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中醫進社區指導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和新醫改精神,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現就進一步推進我區中醫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和《省發展中醫條例》,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作為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確保中醫藥服務與社區衛生服務齊頭并進、共同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標
加強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專科建設,逐步建立以中西醫結合醫院為指導、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特色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為特點的農村中醫藥三級服務網絡;通過培養名醫、培育名科、扶持專科(專病)等活動,創出中醫藥服務特色,提升全區中醫藥服務綜合實力。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強基礎,逐步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區中西醫結合醫院要以建設二級甲等專科醫院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開設不少于6個中醫一級臨床科室;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的龍頭作用,加強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指導,推廣中醫藥新技術、新項目,指導并協助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特色治療。到2012年,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中醫治療率達70%以上、門診中醫治療率達80%以上。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衛生部頒布的建設標準,建好中醫科、中藥房,配備基本中醫藥診療器具和250種以上中藥飲片;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積極打造具有區域性較高知名度的中醫專科或專病;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能提供6種、8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能提供4種以上中醫藥服務適宜技術。到2012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中醫治療率達40%以上。
(二)重隊伍,不斷強化中醫藥理論及技能培訓
加強中醫類別全科醫師隊伍建設,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在中心執業(助理)醫師總數中占比不少于25%,并做好中醫傳承梯隊建設。積極組織并督促鄉鎮參加各類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確保中醫藥人員年度中醫藥知識培訓率達100%。依托市衛生支農平臺,組織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每年不少于一期;組織中醫類執業醫師參加中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強化中醫藥服務在社區公共衛生工作中的應用;組織西學中培訓,到2012年,中西醫結合醫院西學中率達80%以上、社區服務中心西學中率達40%以上;開展區級名中醫評審工作,抓好各級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管理,并做好階段性督促考核。
(三)創特色,大力培育中醫專科(專病)
加快中醫臨床專科(專病)建設步伐,提高專科(專病)技術水平,逐步形成特色中醫專科(專病)新格局。中西醫結合醫院按照省龍頭學科的建設標準,在抓好肛腸病學學科建設的同時,加大科研投入和工作力度,拓展肛腸專病治療范圍,進一步做強做大肛腸特色;織里醫院依托名老中醫影響力,抓住中醫館建設契機,進一步提升市級重點學科中醫針灸理療科運行水平;埭溪醫院要重視中醫婦科傳承,將“陳氏婦科”作為區域性中醫名科加以培育。各單位按照中醫專科專病建設計劃,扶持、培育中醫特色專科(專病)管理:一是要制定中醫專科(專病)工作年度計劃及人才培養計劃,保證工作計劃性和人才梯隊建設;二是加強中醫專科(專病)相關設備和設施投入,確保專科(專病)建設有實效;三是及時整理專科(專病)病案,確保學術經驗傳承;四是中醫專科(專病)工作規范,制度健全,中醫病歷、處方等符合書寫規范,能熟練處理本專科疑難急癥。
(四)治未病,加大中醫健康教育力度
要大力宣揚“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和“瘥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保健服務中的特色優勢。一是整合市、區中醫藥服務資源,吸收市、區兩級中醫藥專業人員加入區健康教育講師團,宣揚陰陽平衡、形神統一、天人統一、人與社會統一等中醫健康的科學闡述;二是豐富中醫健康教育內容,重點宣揚群眾樂于接受的中醫四季飲食與起居、體質調養、中醫防病等養生保健知識,提高健康教育實效;三是創新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專題講座、文字宣傳、健康處方、趣味活動等形式,普及中醫健康知識;四是在建設好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主體的健康教育縱向網絡基礎上,動員社會力量,發揮家庭作用,營造人人關心社區健康、個個參與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策措施
各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對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的領導,并在中醫人才培養與引進、中醫基本建設、中醫事業經費、醫療保障制度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衛生部門要將發展中醫藥事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統籌規劃,共同推進,并指導、督促鄉鎮中醫專科(專病)培育工作;對各鄉鎮特色專科(專病)建設給予鼓勵扶持,對獲得各級名中醫稱號的中醫臨床醫師給予適當獎勵。
(二)建立協作機制,推進縱向合作
緊緊抓住市級醫院全面結對區契機,加強與市中醫院的聯系、溝通,通過定向幫扶、業務指導、臨床帶教、技術培訓等方式,建立較為穩定的幫扶機制。區中西醫結合醫院要與市中醫院建立緊密地合作關系,在發展好肛腸特色的同時,加強院內中醫科室的建設,擴大中醫診療覆蓋面,積極投入全區面上中醫藥特色服務規劃、指導。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對照中醫科、中藥房建設標準盡快達標基礎上,主動向上對接,重點培育專科(專病),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三)加強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化隊伍
要抓住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三個重要環節,結合績效工資改革,把崗位培訓、規范化培訓與任職資格、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制度相銜接,逐步建立中醫藥人員培養體系;加強中醫藥知識和適宜技術、操作技能的培訓,特別注重強化責任醫生中醫藥技能的培訓;擇優選用師承人員,并在外派學習、職稱聘用和經濟待遇上給予一定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