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師教育觀及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廖雯娟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論教師的素質:優秀教師的必備品質
第斯多惠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他在《論學校紀律及與教學的關系》一文中指出,‘一切真正的教學中都存在聯系著的三要素:事物的知識、對事物和學生的熱愛、教育才能。這三個要素應在教師的個性中聯接為一個和諧的整體’。”[10]由此可知,第斯多惠從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情意、專業技能3個方面論述了優秀教師必備的素質。
1.教師必須掌握豐富的知識
第斯多惠認為師范學校必須以廣泛的學科知識武裝未來的教師,教師“應該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他擁有一般的文化知識,接受過廣泛的普通教育,熟悉心理學和教育學,通曉自己的教材,懂得正確運用教學方法?!保?1]由此可知,第斯多惠認為教師首先必須接受過一般的普通教育,擁有一般的文化知識。其次,教師必須接受過專業的師范教育,熟悉教育學、心理學和邏輯學知識。第斯多惠認為教育學是關于教育和教學的規律和規則的科學,它可以幫助人們在教育工作中采取正確的行動,消除差錯和片面性,把局部和個別的經驗提高到普遍的觀點和信念上來。所以,第斯多惠規定教育學為師范學校最重要的必修課,并進一步強調:“教育學專家不一定是教師,而教師則必定是教育學專家。”[12]他還說:“培養教師最有用的知識是十分確切的心理學和邏輯學知識。因為心理學或普通心理學以及人類學是教育學的基礎科學,沒有這種基礎科學教育學便成了空中閣樓,或者根本不能成立,邏輯學給行家揭開了理解力的組織結構……。”[13]最后,教師還必須接受系統的學科知識教育。第斯多惠要求教師集中時間和精力學習一個專業,將自己的學科作為學習的核心。因為同時學習幾門學科,會造成“多歧亡羊”的惡果?!罢嬲囵B的目的不在于灌輸一大堆知識,而在于徹底理解所學的專業,我們是用這些專業知識培養人的”[14]。
2.教師必須擁有崇高的教育信仰和教學熱情
第斯多惠認為,教師必須擁有崇高的教育信仰。他說教育兒童是一件艱辛的工作,不能隨意按主觀愿望行事,而需要付出許多心血和精力。那么“教師年年教育一班接一班的學生……教師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什么力量在支持著他,鼓勵著他使他朝氣蓬勃,精神煥發,使他得到寬慰呢?”[15]他認為最重要的也是最經得住考驗的就是教育信仰。在他看來,教師的最高理想就是人道、博愛,教師的使命就是引導青年一代走向真正的生活,引導他們對真、善、美的渴求,并使他們的能力和智慧得到發展。第斯多惠認為,熱愛教師職業是從事教師工作的基本前提,他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學熱情須建立在對教師職業的熱愛上,對教師工作的心馳神往,須建立在對發展兒童事業的熱愛上?!保?6]教育過程是激發學生秉賦的過程,這種激發力量歸之于教師對學生直接的影響,其社會作用一直延續到未來的社會生活;使別人獲得真正的生活,發動別人去追求真、善、美,是教師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沒有什么會超越這種神圣的職責。
3.教師必須展現獨特的個人魅力
第斯多惠認為,“教師的人格會給教師帶來威望、權力、影響和力量”[3],所以教師應用自己整個的個人魅力來影響學生,使課堂教學更富吸引力。首先,教師應當要有氣魄,性格要堅強和果斷。他認為,“教師本人如果沒有主見,遇事左右搖擺,感情空虛,意志薄弱,這怎么能把學生的遲鈍培養成敏捷,把笨拙培養成靈巧呢?”[3]所以,教師只有性格堅強、果斷,“才會知情達理懂得要什么,為什么要,用什么方法來鍛煉意志,只有這種性格的人才會培養出性格堅強和果斷的人來?!保?]其次,教師要熱情活潑,永遠精力充沛,興致勃勃地(而不是矯揉造作)和兒童打交道。為了使自己變得活躍起來,教師應與性格活潑的人和教師打交道,也可去體驗清凈而平淡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并不缺少活躍的氣氛。再次,教師應具有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音清晰宏亮,重音突出,表達清楚,思維要有邏輯。第斯多惠認為只有“說話簡潔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養成學生井井有條的說話的好習慣。
4.教師必須能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原則
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一書中提出了33條教學的規律和規則,歸納起來主要包含以下10條教育原則:第一,自動性原則。人的天性中潛藏著渴求發展的特性,即自動性。但自動性沒有明確的方向,因此需要教師的激發和引導,使學生的自動性朝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第二,自然適應性原則。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過程,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第三,文化適應性原則。人的發展必然受到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社會現狀等因素影響,教育必須注意人在其中誕生和將來生活所在的地點和時間條件。第四,直觀性原則。人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學也必須從直觀到思辨,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第五,持續性原則。