方面有較高的積極性。僅有3.04%的教師沒有參加培訓進修的打算,表明絕大多數教師在追求專業發展方面均有較強的動力。閱讀教育教學書籍、報刊是教師自學的主要形式。數據顯示,教師每天閱讀的時間分布為:不到半小時的為24.77%,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的為52.26%,一小時到兩小時的為17.90%,兩小時以上的為5.06%。教師自學時間偏少,主要是因為平時工作負擔重。(三)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關于個人專業發展的目標追求,選擇比例較高的分別是:市級骨干教師(36.25%);高級教師(32.68%);縣區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28.57%);市級學科帶頭人(24.82%)。僅有10.89%的教師將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還有14.1%的教師沒有特定的目標。這也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教師在評上高級職稱以后進入了職業發展的高原期。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升學壓力大(73.93%);缺乏專家的指導和引領,不知如何發展(54.46%);主觀不努力(40.04%),參加教研進修培訓的機會少(31.43%);學校重視不夠(15.89%)。因此,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將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專業發展,并發揮專家、學者、有經驗的成功教師的推動和引領作用,是學校管理者們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主要包括:同行教師互相學習、交流研討(73.04%);外出參觀、培訓進修(62.5%);立足教育教學實踐,及時總結、反思提高(61.61%);專家指導和引領(50.36%);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類人才項目培養(31.96%)。可見,非組織化的同行互學、實踐反思和組織化的參觀培訓、專家引領同樣重要,教師專業成長既需要自我的主動追求,也需要外在力量的引領和推動。
三、結論與建議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Z市教師繼續教育與專業發展的總體態勢較好,具體表現為:(1)繼續教育做到了全員覆蓋,教師均參加過校本培訓或其他在職培訓。(2)教師培訓的總體滿意度較高,多數教師對授課內容、培訓師資、時間安排等都比較滿意,并認為培訓有較好的成效。(3)絕大多數教師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培訓進修活動,并在專業發展上有較高的追求。與此同時,調查也發現了教師繼續教育與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培訓針對性不足。教師培訓在形式上以專家報告為主,內容上理論講授偏多,不能很好地解決一線教師的真實問題。(2)工學矛盾突出。教師面臨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升學壓力,抽不出時間來參加培訓,讀書學習時間不足。(3)存在職業倦怠。由于特級教師和各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名額少、比例低,導致相當部分教師在評上高級職稱后在自身專業發展方面動力不足。針對調查所反映的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政策參考。
(一)充分調研培訓需求,切實增強培訓針對性要切實增強培訓效果,承訓單位必須“沉下去”,認真傾聽一線教師的聲音,了解他們的培訓需求。在培訓形式上多采用實地考察、案例分析、同課異構、專家交流研討等方式,以充分調動學員的參與積極性。在培訓內容上更多地聚焦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教學技能的提高等,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為知識學習、技能提升與方法應用并重,更好地增強培訓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加油站”和“助推器”的作用。
(二)緩解教師工作壓力,解決工學矛盾問題當前教師除了承擔必要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科研教研任務以外,還要開展管理學生、撰寫各種計劃與總結、應付檢查與評估、處理學校各類雜務等工作,再加上升學競爭激烈。這些導致教師工作壓力大,難以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培訓進修、讀書學習等個人專業發展問題。學校需要緩解教師工作壓力,減少非專業類活動,為教師(特別是職初教師)的個人發展騰出更多的時間。
(三)重視中年教師的職業倦怠,開拓其專業發展空間中年教師往往處在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其教學技能已經較為純熟,很多已評上高級職稱,年齡、體能和能力均足以勝任較為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部分中年教師的教學風格趨于固化,不愿嘗試新的方法,同時覺得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更高層級的頭銜高不可攀,容易滋生“小富即安”的保守心態,產生職業倦怠。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重視中年教師的發展,引導他們通過開展教育科研、指導青年教師成長、參與學校管理等多種方式,為自己的專業發展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
作者:鄭可春;卜廣慶;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