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地基施工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水利工程質量意識比較淡薄
一個產品要想在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那么它必須有好的質量保證。質量良好的產品往往會受到顧客的青睞,質量的導向作用遠遠大于價格,質量高的產品即使價格也高也會成為顧客首先考慮的對象。在各行各業中,都把產品的質量作為競爭力的核心。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地基對其上方的水工建筑物有支撐作用,如果在地基施工中,對地基施工質量不夠重視,一味追求工程的施工進度、人為的簡化施工方案、忽略細節,甚至違背施工程序,這樣做的后果將會使地基基礎的質量大打折扣,給工程埋下極大的隱患。“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很多巨大的災難都是由一點微小的誤差而引起,所以,應該加強在地基施工時的質量意識。
1.2水利工程前期勘測設計的不太規范
水利工程建設應該立足實際,不能紙上談兵。在進行建設之前,應實地進行考察,針對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在進行實地考察,勘測不夠到位,方案的設計不會太合理,這可能給后期施工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
1.3對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夠
在地基施工中,如果資金投入不足,問題就會隨之而來。足夠的資金是地基施工管理的保障。如果資金投入不足,工程造價將成為施工的一個大問題,地基施工就很難選擇最佳方案。要想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需要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措施,而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當前,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質量不高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投入的資金不夠。正是因為缺乏資金,管理者才減少了在地基施工階段的資金投入,從而導致施工前期的地質勘測不太準確和地基施工不能選擇最佳方案。所以說,一旦資金缺乏,就很難保證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
2提高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質量的管理措施
2.1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前的管理
一個好的地基對水利工程的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進行施工之前,要嚴格的進行地質勘測,同時對當地的地形特點、天氣情況都要加以考察。只有把這些因素全都考慮進去,才便于選擇最佳方案以此保證地基的質量乃至整個工程的質量。除此之外,在施工之前必須關注的問題就是工程所投入的經費。如果擁有足夠多的資金支持,就能對多個工程施工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從中得到最優施工方案。如果缺乏資金,方案之間的對比就會受到資金的限制,可能因為資金的問題就不能選擇最佳施工方案,后期工程施工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有關部門在做好實地考察的同時,又要積極的尋求資金支持,以保證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的質量。
2.2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時的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地基施工階段是地基施工管理時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施工隊已經有了最佳的施工方案,為了保證方案的順利實施,管理團隊要完全熟悉方案的內容與相關的知識。
2.2.1使用“水泥攪拌樁”地基建設中最常用的是“水泥攪拌樁”。水泥攪拌樁是把水泥當成主要的固化劑,它是一種有效處理軟基的方式。水泥攪拌樁利用攪拌樁機將水泥與土充分攪勻,水泥與土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反應之后,軟土硬結從而提高地基的強度。