教師應從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出發開始教學,不宜有任何東西超過學生智力發展的水平。第六,堅實性原則,指教學要保證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第七,發展性原則。第斯多惠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保?]在他看來,啟發式教學法是教師應當選擇的唯一正確方法。它使學生在對話式的教學中掌握知識,在發現中培養能力。第八,因材施教原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獨特發展。第九,理解性教學原則。第斯多惠反對死記硬背,認為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從而“喪失對真理的熱愛和追求”。所以教師“不要教學生任何還不理解的東西”。第十,學以致用原則。教師傳授的知識,應該是那些反映現代科學水平的,將來能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東西。因此,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應該注重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論教師的培養:自我教育———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
第斯多惠說:“一個人一貧如洗,對別人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6]因此,教師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不斷學習和探究。第斯多惠主要從以下3方面闡述了自我教育的途徑。
(一)多讀書
第斯多惠認為教師自我教育的各種方式中最主要、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讀書。
首先,教師應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讀書?第斯多惠認為,教師要有熱愛真理之心,同時對真理還要有懷疑精神、研究精神和專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白非笳胬?,熱愛真理是一個心靈純潔而高尚的人的可靠標志。”[6]因此教師要全心全意熱愛真理,把它作為終身奮斗的理想。對真理只有熱愛是不夠的,還應具有懷疑精神和研究精神。第斯多惠認為,追求真理應以檢驗那些提供給我們的真理為前提。因而,教師在讀書的過程中應擺脫偏見,以人們所確認的正確的真理為準則,通過獨立思考來探究和檢驗真真理和假真理。另外,讀書還需要專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第斯多惠認為,不求甚解的學習將一無所獲,所以教師應專心一意的研究一個專題,而不是匆匆忙忙的從一個專題研究轉到另一個專題研究。
其次,教師應該讀些什么書呢?第斯多惠認為,教師讀書要有重點,應該以自己的學科作為學習的核心。教育學和心理學為教師處理一般的教學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因而教師應首先閱讀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文章。
理論與實踐結合將使教師的學習事半功倍,因而在閱讀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同時還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加深理解。除了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教師在業余時間還可以廣泛涉獵其他方面的知識。第斯多惠認為,為了清醒大腦和開闊眼界教師可以在業余時間涉獵一些諸如小說、戲劇、文藝作品、國家志、民族志、旅行志等方面的有趣讀物。但他同時提醒教師雖然這些讀物十分新鮮有趣,但教師不應沉迷于其中,而應使其與自己的專業相聯系,否則只會使自己的思想流于膚淺。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第斯多惠認為,“只靠理論本身不能使人成為一個出色的教師或教育家。經驗和思考,理論和實踐,天資和有目的的培養,只有把這些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出色的教師和教育家?!保?]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符合時代特點的一系列教學原理。他認為雖然存在許多的教育原理和教學原則,但這些教學原理畢竟會被誤解和濫用。所以,教師必須正確理解這些教學原理并能正確表達出來。僅僅理解還不夠,還要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從而達到完善理論、豐富教師素養、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他說:“教師學習和理解教育學必須和教育實踐中的親自觀察緊密聯系在一起。誰的觀察力敏銳,誰就會永葆青春。在孩子當中天天有機會觀察到一些有趣的富有教學意義的現象,這樣讀起教育方面的文章才能事半功倍,受益匪淺?!保?]所以,師范學校要給師范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學中觀察、分析孩子的心理,獲得豐富的材料,然后再學習教育學教科書,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習事半功倍。
(三)加強與他人交流
