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會計賬務處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賬務處理;成本核算;影響
醫院成本核算的基礎數據基本上都來自于會計賬務,它是在會計賬務處理的基礎上,以科室、醫療服務項目、病種、床日或診次等為核算對象,將醫院業務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核算對象進行歸集和分配。因此,日常會計賬務處理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決定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從收入來看,數據是從醫院HIS系統采集而來的,而支出數據則從財務總賬系統中的憑證分錄中提取,會計賬務的處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本核算的結果,因為成本核算不僅僅是直接費用的核算,還要將間接成本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分攤計入,從而得到科室的全成本。醫院科室成本核算涉及會計賬務處理數據包括收入和支出兩部分,分別從這兩個方面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問題進行探討。
1收入數據處理與影響
1.1HIS系統收入
醫院的主要收入數據是從HIS系統采集而來的,會計賬務處理只需根據每天的收費匯總日報表,按照不同的收入項目計入醫院收入。而成本核算,則需將所有收入項目劃分到末級核算單元,而往往有時從HIS系統采集的數據不能準確歸集到末級核算單元,需要人為進行拆分。從門診收入來看,像具有開展權限的針灸推拿科和理療科等,有些醫院將其定義為臨床服務類門診科室,而有些醫院將其定義為醫療技術類科室。從成本核算的收入歸集來看,臨床服務類科室按開單科室來歸集收入,而醫療技術類科室按執行科室來歸集收入。不同的科室劃分會導致成本核算結果的差異化。另外,一些行政兼職的人員,其開單的收入往往被歸集到院辦醫務部等管理服務類科室,但這些科室不應產生收入,需人為將收入拆分至相應的臨床科室,因此會造成收入歸集的不準確。從住院收入來看,很多醫院都存在一個病區有兩個科室的共用的情況。如醫院的病房大樓,11樓為泌尿外科和心胸外科兩個科室。從HIS采集的收入數據來看,很多由病區護士操作的收入如靜脈采血,沒有歸集到泌尿外科和心胸外科,而是歸集到11F這個科室。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根據病人所在科室,對這些收入進行手工拆分,所以會產生收入歸集不準確,從而導致成本核算結果不準。當然,也不乏有一些由于收費人員收費時操作錯誤或由于醫務人員輸入錯誤,而導致HIS系統中有些收入沒有科室代碼,收入歸集到木工組等情況,這樣就會有一部分的收入無法歸集到具體的責任中心,只能手工將其對照到門診其他或住院其他等調節科室中,這樣就無法得到正確的數據歸屬。
1.2體檢收入
從財務賬務處理來看,日常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理進行入賬。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即是以應收應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準,而不問貨幣資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的時間確認,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準。也就是說,應該按照當月的實際體檢收入來確認當月收入。但有些醫院在處理體檢收入是卻參照收付實現制,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也就是按照當月實際收到的體檢收入來確認當月的體檢收入。這樣,不同的收入確認方法,會導致成本核算收入上的差異。體檢收入會計科目為醫療收入\門診收入\其他門診收入\體檢收入,財務會計處理只需將當月的體檢收入記在該科目下,即只需當月體檢收入一個要素即可。但成本核算收入處理比會計核算復雜的多,它需要同時具備開單科室、執行科室、收入項目、金額四個要素才能確認各科室的收入,而有些醫院收入處理的更為明細,在收入項目下設了二級收入項目,如檢查費下設CT、B超、胃鏡等項目。由于成本核算需要將體檢收入拆分到具體收入項目,因此,最終會造成成本核算各收入項目金額與財務門診收入各科目收入的不一致。假設某醫院某月體檢收入為10萬元,財務賬務處理和成本核算收入處理區別見表1。
1.3外院收入
外院收入是指當地一些鄉鎮衛生院因設備技術局限,將部分檢查化驗收入送到上一級醫院進行檢查,這也是構成醫院收入的一部分。某鄉鎮衛生院送上級醫院的CT檢查,通過財務部門結算后,上級醫院需確認當月收入。往往上級醫院確認收入時,CT收入入賬科目為醫療收入\門診收入\檢查收入。殊不知,CT檢查收入一般由兩部分構成,一為CT檢查費,其二是膠片材料。成本核算在處理該筆收入時則為分兩部分,CT檢查對應到檢查費,膠片則對應到材料費。因此不同的收入確認方法造成了財務賬務處理和成本核算結果的差異。
2支出數據處理與影響
一般情況下,成本核算應該遵循“收支配比”的原則,成本處理的數據應該和收入同步,收入記在當月,成本也應計入當月。同時每月固定成本應該有一定的連續性,如工資、獎金等。在成本核算下,成本是通過Excel形式導入成本核算系統,這些成本要不明細到科室,要不明細到職工個人。但在財務賬務下,只需記到相應的“醫療支出”“管理費用”下科目即可。
2.1人員經費
從人員經費看,一般工資類經費,會計賬務按當月發放工資入賬,與成本核算數據基本無差異。但獎勵性績效工資即我們平時所指的職工獎金類數據,因入賬口徑不同,存在較大差異。一般大型綜合性醫院在年初時,財務部門都會根據上一年度成本及醫院實際情況來制定當年度醫院財務預算,獎勵性績效工資也在預算的范圍。會計賬務則根據年初的預算數來計提當月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而成本核算在處理時一般根據實際發放的數據來計入當月成本,這兩者之間勢必存在差額。因此我們建立一張差額統計表,對每月的兩者之間的差額進行比較。一般到年底時,兩者之間差異不大,因為實際發放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要根據年初預算,控制在預算值之內。
