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防范電信詐騙的建議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案件經過
某日下午4點左右,臨近下班,客戶應女士神色慌張,急急忙忙地跑到慈溪農商行勝山支行新區分理處1號柜臺,要求柜員將我行卡內的16萬元全部匯入位于北京的一個賬戶。筆者見客戶慌張匯款又是大額,還時不時的接聽電話,便提高了警惕,再三詢問資金用途,是否認識對方,提醒其不要給陌生人匯錢,注意防范電信詐騙。應女士表示收款人是其姑姑,在北京做生意急需用錢,今天一定要將16萬匯到其賬號上。筆者見客戶堅持要匯款,便建議客戶向其姑姑確認一下賬號是否正確,乘應女士打電話的間隙,通過查其言,觀其色,發覺越來越不對勁,便希望與其姑姑通話確定一下收款方的細節,以確保匯款無誤,應女士拒絕了這一要求,再次強烈要求馬上進行匯款,如匯不到,就要進行投訴。筆者再次提醒其注意防范電信詐騙,并說明一旦錢匯出就追不回來了,應女士好像查覺到了什么,打著電話離開了營業場。半小時后應女士敲開了剛關的營業大門,表示其遇到了電信詐騙,就在二個小時前,她已不幸通過郵政銀行將另一張卡里的2萬元匯了出去。應女士告訴銀行工作人員其個人信息被冒充公安的詐騙電話說的一清二楚,使得她非常相信對方,對方讓其將錢匯入安全賬戶以免被扣劃,這才有了上述被騙的一幕。最后應女士選擇了報警,同時她十分感謝銀行工作人員的多次提醒,讓其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二、案件分析
現如今,各類電信詐騙案件頻發,詐騙手段多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個人信息也被泄露無疑。在上述案件中,不法分子充分利用受害者泄露的個人信息進行詐騙,讓其信以為真。筆者的及時提醒和制止,成功堵截了一起電信詐騙,不僅使客戶避免了更進一步的損失,也進一步維護了和美銀行的聲譽和形象。
三、預防措施
(一)充分認識。首先,銀行作為高風險行業,儲戶的資金安全涉及銀行的聲譽問題,銀行工作人員應深刻認識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重要意義。近來不法分子利用個人信息泄露,借助電話、網絡等手段實行詐騙犯罪案件呈高發態勢,詐騙手法不斷翻新,給銀行客戶資金安全造成較大危害,銀行網點對當前案件防范應有充分認識,明白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重要意義。
(二)加大宣傳。要積極向客戶進行宣傳,解釋銀行基本業務的常識、電信詐騙犯罪的特點,通過柜員宣傳引導,張貼提示標語,大堂溫馨提示等方式告誡客戶不要輕信各類陌生電信。提醒客戶保護好自已的銀行卡及密碼、身份信息,天上不會掉陷餅,從源頭上防止詐騙事件發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我不是卡卡”為你整理了這篇市民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意識情況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電信網絡詐騙不僅給人民群眾帶來了精神上和財產上的損失,也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繁榮穩定。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信息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電信網絡詐騙愈加呈現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樣化、作案隱蔽化的特點,防范打擊工作形勢依然嚴峻。為了有效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有針對性地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自我防范意識,遠離電信網絡詐騙,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于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全市范圍內就“南京市民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意識情況”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調查結果
1、您的性別:
A、男(43.5%)
B、女(56.5%)
2、您的年齡:
A、18-22歲(8.9%)
B、23-35歲(53.2%)
C、36-59歲(30.6%)
D、60歲及以上(7.3%)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學及以下(6.5%)
B、中專、初中(14.5%)
C、大專、高中(29.8%)
D、本科及以上(49.2%)
4、您的職業情況:
A、在校大學生(4.0%)
B、企業(33.1%)
C、學校、研究機構(7.3%)
D、政府及事業單位(24.2%)
E、自主創業(14.5%)
F、自由職業(16.9%)
5、您是否了解電信網絡詐騙及其手段方式?