教師要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除了讀書和實踐之外,還應與他人多交流,從他人身上得到自我完善。這里說的“他人”指的是學生和教師。第斯多惠認為,“課堂教學就是教師進行自我培養的最好的學校。因為教師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教學,真心誠意地來激發學生,在這時也不斷地激發了自己,這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6]所以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反思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的目的。
教師應團結互助,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經常交流教學經驗,雙方相得益彰,提高教學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成立教育組織交流教學經驗。教師聯合會、教師協會的名稱只是一種表面的標志,實際上是推動教學的有力證據,是推動教學的一個機構,是滿足內在需要的手段,是教育思想的有機產品。第斯多惠認為,教師“通過參加教師團體的活動,……對活躍和啟發教師的思想,對教師進修十分有利。效果顯著,是任何方法無與倫比的”[6]。
第斯多惠的教師教育理論,雖然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在今天看來依然極富魅力,依然能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教師應堅持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第斯多惠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真、善、美品質的“全人”。這種“全人”主要包括以下內涵:一是能夠自由思考,以追求真、善、美為崇高使命的人;二是充滿人道和博愛,為人類而忘我犧牲的人;三是全面的、和諧發展的人,也就是重視人的體力和精神力量和諧發展。這對反思我國今天的教育困境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當今中國受功利主義的影響,教育目的更多的是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做準備。好學校、好專業就是好未來,似乎成了大多數人的價值觀。而學生卻成為了這種壓迫式教育的犧牲品,學生厭學、逃學的想象屢見不鮮,甚至演變成為自殺或殺人的人間慘劇。這其實就是忽視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的結果。第斯多惠告訴我們教師要激發學生追求真、善、美的主動性,而不是只關注知識的簡單堆積。要教會學生人道和博愛的精神,使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上帝賜予我們生命中的一切,而不是簡單的滿足功利化的欲望。要加強學生的體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德性,而不是為了升學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第斯多惠十分重視教師的自我完善,認為教師必須堅定終身學習的理念。他認為,“教育家活到老學到老,他們要不斷學習和提高,隨時把自己的有限知識應用于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根據不同的社會關系隨時要更新和補充自己的知識,以免使人停滯不前?!保?]所以,即使教師擁有“天使般的語言”和“一切的聰明和知識”,如果不努力進修,也決不會屬于能“推動人類前進”的人們的行列。第斯多惠教師自我完善的教育思想為我國教師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提供了借鑒?!皣乐敽V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急劇加快,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承者,如果自身不進行不斷的知識更新,就無法完成這一使命。
(三)國家應提高教師和師范教育的地位
第斯多惠認為“孩子是上帝的寵兒,是塵世和天堂樂園的繼承人”[6],他們被托付給了教師,所以教師是負有上帝和國家使命的人。第斯多惠反對當時有人貶低教育事業,認為“真正的教育能與上帝的王國相媲美,能變成上帝的塵世王國”[6]。教師和教育是如此重要,因而他呼吁提高教師和師范教育的地位。為此,第斯多惠認為首先要提高教師薪金和獎勵。其次,教師自己要學會自愛,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貢獻。最后,社會應按人的價值和貢獻取人,不能只是以薪金的收入、權力和地位等來定位教師。這種尊師重教,力爭為教師地位的提高和師范教育事業奮斗的精神,對我們當今的教育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自古以來中國教師的地位就較低,雖然當前教師地位有所提高,但教師職業依然被人看成是求職無門之后的無奈選擇。教師工資與教師貢獻不成正比,教學難度大、壓力大,許多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師范教育在教育系統中的地位無疑對教育界而言是一支強心劑。
總之,第斯多惠一生為給德國教師提供科學全面的培訓而奮斗,奠定了德國重視發展師范教育這一歷史傳統。他在批判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教師教育觀,并以此指導他的教育實驗。其教師教育理論不僅對德國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我國當前教師教育改革依然具有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