2.2.2提高地基承載力地基承載力主要是指地基承受負荷的能力。在負荷作用下,地基可能會產生變形。隨著負荷的逐漸增大,地基變形也隨之增大。如果地基變形超過地基的承受能力,將對后期地基施工質量產生惡劣的影響。所以,應該要盡可能的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在施工中使用承載力大的混凝土。
2.2.3及時解決地基施工中的問題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意義在于“除水害,興水利”。水利工程建設擔負著蓄水、排水的作用。地基施工時綜合考慮各種不利因素(包括地震等不可抗因素),如果發現達不到目標,就應該對現有的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善。
3結語
關鍵詞:CFG樁CFG樁復合地基
北京望京新城K5區521號~524號四棟高層塔式住宅樓,24層總建筑面積10萬m2,地下兩層,箱形基礎,埋深-7.010m,基底標高-31.440m,天然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60kPa,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故采用CFG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加固處理方案。
CFG樁在基底標高上進行施工,鉆孔穿越的各土層依次為:標高-30.500~-20.500m,砂質粘土~粉質粘土,具有中低壓縮性;標高-20.500~-15.000m,重粉質粘土~粘土;標高-15.000m以下為穩定的粘質粉土~砂質粉土。采用管井井點降水至標高-30.500m。
1復合地基設計
本工程設計主要參數為單樁豎向承載力標準值650kN;樁徑400mm;樁長17.5m,定長度控制;樁端持力層為粘質粉土、砂質粉土;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C20;面積置換率0.052,按正方形布置,樁間距為1.55m×1.55m,4棟建筑物總布樁2120根。
2CFG樁施工
2.1工藝流程
鉆機就位成孔鉆桿內灌注混凝土提升鉆桿灌注孔底混凝土邊泵送邊提升鉆桿成樁鉆機移位。
2.2施工措施
(1)為檢驗CFG樁施工工藝、機械性能及質量控制,核對地質資料,在工程樁施工前,應先做不少于2根試驗樁,并在豎向全長鉆取芯樣,檢查樁身混凝土密實度、強度和樁身垂直度,根據發現的問題,修訂施工工藝。
(2)通常樁頂混凝土密實度差,強度低,對此采取樁頂以下2.5m內進行振動搗固的措施。
(3)為做到水下成樁,要求鉆桿鉆至設計標高后不提鉆,先向空心鉆桿內灌注約8m高的混凝土,然后再提鉆進行樁底混凝土灌注。之后,邊灌注邊提鉆,保持連續灌注,均勻提升,可基本做到鉆頭始終埋入混凝土內1m左右。嚴禁采用先提鉆后灌注混凝土,形成往水中灌注混凝土的錯誤作法。
(4)做好成孔、攪拌、壓灌、提鉆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提鉆速度應與混凝土泵送量相匹配,嚴格掌握混凝土的輸入量大于提鉆產生的空孔體積,使混凝土面經常保持在鉆頭以上1m,以免在混凝土中形成充水的孔洞。
3試驗與檢驗
3.1復合地基試驗
為檢驗CFG樁施工工藝及復合地基加固效果,取得設計和施工的技術數據,進行了一點三樁復合地基和三根單樁靜荷載試驗,參數與工程樁相同。
三樁復合地基試驗最大加載值為6500kN,單樁試驗最大加載值分別為1700kN、1300kN、1300kN,加載程序和判定標準按規范要求。
3.2復合地基承載力分析
(1)單樁強度控制的承載力標準值,取各試驗點最大荷載或極限荷載的一半,則3根單樁平均承載力標準值為683kN。根據公式推算,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為434kPa>400kPa。
(2)取s/b=0.008對應的荷載確定三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為630kPa,遠大于設計要求的400kPa。
3.3靜載和動測檢驗
3.3.1靜荷載試驗
靜壓三根單樁復合地基和三根單樁試驗結果表明:三根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試驗和三根單樁靜載試驗的Q-s曲線、s-lg(t)曲線均未出現陡降跡象,按相對變形s/b=0.01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單樁復合地基在標準值為400kPa的荷載下沉降值與壓板作用寬度之比s/b分別為0.009、0.0096、0.004,其比值均小于0.01,表明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單樁靜載試驗在標準值為650kN時,沉降分別為2mm、3.6mm、3.6mm,說明單樁承載力仍有很大潛力。
3.3.2低應變動力試驗
試驗依據《基樁低應變動力檢測規程》進行,檢測樁數為總樁數20%。
3.4檢測結果