A、非常了解(12.9%)
B、比較了解(38.7%)
C、基本了解(33.1%)
D、不太了解(9.7%)
E、不了解(5.6%)
6、您周圍是否有電信網絡詐騙發生?
A、是(75.8%)
B、否(24.2%)
7、您有沒有接到過詐騙電話或短信?
A、有(79.8%)
B、沒有(20.2%)
8、您遇到的是何種詐騙類型(多選):
A、征婚交友詐騙(6.5%)
B、刷單詐騙(34.7%)
C、冒充“公、檢、法”詐騙(31.5%)
D、冒充客服詐騙(32.3%)
E、網絡貸款詐騙(29.0%)
F、招聘詐騙(30.6%)
G、中獎詐騙(25.0%)
H、其他詐騙類型(16.1%)
I、沒有遇到過網絡詐騙(20.2%)
9、如果您遇到疑似詐騙的電話會怎么辦?
A、故意和對方斡旋(8.9%)
B、不理會,直接掛斷(61.3%)
C、將電話加入黑名單或者標記詐騙電話(29.8%)
10、就個人而言,您認為您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如何?
A、非常強(16.1%)
B、比較強(53.2%)
C、一般(19.4%)
D、比較弱(8.9%)
E、非常弱(2.4%)
11、您在何種情況下會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告知(多選):
A、購買火車票飛機票、預定酒店(58.9%)
B、網上購物、訂餐(39.5%)
C、辦理會員卡(29.8%)
D、注冊網站(34.7%)
E、填寫街邊發放的調查問卷(21.0%)
F、填寫報名信息登記表(42.7%)
G、連接公共場所的WIFI(10.5%)
12、填寫了個人信息后,您是否有注意個人信息保密工作?
A、有(64.5%)
B、沒有(35.5%)
13、您是否學習了解過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有關知識?
A、是(60.5%)
B、否(39.5%)
14、您認為電信網絡詐騙頻發的主要原因是(多選):
A、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樣,迷惑性強(49.2%)
B、個人信息泄露嚴重(59.7%)
C、個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較低(39.5%)
D、犯罪成本低,懲戒力度不夠(52.4%)
E、電信、銀行等部門存在監管漏洞(39.5%)
F、詐騙的手法簡單,容易傳播及被仿效(33.1%)
G、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知識宣傳力度不夠(29.8%)
H、接觸互聯網的機會越來越多,相應的風險也越來越大(21.0%)
15、在您看來,下列哪些舉措有助于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多選):
A、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58.9%)
B、加強反電信網絡詐騙力量,并加大對其經費的投入(55.6%)
C、建立完善公安機關與電信、金融部門的聯防體系(59.7%)
D、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嚴懲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
E、嚴格落實電話卡實名制,增加詐騙活動的風險和難度(52.4%)
F、加強行業監管,減少行騙空間(39.5%)
G、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識(35.5%)
二、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參與人數124人,其中男性54人(43.5%),女性70人(56.5%)。接受教育情況:61人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調查總數的49.2%,其余63人為大專、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調查總數的50.8%。年齡情況:18-22歲11人(8.9%),23-35歲66人(53.2%),36-59歲38人(30.6%),60歲及以上9人(7.3%)。職業情況:在校大學生5人(4.0%),企業41人(33.1%),學校及研究機構9人(7.3%),政府及事業單位30人(24.2%),自主創業18人(14.5%),自由職業21人(16.9%)。
參與調查的124人中,超過半數(84.7%)的人對電信網絡詐騙及其手段方式有一定的了解,75.8%的人周圍有電信網絡詐騙發生,79.8%的人接到過詐騙電話或短信,這些電信網絡詐騙類型主要是刷單詐騙(34.7%)、冒充客服詐騙(32.3%)、冒充“公、檢、法”詐騙(31.5%)、招聘詐騙(30.6%)、網絡貸款詐騙(29.0%)等方面。如果遇到疑似詐騙的電話,61.3%的人會不理會,直接掛斷,29.8%的人會將電話加入黑名單或者標記詐騙電話。
就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而言,16.1%的人認為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非常強,53.2%的人認為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比較強,19.4%的人認為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一般。調查顯示,參與調查者主要在以下五種情況下會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告知,包括:購買火車票飛機票、預定酒店(58.9%);填寫報名信息登記表(42.7%);網上購物、訂餐(39.5%);注冊網站(34.7%);辦理會員卡(29.8%)等。在填寫了個人信息后,64.5%的人會注意個人信息保密工作。