2.2維修(護)費
醫院大大小小的維修常有存在,為了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而發生的修理費等后續支出,在會計賬務處理上,應該計入當期費用,借記“醫療業務成本”或“管理費用”等科目即可。從成本核算角度看,一些大型設備的維修,如CT更換球管的維修費,我們應該根據球管的實際使用期限,分攤計入科室成本。再如一些房屋維修,少則幾萬,大則幾十萬,這些房屋維修費若一次性計入科室成本,造成科室上下月成本跌宕起伏,對科室結余沖擊很大,因此,也應根據實際分攤計入成本。在會計賬務日常處理過程中,由于人為操作有誤、賬務處理缺乏統一規范,以及相關信息系統所提供的成本費用數據的項目劃分存在過粗,與成本核算確定的成本核算項目不一致,都會造成其成本核算口徑的差異化,影響成本核算結果的有效性。
作者:姚燕娟 謝春紅 葉凌凌 單位:浙江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
關鍵詞:會計賬務處理;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5月16日
技能教學是財經專業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財會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珠算、點鈔是顯然的技能課程,這些課程的課堂教學絕大部分屬于技能教學或稱為訓練教學,此外,還有不少專業技能,如: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存在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會計專業課程之中,因此財經專業課堂教學除了理論教學外,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技能教學。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對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正確的專業認同,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必備的職業技能,取得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為達到初級會計師水平做好知識、技能的準備,能適應會計及相關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江蘇省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財會專業技能考試標準中,將技能考核的內容分為點鈔、珠算、會計賬務處理、會計電算化四個部分,各部分的分值依次分別為:40分、40分、120分、100分,合計總分為300分。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對口單招財會專業技能——會計賬務處理教學的老師,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以上各項技能,順利通過技能考試,并為正式高考積累更多的分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有序地展開技能教學:
一、數字入手,打好基礎
加強職業技能,強化技能水平,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優勢,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會計數字書寫技能是指會計工作人員在經濟業務活動的記錄過程中,對接觸的數碼和文字的一種規范化書寫技術。會計工作離不開書寫,沒有規范的書寫就沒有會計工作質量。規范化的書寫技能也是衡量一個會計工作人員良好職業修養的標準。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首先書寫應當規范易辨、清晰整潔。
會計數字的書寫包括阿拉伯數碼的書寫、數字漢字大寫兩大部分。對口單獨招生技能考試時對會計數字書寫考核的內容是:阿拉伯數字書寫規范;中文大寫數字書寫規范;大小寫金額書寫對比;并應用以上知識規范地填制增值稅專用發票、支票、收據、進賬單等原始憑證??荚嚂r這部分的分值為20分。從最近幾年的江蘇省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財會類專業技能考試試卷看,這部分的試題都比較容易,許多學生能得滿分,但也有部分學生失分嚴重,原因是該部分學生在考試前的練習過程中,思想上有麻痹現象,總以為阿拉伯數字和數字漢字大寫很簡單,連小學生和初中生都會寫,以致訓練時心不在焉,出現阿拉伯數字書寫和中文大寫數字書寫和大小寫金額書寫不規范或者書寫錯誤后不能使用正確的更正方法進行更正的現象,直接結果是在技能考試時扣分嚴重。為改變這種現象,教師應在會計數字書寫訓練的開始,首先以以往學生失分的情況和原因作為案例,教育學生克服麻痹心理,踏踏實實、規規矩矩地進行規范的訓練,并做到持之以恒,真正達到規范易辨、清晰整潔的書寫要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循序漸進,注重細節
