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勞動安全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大學生 安全教育 措施建議
一、我國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
以H省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從4所大學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隨機抽樣并以發放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178份,回收問卷1130份,回收率為95.92%。剔除無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1.70%,符合抽樣調查的原則,該樣本具有代表性。
1.安全教育的課程設置頻次單一
在所調查的學生所在的學校(具體到院系或年級)中,沒有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有31%,每學期只開設1次安全教育課程的有40%,每學期開設3次以上安全教育課程的只占12%。由此可見,絕大多數高等學校沒有將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對待,甚至根本沒有將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列為學生應該學習的課程。
2.安全教育的內容單調
在為數不多的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學校中,我們進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內容的安排情況,從學生問卷統計中發現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內容單調、涉及面狹窄,僅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幾個最基礎的方面,而對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內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等則涉及太少或根本沒有安排。
3.大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相結合,力爭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6%的學生是通過課堂教學來接受安全教育的。更令人擔憂的是,4%的學生根本就沒有接受過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當今大學生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低下,大學生安全事故屢有發生的原因了。
4.大學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徑狹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內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規律,但是安全教學又不同于其他的課程教學。其他的課程教學,學生可通過自身練習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術、遇火災逃生等都需要教師或專業人員的現場指導、演習等,所以,安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內容中,只有23%是通過教師傳授的,其余則多是學生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手段自己學習。
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高校安全,保護人才資源。加強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對于維護校園公共安全、保證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大學生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就是保護國家的人才資源。學生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提高,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自身在遇到危險時成功自救,把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化,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可能發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覺維護校園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滿足在校大學生的安全需要。加強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夠完善在校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防災抗變的能力。大學生在校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學習、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識,不僅可以減少自身在校期間的安全風險,而且也不傷害他人,還可以依靠法律法規的力量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3.提高在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能否經受得住挫折是現代人才素質的一個考驗,當他們獨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社會紛繁復雜的現象,往往會表現出無知與無奈;不知道運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比如職業傷害和職業危害、勞動保護、勞動爭議仲裁等。加強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學習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從而實現職業生涯中的安全與健康,終身受益。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議
1.領導重視,齊抓共管
學校的一切工作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實施安全教育是學校的基本責任。學校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著維護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在高校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高校黨政領導要從“穩定壓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出發,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思想上、制度上、組織上給予高度重視。二是作為學校安全管理職能部門的保衛機構,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進安全管理。學校廣大政工干部和班主任以及全體教師要把安全教育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
對于大學生安全教育,必須結合學校特點和學生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識的課程教學應當是主渠道。要根據大學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強的特點,切實做好安全知識的傳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養。一是將安全知識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從師資、教材、課時等方面給予保證。特別是要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安全實用知識的教學。二是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安全教育。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利用廣播、電視、櫥窗以及召開案件事故分析會、辦學習班等形式向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三是把握時機,突出重點。如與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相結合,以樹立大學生對公共安全的信心;與偵破案件、處理案犯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識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防范教育為主,著力提高安全素質
