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文化意識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分析中職英語教育過程中跨文化意識培養重要性的基礎上,在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明確英語的學習目的和豐富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當中強調多文化教育方式。
1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進行國際交流和溝通,而暢通高效的交流和溝通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認知之上的,可見英語跨文化知識的掌握非常重要,因此中職英語教育,需要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糾正學生應付等級考試的學習動機,避免耗費太多的時間背誦單詞、詞組、句型,而忽略英語讀、寫、聽技能的同步提升。筆者認為中職英語學習,應強調教材的文化內容,中職英語教材中,包括諸多的跨文化內容,在實際學習中,這些文化很容易被忽略。英語教育過程中培養跨文化意識,需要重拾對相關跨文化內容的重視程度,將相關文化內容融入到課堂學習當中,譬如某段英國社會文化對話內容的學習,有必要講解對話內容所對應的文化背景內容,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對話內容的含義,也便于從中汲取有用的文化知識。
2豐富課堂的教學方式
當前中職英語教育的授課方式,大多圍繞老師的講解,學生課堂學習相對比較被動,即便教材有精彩的文化內容,也可能被老師輕描淡寫地帶過。筆者認為,跨文化涉及到各個國家的文化內容,譬如國家的建筑文化、科學文化、服裝文化等,這些內容均可通過形象的聲像表現出來,如果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授課,將文化以圖片、視頻、聲音等方式表達出來,自然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化內容的印象,英語知識的掌握也能夠得以進一步鞏固。另外很多英語影視作品,同樣蘊含著寶貴的英語文化知識,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或者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觀看英語影視作品,這樣一來,既可以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夠讓學生同步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文化。
3采用多文化教育方式
很多學生將英語文化的學習,局限于英國與美國兩個國家,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圍繞更多國家的英語文化內容,實行多文化教育方式,糾正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片面見解。多文化教育方式,要求學生把握各個文化范疇的知識點,著力提升學生多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強英語學習的寬容性和敏銳性,尤其是文化差異問題的處理能力,這樣方可適應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滿足國際交流的實際需求。英語教師應盡快摒棄“語言文化二元論”的落后教育理念,除了需要講解英語發音、翻譯、語法和句式,還應該讓學生透徹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將語言和文化完全融合起來,這樣反而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所需知識的印象。
二結束語
1.1融入跨文化意識對于提升英語教育質量十分有利英語教育質量的提升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關于教學改革的工作做了不少,但是有一些改革措施因為沒有在短期內獲得實效而擱淺。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充分認識到英語教學改革的長期性和系統性??缥幕庾R教學必須堅持長期性和系統性的工作。因為文化意識的滲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他需要長期的堅持。而且文化意識環節打通,學生對英語這門學問產生了文化認同,必然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和提升作用,對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用也會顯現出來。
1.2跨文化意識與學生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語言首先是一種文化現象,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是源與流的關系。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中,詞匯和語言中無不充斥著豐厚的文化因子,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學生理解了文化現象,形成了文化思維,那對于語言的理解也必將水到渠成。無論在聽力理解還是閱讀理解,或者口語表達中都能實現較大的轉變和提升。
2英語教育中跨文化意識融入的困境
2.1學校的考核評估中忽視了文化因素當前我國英語教育中考察學生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就是筆試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其中之一就是無法對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掌握程度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且在測試中甚至直接忽略跨文化意識的考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這種疏忽直接導致了教學和學習中的空白。
2.2教學方式不利于跨文化意識的融入英語教學中教學方式主要以課堂授課為主,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非常有限。而跨文化意識的融入首先需要學生主動的了解和學習西方歷史文化知識。在當前的英語教學機制當中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了解這些文化現象。
2.3因跨文化意識的不足而導致的溝通能力較差學生在實際的英語交流中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識也無法快速準確的理解對方的意思。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跨文化意識不成熟,沒有充分融入到學生的思想當中,也沒有與語言學習交流融為一體。因此跨文化意識的融入對于緩解當前學生英語學習的困境非常有必要。
3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徑
3.1培養學生對跨文化意識的認知跨文化意識對學生來說意義重大,但是當前學生和教師對這種文化意識的作用和價值認識不全面、不準確。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和不足直接對英語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意識產生阻力。為此,在教學中首先應當加強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教育。例如,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深入解析文化意識與語言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清晰的認識到,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對于增強英語語言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重要影響。選取一些學生掌握比較熟練的內容首先開展試驗性教學,讓學生體驗文化意識對語言學習的重要幫助。
3.2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性當前的教學方法不利于跨文化意識的融入,主要問題在于對于語言知識的過度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不足,沒有充分的實踐和機會了解一些文化現象。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和時間,使其充分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內容。并且在教材中也應當增設固定的內容介紹西方;歷史文化。在講解過程中結合語言知識,形成文化與語言知識共同推進的效果。
3.3創造良好的交際環境跨文化意識的融入應當與良好的教學環境形成高度一致,教學環境是學生接觸和了解某項內容的重要基礎,跨文化意識教育的教學環境應當力求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習慣等文化現象。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這些異國風情,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才能為文化的交流提供堅強的基礎和保證。
基于高校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教師充分發揮課堂主導性的作用,運用多種措施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逐漸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強烈呼聲,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教師應提升自身文化素養,重視傳統文化
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者,無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亦或是外國文化都應該有透徹的理解和感悟,自身對文化的學習不應固步自封而應與時俱進。試想一個英語教師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一知半解,怎能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呢?擁有一個文化素質高的教師是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前提。另外,充分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優秀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與外國人的交流與合作,而在交流的同時,傳遞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使中國文化登上世界舞臺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和驕傲。在英語教育中培養外國文化意識固然重要,但中華文化意識的培養也是了解和學習外國文化的基礎,高舉弘揚中國文化旗幟,努力學習外國文化將二者巧妙融合才是英語學習的根本。
2.在課堂中重視文化滲透,對比中英文化差異
在課堂中適當進行文化滲透有利于學生在了解課文文化內涵和所涉及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更加立體直觀的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印象。具體方法是:先通過教材講解,介紹背景知識,然后在適當環節(講解詞匯或某一內容時),結合背景,講解相應的文化內涵,眾所周知,近年來,英語課文中出現許多生詞,這些生僻詞匯的出現于時代進步與文化發展緊密相連。另外,在課堂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中英文化的差異性做出對比與判別,加深文化學習。例如,“WhatamIgonnado?”英文中的后半句“gonnado”是“goingtodo”的意思,但是為了表達的簡單和明了,被完全口語化后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但是此種現象在中國教材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培養學生外國文化意識的同時,要注重對比中英文化的巨大差異,在差異中尋求學習和記憶英語知識的最佳途徑,只有對中國文化背景和英語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化意識的培養才能水到渠成。
3.創設文化交流氛圍,發展多元化的視聽教育
英語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書面知識的獲取,要重視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與人交流的能力。教師應創設適宜的文化交流氛圍,發展多元化的視聽教育,滿足學生與人交流的欲望。交流的最佳方式是面對面,因此,教師應該組織和鼓勵學生于外國人進行交流。只有同外國人交談才能實現中英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交流中學生可順利了解他國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另外,通過多媒體教學組織學生觀看正宗的美國影視,聽純正的英文歌曲也是培養文化意識的重要手段。通過口語和視聽的雙重影響,學生對外國人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價值表達,歷史發展等有了全面透徹的了解,更有效彌補課本知識的欠缺。以這種途徑可以培養學生深刻的文化意識,促使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二、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