按照江蘇省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財會專業技能考試標準的要求,對會計賬務處理的考核內容是:原始憑證的審核;登記三欄式日記賬;登記三欄式、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登記總賬;更正錯賬;結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將對賬單和日記賬核對,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這部分的分值共100分。為此,我們可以把會計賬務處理的基本程序分三步:第一步,編制會計憑證;第二步,登記賬簿;第三步,編制會計報表。在技能訓練時,應從單項技能實訓開始,按照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啟用與記賬規則賬簿的設置與登記總賬和明細賬的關系及其平行登記結賬、對賬及更正錯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編制這一總體教學計劃,在每一環節逐一展開訓練,無論是會計憑證、會計賬簿還是會計報表,都要講清每個項目的注意點,如該張原始憑證是外來的還是自制的、應具備哪些內容、應有哪些人員的簽章;該企業使用專用記賬憑證還是通用記賬憑證,它們的編號分別是怎樣的?一張完整的記賬憑證應具備哪些內容等;登記賬簿應使用藍黑墨水或碳素墨水書寫,不能使用鉛筆和圓珠筆,紅色墨水應按規定使用。三欄式總賬如何登記?不同格式的明細賬又如何登記;庫存現金日記賬應按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逐日逐筆進行登記,做到日清月結;月末結賬時要劃通欄單紅線;編制報表時不能忘記表頭的填寫等等。老師在教學時應做到講解、演示清晰,突出重點和難點,提醒學生在填制、登記時不要遺忘每個環節,讓學生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有完整的印象,自己動手練習時真正做到得心應手,并能夠交出完整規范的訓練作業,培養學生遇事不含糊、辦事不拖沓的工作作風。
[關鍵詞]購買商譽;公允價值;確認;計量;攤銷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08)05-0184-03
[作者簡介]黃秋濤,佛山市華材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會計學。(廣東 佛山 528000)
商譽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它是一種具有超額盈利能力的資源(即預期會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并且企業可以擁有或者控制這種資源。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存在的非獨立性,構成要素的不可計量性以及確認的特殊性。
根據來源的不同,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收購企業在收購或兼并其他企業時,支付的價款超過被收買企業各項凈資產總額部分。而自創商譽則是在企業內部形成的。
無論是外購商譽還是自創商譽,其所形成的商譽活動都是和企業整體活動、客觀環境相聯系的。離開了企業的整體活動、客觀環境的影響,商譽活動不能單獨存在。在會計實務中,通常不確認自創商譽,只確認外購商譽,因此本文只就外購商譽稍作分析。
一、外購商譽的確認
商譽的確認,是關于將商譽認定為何種會計要素的何種細目、在何時認定以及這二者如何相互聯系的問題。通常我們在會計確認時應考慮如下標準: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可靠性。商譽是一種無形資產,在對其進行確認時也要符合以上標準。
外購商譽被認為是企業在發生并購時,收購企業所支付的總價款超過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公允市價的那部分,被認為是收購企業伴隨其他資產一同購入的被收購企業的商譽,又被稱為購買商譽。將外購商譽確認為一定的要素項目,是對其進行會計處理的起點。
針對外購商譽的確認,在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企業合并》中,第41段規定“交易發生時,購買成本超過購買企業在所購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的股權份額的部分,應作為商譽并確認為一項資產”;美國第141號準則公告《企業合并》和第142號準則公告《商譽和無形資產》中規定“公司必須將商譽認列為財務報表的資產,并單獨列示于資產負債表上。并按第16號意見書的要求,以購買成本超過所取得資產和所承擔債務金額的凈額之差額來計量。”可見,西方會計準則一般將購買成本與取得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確認為商譽,并將其加以系統攤銷(或直接沖銷股東權益)。
我國尚未針對商譽的會計處理準則。目前適用的規范是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中的相關規定。外購商譽是隨著企業收購、兼并等聯合而產生的,企業聯合的方式不同,商譽的確認也有所不同。“合并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合并方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并對價賬面價值(或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奔床淮_認商譽?!百徺I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痹跁嬏幚砩希髽I購入商譽時,“借:無形資產――商譽,貸:銀行存款。”
事實上,無論是國際會計準則還是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對于外購商譽的確認都是以有無獲取超額收益能力作為標準的。它必須蘊藏著可能的未來收益,企業能夠借助它獲得超額收益(超額收益通常是指超過平均利潤率的收益),而且必須為企業所擁有或控制。
二、外購商譽的計量
會計計量就是以數量關系來確定物品或事項之間的內在數量關系,而把數額分配給具體事項的過程。獲取超額收益能力的大小是商譽的計量標準。商譽的確認依賴于計量,只有通過計量,確認才有意義。由于商譽本身存在特殊性,致使商譽的計量存在相當的困難。