學生安全素質的提高,重在實踐鍛煉。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常見安全防范能力訓練。對大學生進行常規安全防范訓練重點是進行防火、防盜、防騙、防搶劫、防侵害、防自然災害事故等常規安全防范訓練,教給他們一些安全問題的策略和辦法,豐富他們的間接經驗,提高他們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覺性和實際應對能力。二是學生自律能力訓練。引導大學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識和能力而引發安全問題的事例,增強他們健康成長、遵紀守法、保證安全、珍視生命、預防犯罪的責任心和自信心,切實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能力。三是應急能力訓練。采用實戰模擬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臨災應急心理、防護技術的訓練,提升應急能力。使其在面對意外事故發生的時要臨危不懼、鎮定自若、主動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訓練。采取分期分批,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綜合治理等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端正安全態度,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國外高校把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學期的一項任務,并通過課堂教學實現注入式、啟發式等安全教育教學模式,將安全理論實踐知識傳授給學生。2005年,俄羅斯在一些地區實施學生配備身份識別牌的制度,充分發揮了其預警與防范作用。2010年,美國一個叫Take25的公益組織成立了和警察局、大學校園進行合作的機構,在全國大力推廣安全教育,并設置了專門的網站推廣安全教育課程知識。近年來,國外高校對于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了宣傳教育,使大學生對安全教育更加重視。目前我國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或專題講座來實現。2010年禹勇《大學生安全教育研究與實踐》中指出安全教育方式缺少創新,安全教育模式多是采用課堂教學或者專題講座的模式來實現的。2014年鄒勇在《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研究》中提出,高校安全教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學生在極為被動的環境下接受安全教育,學生積極性較低,導致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顯著。根據2014年最新調查,國內絕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課程還沒有正式納入教學計劃。2015年王瀟雨在《微信使用者使用行為及意圖探討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應用》中提出,大學生安全教育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中搭建教育宣傳新平臺,更好的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縱觀國內外關于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式的分析,我們發現目前的在研究內容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安全教育方式缺少創新,安全教育模式多是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或者專題講座的模式來實現的。學生在極為被動的環境下接受安全教育,導致高校談及安全教育就普遍反映教學效果不顯著,缺乏新形勢和系統的思考。二是國內外關于安全教育相關網絡平臺的構建力度不夠。雖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受到國內外很多高校和學者的關注,但是目前社會上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式存在單一性、局限性和時效性,未能與時俱進的搭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廣闊交流新平臺。由此可見,展開對本項目的研究是具有積極實際意義的。
二、微信公眾平臺的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應用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的模式不僅解決了傳統模式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受到的空間限制和時間限制,也解決了教育模式的單一性。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的內容豐富,可以以圖片,文字,視頻的方式向用戶推送信息。在推送時機把握上要更加突出重點,增強教育的有效性;及時與學生互動,運用微信公眾平臺1對1的方式增強教育的滲透性和學生的參與性。高度引起大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視,使大學生提高安全的意識。
1.一對一的傳播模式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安全教育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嘗試改變了以往“學校學院輔導員班級班干部學生”的信息傳播模式,實現了信息在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一步抵達。在學校層面依托微信公眾號消息的同時,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班級情況有目的的進行轉發一些信息作為補充,從而為學生獲得信息上了“雙保險”。這就可以使信息傳遞時間大大縮短,準確性也隨之提高,避免傳遞過程中的信息損耗。此外在學校層面設立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集合和利用學校的多方面資源。一方面使微信公眾平臺獲得的資源更為優質,通過資源集中和利用可以達到1+1大于2的效果。另一方面,信息和資源的集中投放可以避免很多重復勞動。
關鍵詞: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1-0094-02
近年來,高等教育逐步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通過近幾年的擴招,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這也為高校的安全管理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據大學生安全教育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安全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人們已經認識到安全問題對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要做好大學生管理工作,維護高校及社會的穩定,必須加強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教育實踐活動,使教育活動達到預定目標的工作過程。它是對受教育者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應急應變能力、安全防范能力、防衛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御違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
(一)大學生接受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國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治安問題和大學生安全問題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已納入社會主義法制軌道,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視。把維護大學生的安全和合法權益、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確定為高校各級領導的法定義務,推動了高校各級組織特別是保衛部門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國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
(二)大學生接受安全教育是大學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大學生被人們稱之為“天之驕子“,但大學生群體又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弱勢群體,其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可塑性大,易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而忽視社會公德和法律的約束。應該說,絕大多數同學能夠珍惜在大學生活的美好時光,也能夠在大學生活中不斷完善自我。但也有極少數人不珍惜進入大學的深造機會,當自己獨立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時,對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不良習氣:酗酒滋事、偷盜財物、參與傳銷、考試作弊等等。大量事實說明,一些大學生不學法、不守法,法律意識淡薄,社會公德缺乏。因此,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大學生接受安全教育是適應日益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的需要
高校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與社會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國外敵對勢力和各種組織、非法傳銷組織和各種不健康文化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周邊治安環境復雜,學校周圍酒吧、網吧林立,不少違法分子混跡其間,伺機作案:而一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吧、書刊、黃色網站而不能自拔,不求上進,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大學生對社會治安形勢有清醒的認識,使大學生自覺地學習安全知識,掌握防范技能,從而預防和減少各種違法犯罪對大學生的不法侵害。