從調查結果來看,60.5%的人學習了解過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有關知識。在參與調查者看來,電信網絡詐騙頻發的主要原因是:個人信息泄露嚴重(59.7%);犯罪成本低,懲戒力度不夠(52.4%);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樣,迷惑性強(49.2%);個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較低(39.5%);電信、銀行等部門存在監管漏洞(39.5%)等。對于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大多數人認為應該:建立完善公安機關與電信、金融部門的聯防體系(59.7%);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58.9%);加強反電信網絡詐騙力量,并加大對其經費的投入(55.6%);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嚴懲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嚴格落實電話卡實名制,增加詐騙活動的風險和難度(52.4%)等。
三、建議與意見:
關于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參與調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議與意見:
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進一步規范完善電信網絡詐騙的執法程序、執法流程、執法行為,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同時加大法律法規對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信息等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提高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成本,從而減少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
今年以來,按照全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安排部署和總體要求,我局堅持“點面結合、常抓不懈”,針對我局干部職工和退役軍人群體工作特點,扎實推進相關工作,為有效提高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識別和應對能力、增強自我防范意識、積極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犯罪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組織部署
成立由副局長郝占雄任組長、機關科室和下屬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詳細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列出工作清單,細化落實措施。深入開展宣傳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堅持月報告、季講評、半年總結等方法,對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分析研究,明確防范措施,使此項工作常抓常新、持續推進。
二、工作措施
1.加強教育引導,增強防范意識。通過宣傳欄、微信群、例會學習等多種形式,對全體干部職工和退役軍人服務對象進行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大家不斷增強應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敏感性,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2.認清詐騙手段,開展防范宣傳。通過典型案例讓全體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活動的特殊重要性,進一步了解電信網絡詐騙的形式、手段(一是電話詐騙;二是網絡詐騙;三是短信詐騙。)和特點規律,拒絕各種高回報誘惑,并對各個種類的“警方防范提示”進行具體講解和引導,使每名同志既有識騙“慧眼”,又有防范“絕技”,進一步增強了全局干部職工和廣大退役軍人抵制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活動的“免疫力”。
3.加強信息管理,嚴防信息泄露。一是嚴格管理干部職工個人信息,引導每名同志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嚴格管理個人信息,嚴防非必要公開個人信息。二是嚴格管理服務對象信息,嚴格按程序要求辦事,嚴防退役軍人相關信息違規披露,給軍隊、單位、個人造成不良影響和損失。
三、工作成效
通過局機關和局系統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每名同志的警惕性、敏感性不斷增強,辨別力、免疫力不斷提高,自我防范和參與打擊治理新型電信網絡犯罪活動積極、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同時,通過干部職工將相關預防詐騙知識傳遞給家人,營造了家園共同打擊治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濃厚氛圍,形成了防范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以來,我局所屬干部職工及家屬未發生任何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受害問題。
四、工作短板和整改措施
1.電信網絡違法犯罪手段更新快,防范關口前移難度大;
2.電信網絡違法犯罪防范技術門檻高,相關專業人才比較少。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在領導小組的帶領下積極探索信息條件下的網絡違法犯罪新動向,及時學習宣傳公安部門專業的防范知識,主動關口前移,做好防范。并注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儲備,在快速反應、果斷應對上下功夫,確保早識破、早防范。
五、來年工作思路
2021年防范電信網絡新型犯罪工作嚴格落實市上統一要求,結合我局實際按照“加強領導、全員參與、防打結合、確保安全”的思路扎實抓好工作落實,確保不發生任何問題。
六、對此項工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