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劉市長在技術創新會上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千人科技創新大會,除了市相關部門的領導參會,更多地邀請了企業界的領導參加,目的就是要在全市上下進一步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共識,認真落實市委“跨越發展、創新驅動、綠色增長、和諧共享”的要求,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發展。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危中搶機、團結拼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首超千億、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超百億,一些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取得了跨越發展的喜人業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市上下特別是企業界的共同努力,其中,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是科技創新的成效進一步顯現。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063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3.1%,占比居全省第3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2.5%,科技進步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5,第七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丹陽、揚中和句容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二是科技創新的成果認可度高。取得重要科技成果75項,其中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級科學技術獎勵項目11項。組織實施了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7個市級重大科技專項,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5家。全年新批立項省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85項,市科技等相關部門為企業向上爭取科技撥款超過2億元。全市建成科技孵化中心25萬平方米,新建企業院士工作站4家、省高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1家、省科技公共服務平臺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大學科技園和潤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創新載體。“331人才計劃”順利實施,34個新興產業項目、172名高層次人才得到資助。獲國家“千人計劃”和“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計劃”立項20名。每百億元GDP專利授權數和發明專利申請數分別位居全省第3位和第4位。三是科技創新的路徑進一步拓展。全年共舉辦大型綜合產學研活動19場,簽約科技合作協議257項;與中科院、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共建高溫合金實驗室、“智能電網研究院”等研發機構。
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廣大企業和科技戰線全體同志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科技戰線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有以下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一、必須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意識
回顧一年多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在“危”中見“機”,擺脫危機。當前,世界正處在科技革命的前夜,各國都把科技創新作為走出危機的重要措施。正確立“智慧地球”、“智能電網”、云計算和生物醫藥等一系列重大技術研究方向,并將其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力圖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歐洲也在低碳經濟、新能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從全省看:2009年人均GDP超越廣東成為全國第一,其中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和新型環保裝備四大產業分別增長31.2%、33.1%、17.6%和26.1%,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6%的增幅。各個城市都在搶抓以科技創新為特征的第三輪發展機遇。無錫市建設中國首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擁有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無錫物聯網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美新半導體、長電科技等骨干企業,產業規模已達150億元。泰州醫藥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區內集聚了哈姆研究院等國內外知名醫藥研發機構56家,葛蘭素史克等200多家生產、服務型企業先后落戶,醫藥產業規模約占全省30%,確立了在全省的“領跑”地位。從我市看:部分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在金融危機中取得了新發展。大全集團大力實施“智造”戰略,去年科技總投入達4億元,企業保持了銷售增長46%的驕人業績,在中國電氣工業百強中排名第4。但是,我們有更多的企業,科技創新的力度不大、辦法不多,受金融危機沖擊,生存十分困難。在這樣鮮明的對比中,我們真正體會到,科技創新的力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巨大,科技創新的要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跨越發展、后發先至的目標,強調要大投入、走新路,最為關鍵的就是要走科技創新之路。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企業家,本人可以不是科技創新方面的專業人士,但是決不可以不重視科技創新、不支持科技創新。我們各個部門、社會各屆,也不能把科技創新簡單地當作科技部門的事情,要舉全民之力、集全民之智,形成推動創新型經濟發展、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必須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已為實踐所證明。在世界近百年來的發展進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技術幾乎全部源自企業,發達國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業中完成的。因此,在推動科技創新過程中:企業要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國際上一個定性研究的結論顯示: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小于1%時,企業難以生存;達到2%時,可以勉強維持;到5%以上后,才有競爭力。跨國公司這個比例都在10%左右。不同類型企業研發投入的情況又不盡相同。科技型企業的創新費用占企業成本在40%以上;軟件企業70%以上的成本為人力資源成本;普通機械類企業,研發成本約占企業成本的15%;制藥公司,研發投入比例通常為15%—20%。現在,我市一部分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不到1%,核心競爭力偏弱。特別令人擔憂的是,少數企業家缺乏遠慮,缺乏那種“視今天為落后”的危機感,不重視科技創新,不重視科研人員作用的發揮。長此以往,企業的競爭力就會喪失殆盡。因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動員企業家們增加研發投入,確保實現今年全社會R&D投入占GDP的比重達2%、大中型企業R&D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達1.58%的目標任務。