(四)大學生接受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安全問題不僅是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也是畢業后走向社會經常碰到的問題。因此,大學生在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同時,學習并掌握一些安全知識,不僅能使其在學習期間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集體的力量、組織的力量、法律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安全渡過大學生活,而且可以使其在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終身受用,確保一生平安。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形式
(一)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定型,導致他們的思想道德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一旦遇到誘惑,可能會出現違法違紀行為。所以,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應采取緊貼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緊貼專業領域、緊貼大學生思想實際,以思想的科學性、哲理性、知識性來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幫助大學生逐步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學生學會怎樣做人。
(二)法制觀念與法律知識教育
缺乏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淡薄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些學生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以致違法后,還并不認為是違法:有的學生以為受到傷害后可以“私了”,不愿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有的學生受到不法傷害后不知如何尋求法律救助:更有一些學生知法犯法、以身試法。因此,有針對性地在大學生中開展法律知識教育,讓大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強大學生的法制意識,自覺地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三)安全知識與防范技能教育
隨著校園日趨社會化,高校由過去相對獨立、封閉的狀態走向全方位的開放,與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和廣泛,當代大學生雖然具有較強的自立意識,但社會經驗不足,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安全意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夠。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更加必耍,大學生通過學習安全知識,可以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有效保護自己和幫助他人。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實踐探索
安全,是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職工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條件和最起碼的需要。如何開展安全教育,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這項工作的重心。
(一)明確責任,遂級落實
高校領導把安全教育當做一件大事來抓。親自部署,在全院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把安全教育工作同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真正把安全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上重要位置。高校領導與各部門負責人簽訂安全責任書,正確處理安全與教學科研的關系,把“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及“安全不能說明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的理念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二)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堵塞犯罪漏洞、減少治安問題,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強對高校師生員工的安全管理,這不僅是保衛部門的工作,更需要高校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參與和配合。組織高校各級黨政領導和師生員工進一步學習國家關于高校安全穩定的相關法律法規,推動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對高校內部進行隱患排查治理與自查自糾,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消除隱患,確保安全。
(三)加強保衛部門的職能作用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保衛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保衛部門作為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職能部門,在安全教育中要為高校領導當好參謀,對安全教育要達到的目標、授課內容、運行途徑和方法拿出規劃,提出主導意見,供領導決策后在全院實施,真正起到保衛部門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學科建議
1.走在立法前列,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讓大學生安全教育
進入課堂,作為學科建設,形成高校獨特的教育制度。
2.從國家利益和高校利益出發,建立一個適應高校實際的、高智能的、有戰斗力的保衛組織,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安全教育師資隊伍。
3.吸收相關院校安全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高校實際情況,以講座的形式開展安全教育,在實踐中摸索安全教育的教學內容及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徑,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五)建立適應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學體系
1.完善安全教育課程內容的安排。法律教育應作為安全教育課程的首要內容之一,耍用基本的法律知識來武裝大學生頭腦。在教學計劃中安排法律基礎課程,以必修課的形式講授法律知識,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根據不同年級、專業,分層次、分階段地開設《憲法》、《法律基礎》、《合同法》、《勞動法》、《教育法》、《國家安全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課程,使大學生自覺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并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2.采取不同的形式開展安全教育。在大學生中開展《大學生安全知識手冊》課程,開展“三防”教育,講授防火、防盜、防自然災害性事故知識,宣講法律法規等,教授大學生安全常識,提高防范意識,掌握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高校教學資源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一是必須依靠其他學生管理部門、學生工作者及學生組織等,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如把安全教育納入入學教育內容。二是在課堂和教學環節中,由任課教師結合課程內容實施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計算機課程中,講授有關計算機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在學生畢業論文撰寫中,講授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內容。三是發揮高校校園局域網的優勢,利用高校校園網安全教育信息,分析典型案例,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第二,創造有利條件,適時組織開展大學生模擬法庭,學法用法;定期組織公安、法院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來校開展講座,以生動、直觀的案例教育大學生引以為戒。
第三,抓住有利時機,在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和對老生進行畢業就要時,安排時間進行安全教育。在重大活動前、重要事件后,利用安全教育月、“11.9”、“12.4”等消防及法制宣傳日,結合高校實際,開展知識競賽、組織演練、觀看安全教育專題片等,在大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