目前,我國可以采用近似的方法對購買商譽進行計價。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的第三章“非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第十三條規定“初始確認后的商譽,應當以其成本扣除累計減值準備后的金額計量?!?/p>
通常有三種基本的計量方法:
一種是割差法。即按照被并購企業總體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各單項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之和的差額來確定購買商譽。用公式表示為:商譽價值=購買總成本-(取得的有形資產及可辨認無形資產公允價值總和-承受之負債公允價值總額)=購買總成本-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價值。其關鍵是如何正確地確定有關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這些公允價值與估計的企業整體的公允價值是否能真正代表企業的未來價值。
第二種是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這里的“超額收益”是指比同行業的平均利潤更高的利潤。采用這種方法的基本步驟是:(1)計算企業的超額收益。超額收益=實際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預期投資報酬率-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同行業平均投資報酬率。(2)將超額收益按選定的投資報酬率予以資本化。商譽價值=超額收益÷選定的投資報酬率。這種方法是以假定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將永遠持續為基礎的。而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極小。
第三種是超額收益折現法。即把企業可預測的若干年預期超額收益依次進行折現,并將折現值匯總以確定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它將商譽視為企業獲取未來超額收益的能力,認為由于商譽為企業所創造的是超額的收益(例如,超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收益),所以這種超額收益的現值可以作為對商譽價值的一種計量。此時,商譽價值=超額收益÷平均利潤率。這種方法的不足在于缺乏可靠性。估計企業未來的贏利能力,賺取超額收益的持續時間以及選擇確定恰當的折現率等都是建立在人為假設上的。
割差法幾乎成為目前各國公認會計原則允許的計量商譽的唯一方法,因為與后兩種方法相比它通過可辨認凈資產買價減去公允市價求得商譽價值,其買價是實際發生的產權交易價格,具有客觀性。買價又是經過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最終確定的,體現了不同當事人對企業價值的判斷,因而還具有公允性。我國剛的企業會計準則,也明確表明,對商譽的計量宜采用割差法。
在確認上,會計目前普遍認同的是將購買價于凈資產公允市價之間的差額全部確認為商譽。然而,這似乎欠妥當:一方面,購買企業可能由于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等因素而多付出一部分,超過被購買企業價值的資本。由于商譽屬于無形資產,所以如將這些差額全部記入商譽,則存在高估被購買企業資產的危險。另一方面,被購買企業可能迫于壓力或其他原因不得不以低于其自身價值的價格割讓給購買企業。此時,如果購買企業仍以差價作為商譽入賬,顯然又低估了被并購企業的資產價值。
所以,本文認為對于上述3種商譽的計量方法,最合理的應是將其超額收益折算為現值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存在相當的主觀性,但是它卻最能反映出商譽的可創造未來超額盈利能力的特征。購買商譽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消耗殆盡,除非購買企業解體。因此,可以以購買企業持續經營為假設,以超額收益折現的方法計量購買商譽。但是,確認采用一種方法需要考慮其可行性。雖然采用超額收益折現法的確更為合理,但是其實施存在較大困難,且主觀性較大。所以,在具體運用時,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在考慮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割差法在目前狀況下也有存在的理由。
三、外購商譽的攤銷
(一)我國支持外購商譽攤銷的理由
首先,商譽作為企業一種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不可能永久保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科學方法和管理技術在不斷涌現,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因此,被購買企業原有的商譽從總的發展趨勢上來講價值是在日益減少,應該合理攤銷。
其次,購買商譽是收購方企業為了在以后獲得超額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其所產生的效益只有在合并后若干年內才能表現出來,遵循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理應將其在受益期合理分配。
最后,既然現在的會計實務中并不單獨確認企業的自創商譽,而是將與其形成有關的各種費用在發生當期作為期間費用處理,所以攤銷購買商譽,使其與企業的各期收人相配比,也是與對自創商譽的處理思路相一致的。關于這一點,《國際會計準則》給予了解釋:“隨著時間的推移,商譽在消減,反映出其服務潛力在下降。”
