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基礎課專業(yè)中藥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中藥學課程改革的具體實踐
1.1豐富實際案例,模擬實訓在中藥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有限資源,開展好模擬實訓課。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后討論、研究具體問題,完成知識學習。教師可利用一些常見疾病,如頭疼、咳嗽、感冒等設置好案例,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患者及醫(yī)生,扮演患者的學生要體現(xiàn)疾病的臨床癥狀,扮演醫(yī)生的學生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病檢、分析、小組討論,并從藥架上搭配好處方藥物的整個過程,最后由老師組織學生進行案例總結(jié),使學生掌握所用中藥的性能、功效、配伍等系列知識。
1.2將實踐課堂延伸到野外學生在學校中見到的中藥絕大部分是成品或半成品,對野生草藥的了解并不多。若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崗位是醫(yī)療設施相對落后的地方時,其所學的理論知識便無用武之地,因此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所在地區(qū)山林的中草藥資源,將實踐課堂搬到野外,如此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還能鍛煉學生野外采藥的技能。
1.3開展中藥興趣小組活動中藥學課程知識點豐富,如單靠教師的力量,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將十分有限。教師應鼓勵學生建立中藥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和研究中藥知識。由學校提供中草藥栽培場地,學生自行栽培種植中藥,彌補野外實踐認識中草藥品種不全的缺陷,使學生通過實踐豐富中藥知識。
2靈活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2.1改變方式,提升教學質(zhì)量中藥使用歷史悠久,目前記載的能作藥用的資源已超過12000種,本科目教材在經(jīng)過高度概括、濃縮后,所涉及的藥物也僅有400種左右。教師上課時若將精力平均分布在400多種中藥材的講授上,授課任務將十分繁重,學生聽課也會感到煩悶、無趣乏味,學過便忘,毫無效果可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重新梳理教學內(nèi)容,突出每節(jié)課的重點,如此能大大提升教學效率,理清主線,學生理解記憶也會變得有章可循。筆者在教學中,先將第一章中的中藥理論及每章節(jié)對藥物的概述作為重點內(nèi)容講授,后將同藥效的中藥歸納后集體講授,從中選取一到兩種代表藥物重點講授,其他藥物略講。如講到活血行氣藥物時,選取川芎、歸尾等詳細講解,其余藥物先讓學生嘗試自行歸納,后由教師用圖表的形式進行補充說明。
2.2強調(diào)方法,提升學習效率中藥學內(nèi)容記憶點較多,怎樣快速高效地記憶知識點是老師、學生都頭痛的問題。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將形態(tài)、功效等類似的中藥歸納記憶,在“同”的基礎上掌握其“不同”,可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1)藥源相同藥物歸納比較。中藥知識博大精深,相同藥源的藥物因入藥部分、采藥時間不同,其性能都會有所不同。如桂枝和桂圓,桂枝為肉桂樹的嫩枝,而桂圓則為肉桂樹的果實。兩者藥性均干、平溫,但桂枝多用于風寒表癥的治療,而桂圓多用于脾虛、血虧、病產(chǎn)后體虛的治療。藥源相同,采集時間不同的藥物藥性也有所不同,如青皮和陳皮,青皮為幼橘果皮,具有消滯積食之功效,陳皮為成熟橘果皮,具有健脾、化痰、理氣之功效。(2)藥名相近藥物歸納比較。許多中藥藥名相似,容易混淆使用。如澤蘭和佩蘭,澤蘭為唇形科植物,而佩蘭為菊科植物,兩種藥物雖外形相似,但功能卻有很大差別,澤蘭有行水消腫、活血化瘀之功效,而佩蘭卻主要用于醒脾開胃。再如破故紙和故紙、石決明和草決明等。
3結(jié)語
要想提高中藥學課程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深化課程改革,注重實踐,使學生愿意學、樂于學,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收獲有用的知識。我校轉(zhuǎn)變觀念,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靈活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中藥學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作者:陳焱單位:江西省醫(yī)藥學校中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