(1)CFG樁樁體強度滿足C20的設計要求。樁身結構完整的一類樁385根;樁身結構基本完整、樁身局部輕微離析、對樁的使用不構成影響的二類樁33根。一、二類合格樁共418根,占檢測樁總數424根的98.58%。
現階段,地基施工技術種類繁多,相關的評價標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例如,從時間標準來看,可將地基施工劃分為臨時處理與永久性處理;若從處理深度來看,可將地基施工劃分為淺層處理與深層處理;若從處理地基的土壤類型來看,也可分為砂性土處理、粘性土處理等。由此可見,在不同的技術要求向,地基施工的相關標準存在差異,必須根據施工要求進一步優化施工辦法,以保證施工過程的科學性、有效性。
二、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術分析
本文重點分析現階段工程施工中幾種常見的建筑地基施工技術,再結合相關標準,對如何開展地基施工質量控制進行簡單分析。
1.建筑地基基本施工技術
(1)優化地基基礎
地基在整個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明顯,是整個建筑重量的主要世家對象。因此,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首先要保證地基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能夠滿足建筑承重的要求。對施工人員而言,在未來施工建設過程中應嘗試選擇獨立基礎。例如,若項目規模較大,且重量高,但地基相對脆弱時,可選擇筏形基礎等。目前,常見的軟土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富含水分、土壤中存在空間等。在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分析土壤成分,并根據土壤特點選擇正確處理地基的方式。
(2)預壓法施工
在建筑施工前,要根據施工要求與地質特點,計算地質可承受的重量并施加壓力。在施工中,要有效排除在地質中可能影響承載能力的相關要素,以進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效果。在預壓法施工中,本文推薦真空預壓法與推載預壓法。真空預壓法通過在地面下施工,并設置豎井,通過豎井充分排出土壤水分,可獲得較好的余壓效果;推載預壓法是一種常見于軟土施工中的施工技巧,先大量挖掘施工地區的軟土,再對挖掘區域填充砂石,最后對填充地區進行預壓,最終達到夯實地基、提高地基承載能力的目的。通過預壓法施工,能夠有效控制地基沉降現象,提升地基承載能力。
(3)強夯法
在地基施工中應用強夯法的關鍵,就是要在施工之前做好數據調查工作,并根據調查的數據確定基本施工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對地基場地進行預壓、平整處理,根據已調查好的數據確定夯點。若此時發現地基場地中土壤的水分相對較多,可采用豎井排除法充分排除土壤水分你,并對排水地區進行填充;②從四周向中間的方式逐步開展夯實,可有效避免二次平整的工序,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施工效率;③夯實結束后,可根據施工要求,進行二次夯實。在強夯法中,其基本施工順序為:牢固深層土壤牢固中層土壤牢固表層土壤。根據上述流程進行夯實之后,可啟動夯錘進行二次夯實。某施工單位在為山西一企業進行施工中,充分認識到該企業的特點(該企業臨山而建,且企業中的相關裝置在施工之前,需要進行土方平衡施工),提出強夯法的地基處理方法。夯實結束后,經檢查發現,該企業各個生產區的夯實區域滿足基本施工要求。后經統計發現,該企業從建成之后到現在,未出現嚴重的不均與沉降現象。
(4)注漿法
在應用注漿法之前,要準確定位鉆孔點,并結合鉆孔深度確定注漿調配比例。在注漿時,必須根據預先選定好的鉆點與孔的深度確定注漿量,避免漏漿等現象發生。在鉆孔之前,要考慮土壤承載能力,保證注漿量在土地的可承受范圍內。若施工中發現周圍土壤存在較強的滲透性,要對周圍土地進行加固。注漿中,為避免漿液大量溢出,可對涂層進行硅化加固,并在上方添加(0.9±0.1)m的自然土。要注意的是,若在注漿中發現鄰近建筑物變形、錯位等現象時,要立即提供,分析誘發變形的原因。必要時,可二次確認注漿參數,以進一步提高注漿質量。
2.地基施工中質量控制方法
(1)強夯法的質量控制
在使用強夯法過程中,首先要做好數據測量工作,為地基加固提供數據支撐,若施工單位難以確定夯實度,可通過試夯的方式,測試相關數據;其次,在應用夯實法之前,應使用推土機對目標地區進行2-3次的預壓,在平整地基場地之后,測量夯實點與測量放線點是否一致。若發現地下水位偏高,可在表層鋪設一層砂石墊層,以避免夯實設備在施工中出現下陷現象。最后,可實施分段施工策略,從邊緣向中央依次施工,并在每階段施工之后檢查夯實效果,若發現夯實不滿意處,可用白石灰標記,并在二次夯實中做重點處理。
(2)注漿法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