(二)外購商譽攤銷的具體實施。目前世界各國對外購商譽具體如何攤銷,采用何種方法攤銷,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是在有效的經濟壽命期內進行攤銷。二是對商譽不攤銷但進行價值減損評價。
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企業合并》第45段規定“所使用的攤銷方法應反映商譽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預期被消耗的方式。應采用直線法攤銷。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在該種情況下其他方法更為合適?!钡?6段“每期的攤銷額應確認為費用。”并且規定“商譽在初始確認后,其有用年限通常不超過20年?!钡?,“在極少情況下,可能會存在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商譽的有用年限將超過20年而達到某個年限。企業應根據最佳估計的有用年限對商譽進行攤銷;企業至少每年估計一次商譽的可收回金額,以確定是否發生了減值損失”。此外,“攤銷方法的使用應保持前后期一致,除非商譽產生的預期經濟利益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薄皵備N期和攤銷方法至少應在每年末進行一次檢查?!?/p>
此外,國際會計準則也指出了在估計可使用年限時應考慮的因素:(1)所購入企業的性質及其預計壽命;(2)與商譽相關的行業的穩定性及預計壽命;(3)類似企業或行業中商譽的特征以及類似企業的典型生命周期的公開信息;(4)所購入企業的產品過時、需求變化和其他經濟因素的影響;(5)單個或集體關鍵雇員的預期服務年限,以及所購入企業能否被另一套管理班子有效地進行管理;(6)為從購入的企業獲得預期未來經濟利益所需維護支出和資金水平,以及企業達到這個水平的能力和意圖;(7)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可能采取的行動;(8)對購入的企業施以控制的期限,以及影響其有用年限的法律、條例和合同規定。
美國的會計處理則采用對外購商譽減值的處理方法。其第142號準則公告《商譽和無形資產》中列示了對外購商譽減值測試的步驟:“步驟一:財務報表編制者應將報告單位的公允市價與賬面價值相比(包括商譽)。如果報告單位的公允市價大于賬面價值,商譽價值并未發生減損,公司就不再需要執行任何其他步驟了。當報告單位商譽的隱含公允市價(此指商譽的公允市價隱含在整體報告單位的公允市價中)較賬面價值小時,則發生價值減損。在這種情況下,應繼續第二步驟。步驟二:財務報表編制者應將商譽的公允市價與賬面價值相比較。如果公允市價較賬面價值小,則商譽價值已經減損,公司應在資產負債表上計列損失?!?/p>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第六章“商譽減值的處理”中第二十五條規定“在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如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并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確認商譽的減值損失?!?/p>
本文認為商譽既然已經被確認為資產,就理應按資產的相關規定予以攤銷,因此,在采取系統攤銷與減值重估相結合的方式來估計商譽的減值是較為合理的。商譽的壽命估計不能達到可靠的滿意程度,也無法知道商譽被耗費的方式,應該在其壽命期內進行攤銷。
而在具體攤銷的時候,對商譽的分攤期限,不能人為地規定,應當在充分考慮其經濟壽命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合理的分攤年限區間,由企業自行確定。確定商譽攤銷年限還要重視企業可以預計的壽命或行業平均壽命、關鍵雇員個人的或集體的預計工作年限、產品的需求變化和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可能的行動等對之產生影響的因素。
但必須考慮到的是,資產是“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未來的經濟利益是資產的本質。如果資產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現金流量)增加或減少,就應當增加或減少資產的價值,而單純主觀的系統攤銷并不能反映商譽價值的消耗。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譽價值(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可能不僅不會減少,還有可能增加。即使商譽會消耗,其壽命也很難確定。就商譽而言,如果其能提高企業創造超額剩余收益的能力,就不應當攤銷而應當提高其價值;如果其能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的能力降低,就應當根據降低的程度攤銷降低其賬面價值。但是,由于對于自創商譽采取不確認原則,所以若對外購商譽的增值予以確認,則顯然二者相矛盾。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目前情況下只確認外購商譽的減值而不確認其增值是較為合理的,應在合理的攤銷年限內對商譽予以系統攤銷。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首先外購商譽應當予以確認。這一點也是目前國際通行的做法。對于其計量問題還是采納目前廣泛使用的購買總成本扣除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價值后的余額來計量。而攤銷則應采用在合理年限內系統攤銷和定期減值測試相結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葛家澍.中級財務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趙海峰.企業商譽的確認[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