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癔癥治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臨床資料;治療;結果,對癔癥治療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一般資料對病例進行調查,包括家庭成員、上級醫院和地方醫院診治人員的反饋,以及患者的自訴、常見的心理因素為家庭、工作、人際關系等,往往使患者感到委屈、氣憤、羞愧、窘迫、悲傷而發病(8例,占72.7%)、無陽性神經系統損害體征,或即使有感覺、運動障礙體征,但不符合神經解剖的生理特點、暗示、疏導、行為心理療法,目的在于引導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個性缺陷,認識無意識動機對健康的影響并加以消除、可覺醒暗示或催眠暗示。主要通過語言暗示或配合適當的理療、針刺或按摩,以取得療效、行為療法、心理疏導、行為療法、行為療法、發病機制、疏導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現有模式亟待完善,具體材料請詳見:
【關鍵詞】癔癥
癔癥又名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譯音。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表現為急起的短暫精神障礙、身體障礙(包括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障礙無器質性基礎。我們于1994~2004年共收治11例癔癥患者,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對病例進行調查,包括家庭成員、上級醫院和地方醫院診治人員的反饋,以及患者的自訴。11例癔癥患者,年齡最大23歲,最小18歲,平均21歲。初中畢業7例,中專、高中畢業各2例。父母不和5例,單親家庭2例。
1.2臨床特征
常見的心理因素為家庭、工作、人際關系等,往往使患者感到委屈、氣憤、羞愧、窘迫、悲傷而發病(8例,占72.7%)。部分患者多次發病后可無明顯誘因,而可能通過觸景生情、聯想或自我暗示而發病(3例,占273%)。
1.3診斷與鑒別診斷
無陽性神經系統損害體征,或即使有感覺、運動障礙體征,但不符合神經解剖的生理特點。輔助檢查:無相應器質性損害的陽性發現。鑒別診斷:應與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如癲癇、多發性硬化、肝豆狀核變性、顱內占位性病變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反應性精神病、人格障礙相鑒別。
2治療
2.1心理治療
暗示、疏導、行為心理療法,目的在于引導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個性缺陷,認識無意識動機對健康的影響并加以消除。
2.1.1暗示療法
可覺醒暗示或催眠暗示。主要通過語言暗示或配合適當的理療、針刺或按摩,以取得療效。
2.1.2心理疏導
主要是通過與患者交談的方式進行,每次談話一般以1h為宜。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解釋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任何殘疾。一是談話前必須掌握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對疾病的一些問題要耐心解釋,使患者了解其患病的本質、致病原因以及明確疾病是可以避免發作和可以治愈的,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三是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認真分析和了解患者的疾苦,明白他們最需要的東西,使醫患之間產生一種共鳴,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坦露胸懷,為診治提供條件;四是注意調動周圍的力量,用家庭的溫暖,好友的關懷感化他們;五是組織病愈且愿意現身“說法”的患者一道參與疏導工作更加有說服力。
2.1.3行為療法
對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如:將2個或2個以上恢復期患者編成一組,以座談、討論、娛樂等方式進行,醫務人員要積極參加,在娛樂中發現他們的問題,啟發他們的潛能意識;組織病情穩定的患者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開闊視野。生活上要盡心照顧,主動去解決他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人間的親情。
善于發現并發揮他們的長處和優點,激發他們的自尊、自信、自強。
2.2藥物治療
對癔癥性朦朧狀態、精神病狀態或痙攣發作,很難接受正規精神治療時,可采用鹽酸氯丙嗪25~50mgim、或安定10~20mgiv,促使患者入睡。急性期后精神癥狀仍然明顯者,可采用鹽酸氯丙嗪口服25~50mg,1~3次/d。頭痛、失眠者等可給予阿普唑侖0.4mg,3次/d。
2.3針灸
在患者易接受暗示的基礎上,尤其對于癔癥性癱瘓患者,有較好的療效。主穴:大椎、心俞、間使、鳩尾、三陰交、足三里。配穴:身柱、巨闕、中脘、內關、神門、太沖、期門。《扁鵲心書》:“厥證,形無所知,其壯若失尸,自憂思驚恐,此證婦人多有之,炙中脘五十七壯”。
3結果
通過上述系統治療,8例2年觀察未復發,2例癥狀減輕,1例無效。
3討論
3.1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具有癔癥性格特征的人,在精神因素的影響下,較容易發生癔癥。癔癥的癥狀、疾病過程與病前性格有一定的關系。(1)情感豐富。情感鮮明強烈但極不穩定,往往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對事物的判斷全憑一時情感出發,常隨情感的變化而變化。即所謂癔癥患者的“情感邏輯”。(2)暗示性高。癔癥患者具有高度暗示性。基于某種環境氣氛和情感的基礎上,對外界某種影響和觀念易于接受。(3)自我中心。即處處吸引他人的注目。愛炫耀自己,甚至不惜當眾表演,富有夸張、表演色彩,目的在于博得人們的同情和重視。(4)富有想像。系在情感基礎上,想像豐富、生動、活潑,給人以難以分辨現實與虛幻的印象。
3.2預防
3.2.1疏導與心理教育相結合
一是培養穩定的心態。應激是大腦皮層調控下的全身整體反應,這種調控包括對刺激有無反應、反應強度、持續時間。如果保持良好的認識、穩定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就會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從而適應各種環境,平靜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冷靜地對待自己的得與失,既不以虛幻的自我補償內心的空虛,也不以消極回避的方式無視自己的現實,更不以怨恨、自責以至厭惡來否定自我。二是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互助的人際關系能使人產生安全感,增強抗病能力;而不良的、緊張的人際關系是許多心理疾病的元兇。三是及時宣泄不良情緒。一個心理負擔很重的人如能及時找心理醫生、同事或親友傾吐心中的愁緒或不快,就能在別人的勸導或安撫下,走出心理的泥潭,恢復常人的理智和心態。四是要引導患者接受自己、喜歡自己,產生價值感、成功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滿足感,性情開朗,對生活樂觀,對未來滿懷憧憬。
3.2.2現有模式亟待完善
癔癥的治療除了需要醫學進步外,還需要建立社會授助網以及為患者制定合適的衛生政策。醫院和社區應配備心理咨詢員,開設心理熱線電話,建立健康(含心理)檔案,進行社會化管理。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