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無錫尚德的施正榮說:“企業每5年必須有一個殺手锏的技術”。我們也希望全市企業都能有自己的“殺手锏”。要實現這個目標:一是自主創新。有條件、有實力的優勢企業,成立研發機構,開展科技創新。恒寶股份自成立以來就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其設在北京金融一條街的研發中心集聚了200多名人才,有力地保證了企業持續發展。二是聯合創新。通過項目委托、共建實驗室、產學研聯合等辦法,借力發展。巍華合金與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專門為國家“大飛機”項目的發動機研發提供關鍵材料,企業發展前景看好。三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依托國內行業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開發自主品牌產品。我們的企業都要因企制宜,選擇合適的路徑,自我加壓、勇于創新。
企業要成為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以“千企技改”工程和“軟件千企”工程為抓手,引導和鼓勵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力。要繼續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培育更多的全國知名、全球市場有一席之地的品牌。要確保“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創建市”通過驗收,繼續爭創“國家級示范市”,百億元GDP專利授權數和發明專利申請數分別達185件和70件,繼續位于全省前列。
企業要成為承擔風險的主體。科技創新面臨著風險,這種風險來自于對立的兩個方面:一是失敗。比如,新藥開發一般需要8-10年,開發費用平均超過1億美元,有的高達6億美元,但是,在最后5000個進入細胞學實驗的項目中,往往只有1個才可能成為最終產品,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二左右。二是成功。創新的目標雖然達到了,但是并沒有取得壟斷性收益。最典型的就是的銥星公司。1991年,摩托羅拉公司決定建立由66顆低軌道衛星組成的移動通訊網絡,年11月銥星公司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銥星移動電話成為唯一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能撥打的移動通信工具,尤其被崇尚科技的人士所看好,當年被《大眾科學》雜志評為年度全球最佳產品之一,然而整個銥星系統耗資達50多億美元,每年系統維護費就要數億美元,每月債務利息就達4000多萬美元,高成本導致高價格,市場反應冷淡,1999年3月正式宣布破產,終止向顧客提供通訊服務,并獲準摧毀在軌運營衛星。互聯網時代來臨前日本致力于傳真機的研發生產,也是這樣的例子。這實際上是一個創新方向、市場定位的問題。在企業“不創新等死,創新是找死”的兩難境地中,真正的企業家還是看中高風險帶來的高回報,以過人的膽識,義無反顧地追求創新;有關部門也要進一步加大財政引導資金的投入,大力吸引風險投資,加快創業板上市步伐,發展壯大我市的風險資本市場,助推企業開展科技創新。
三、必須強化科技創新的高素質人才支撐
沒有高素質的人才,科技創新就成為無源之水。各級領導和企業家們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吸引人。人往高處走是客觀規律。一流的人才就應當享受一流的待遇。沒有“舍”也就難有“得”。我們要以特別的政策和機制,通過舍得給高薪、舍得給股份、舍得給市場、舍得給管理權,吸引高端人才來鎮發展或柔性流動。
二是使用人。是不是人才,是多大的人才,關鍵要在使用中、在實踐中檢驗。人才不像煤炭,可以放得久一些,一定要及時開發、及時使用。現在,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今天的專家明天可能就會失去在本領域的領先地位和作用,放久了人才就荒掉了,這是對人才最大的浪費。各級領導干部、企業的經營者,尤其要有知人善任的氣度,敢于使用、大膽支持那些可能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的人才。
三是寬容人。真正的創新型人才,往往是執著的甚至是執拗的,他們有時會有異于常人的思維模式、工作方法包括生活習慣。對于他們,我們一定要用其所長,給予更多的理解、厚愛和寬容,減輕他們的身心壓力。特別是當他們真正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要從精神層面給予鼓勵,鼓勵他們目前的失敗意味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鼓勵他們鍥而不舍、繼續探索;更要從物質層面予以保證,增加更多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條件,真正讓人才感到在有舞臺、有奔頭,能干事、干大事。
四、必須強化對科技創新的服務引導
推進科技創新,各級黨委和政府重任在肩。各地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4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5%的目標,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優化科技資源的配置和使用,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市政府今年將集中60%以上的工業科技經費設立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戰略高性能材料和高端制造等重大科技專項,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各地也要明確自己的新興產業發展重點。要切實加強載體建設。重點發展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科技創新園等專業園區,全年確保新增孵化面積100萬平方米,新引進和建設10家省以上研發機構和檢測中心,新建3―5家企業院士工作站、3―5家省級公共科技服務平臺、10家以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建5個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要加快丁卯科技城建設,著力引進和培育骨干企業、研發機構和創新型人才,加快推進區內企業轉型升級和搬遷改造,打響高新招牌,努力成為全市最具創新能力、創新實力、創新活力的區域。抓住全省第二屆國際產學研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等重大國際產學研活動的契機,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大學等駐鎮院校的技術與人才優勢,開展“百名教授入百企、百家企業進校園”活動,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官、商合作,完善機制、提高實效。
推進科技創新,事關未來發展。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只爭朝夕、埋頭苦干,為發展新跨越、實現后發先至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新春佳節將至,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