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玻手術護理分析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后部玻璃體切割手術(簡稱后玻手術)主要適用于網脫,玻璃體出血,眼內炎等。玻璃體曾被認為是眼科手術的禁區。隨著醫學的發展,1965年DaviaKasner首先應用“開天窗”技術,第一次成功地打開了玻璃體手術的禁區[l1。目前,玻璃體手術已成為眼科常規的顯微手術,是眼科顯微手術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它使許多過去認為不能治療的眼病得到了治愈,為防盲治盲做出重大貢獻。開展玻璃體手術不僅要求具有優良的設備,更要有熟練的內眼顯微手術技術及精心的護理。后玻手術因手術難度大,術后反應重,視力改善不理想等原因,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傷害,所以,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臨床資料
我院自1998年12月至今共行后玻手術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齡6~59歲,平均年齡36歲;其中玻璃體積血9例,視網膜脫離19例,眼內炎5例,平均住院日9天‘通過對33例病人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和社會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二、術前護理
(一)心理護理:消除憂郁、焦慮、悲觀心理,保持樂觀情緒。由于患者視力突然下降,一時難以接受這一事實,且擔心術后視力無明顯提高而產生不良情緒,因此要安慰開導病人,舉例講解治愈的病例,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講清手術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患眼視力,更重要的為了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引起一系列并發癥,而導致失明。從而解除其思想顧慮,主動配合手術。
(二)一般護理:協助病人做好術前的各項檢查,如視力,裂隙燈,三面鏡,眼底,B超,視電生理,全身體格檢查等。告訴病人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引起疾病的惡化。有裂孔源性網脫的病人,臥位應選擇使裂孔處于最低位,引流出視網膜下積液,有利于視網膜復貼。術前3天滴抗生素、長效散瞳眼藥水,術前沖洗淚道及結膜囊;手術前晚通知病人明晨限制飲食,術前1小時應用阿托品將瞳孔充分散大圖。
三、術后護理
(一)向病人解釋術后眼痛的原因及持續時間,體貼安慰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取舒適的臥位,保持環境安靜,必要時給予鎮痛劑等對癥處理。
(二)為防止玻璃體出血或網膜再次脫離,應嚴格限制眼球運動(尤其是術中有出血者)不能揉眼或碰撞術眼,不能過度搖晃頭部,患眼蓋眼墊,并包扎3~5天。
(三)對玻璃體內注氣或注入硅油者,術后應嚴格根據醫囑選擇體位,多為頭低位,應注意定時更換體位,日間每2小時協助患者更換體位。俯臥位時,將軟枕置于胸俯部,馬蹄形枕墊在額部,患者雙手自然交叉于頭部前方;坐位時,將馬蹄形枕置于床邊,患者額部放在馬蹄形枕上,并使頭、頸部成90“角;站位時,患者頭低使面部與地面平行,可背部靠墻歇息,或雙手扶人、扶物緩慢行走,夜間指導患者保持去枕側位,減少頭部活動,防止并發癥。對于裂孔源性網脫,原則上使裂孔處于最高位。術后前5天,保持體位每日至少16小時。因是強迫體位,無論對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帶來極大的消耗,所以我們要給病人提供一個清潔、舒適的休息環境;為緩解特殊體位給患者帶來肌肉疲勞、酸痛,適時對其頸部、肩部及腰背部進行按摩,并讓其家屬協助進行正確的按摩;還可利用聽音樂,為他們讀報等聽覺娛樂手段,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焦慮與疼痛。一般后玻手術病人不強調絕對臥床,常用仰臥位,在護理人員協助下,可自己進餐,下床大小便,生活自理。
(四)每日測體溫4次,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類藥物抗感染,減輕炎癥反應,并配合眼部用藥。每日換藥l次,注意觀察結膜、角膜及眼壓變化,病人有無疼痛主訴,并用1%阿托品點眼,便于觀察眼底情況。
(五)進清淡、營養豐富、半流質軟食,多吃水果、蔬菜,防止大便干燥,增強營養,促進傷口早日愈合.
(六)術后5天拆除結膜縫線,7一10天即可出院。
四、出院指導
(一)遵醫囑堅持用藥,并指導患者正確的點眼方法。
(二)術后3個月應避免劇烈運動及過重體力勞動。
(三)術后定期復查,對于硅油注入后的病人應隨時觀察硅油對晶體和角膜內皮的損害情況,視病情到醫院取出硅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