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運動解剖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方法
該文只要采用實驗法、文獻資料發和問卷調查法來獲取文章撰寫的相關數據。根據選題的要求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為文章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持。在實驗前根據文章的研究需要制定相關調查問卷,檢驗后發放。根據實驗要求,把2012級和2013級學生進行編組,已授完課的2012級學生成績為對照班,在授課的2013級學生成績為實驗班。2012級學生的授課主要采取了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而在實驗班2013級學生運動解剖學部分章節教學中采取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課堂大體分為三部分,即為開始20分鐘教師對本次課程的重難點、主要內容進行講解,并提出自學的要求;而后留給學生50分鐘的自主學習時間,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參閱教材、圖譜、標本、模型等教學用具進行自主學習分組談論,教師進行跟蹤指導解答;最后教師利用20分鐘的時間進行總結輔導。在期末的考核過程中,2012級和2013級學生的考核內容及難度均無顯著差異。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研究結果實驗前后2012級和2013級學生成績統計學分析見表1。
2.2成績分析討論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基礎知識考核主要由平時的測試和習題組成,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核過程中對照班成績16.42士1.86,實驗班成績18.24士1.88,實驗前后成績提升明顯(P<0.01),差異非常顯著。說明采用自主學習為主的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能夠發揮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而后教師進行總結。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同時也容易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常造型思維。他們自行創造問題情境,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達到了啟發式教學的目的。使得運動解剖學原本死板的知識變成了活靈活現、生機盎然的生命科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用能力測試只要由體育動作的解剖學分析組成,主要考核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過去的教學都是教師講解完理論知識后,帶領學生逐步對動作分析的步驟進行講解,學生學起來相對簡單。而在實驗班教師只是給予指導,學生自行對體育教學的各種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學習起來相對苦難,以至于在考核過程中出現了成績相對于對照班低的情況。這也表明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并不能貫穿于一門課程教學的始終,在不同的章節,要根據知識點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方法必然有其優點,但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有其長處。標本考核測試主要有骨骼、肌肉和內臟部分組成,主要考核學生對人體結構的掌握程度。在考核過程中實驗班成績31.02士2.80明顯好于對照班成績29.74士3.69,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法,教師的講解占主體部分,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時間相對較少。標本相關知識的掌握,主要在于課堂上對標本的觀察,過去的教學中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標本進行觀察,課下夠多的時間便是借鑒與彩色圖譜和影像資料進行學習,這嚴重制約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在課堂上給予指導,學生更多的時間是自行分組對標本進行觀察,這便增加了他們對標本的感官認識。綜合表現成績主要由平時的學習態度和作業的完成情況等組成,該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課堂氣氛活躍,踴躍回答問題,致使成績相對好于對照班。通過對比分析發現自主學習的效果要好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在神經系統,動作分析等章節,知識點相對抽象,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較大。這也無形中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十分重要。
目前我校運動解剖學教學均采用結構式教學和全過程的考核方式,通過最近幾屆學生的運動解剖學教學來看,采用結構式教學及全過程考核方式,配合以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能能夠時刻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不定期的測試給學生以動力,學生的學習步法必須跟上教學的進度,這也無形之中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不斷更新,如目前比較普遍推行的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結構式教學等等。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也詳盡闡述了個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也為教學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本校的實際,探索出適合本校教育教學實情的成功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教與學的統一發展,既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又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馬志君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