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培育論文:英美式文化教導的推導培育思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王敏井媛單位:北京體育大學英語系河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郭英劍教授說他“注意到在美國的所有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教會學生‘批評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是人們講授文學課程時的共識?!?/p>
遺憾的是,在國內高校的英美文學教學中,教師主要偏重對英美文學知識的系統傳授,忽視了學生對文學作品閱讀、闡釋和評價的參與,從而使學生成為文學知識和作品分析的被動接受者和學習者。因此,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已成為了今后英美文學教學的當務之急。
英美文學教學中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
1.適度引入文學批評理論教學。20世紀以來,西方文學批評界空前繁盛,出現了新批評、讀者反應論、女性主義、后殖民批評等諸多理論,從而為文學作品的解讀提供多重視角。而目前的本科英美文學教學仍以作家作品介紹為主,使學生陷入信息海洋,或是將代表作品當成精讀課本來細講語言,完全沒有用上這些文學理論。有學者專門撰文論述英美文學課上的理論“缺失”。文學教學一定不能流于語言教學或文學常識介紹。由于課時有限,課上必須適度弱化史實介紹,加強理論教學。比迪•馬丁說:“如果沒有受過文學理論的教育,學生們很少會有機會清晰地去思考問題?!睂W習理論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機會。
教師可在課上向學生闡釋文學理論的內涵,同時在講解具體文學作品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文學批評理論去審視,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經典作家的復雜多面性,而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定論。同時教師可以給出多個經典案例,讓學生思考這些范本的特點、類型及其適用何種理論去研究,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自己分析、判斷,從而提高其思辨能力。
2.以問題為導向實施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若專注于對時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梗概及權威評論的講解,學生則會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只管機械記憶書本知識,創造性的思維由此被扼殺?!巴踝谘自谥猩酱髮W讀預科時,許多門課都用原版英語教材。教師從來不講課,只提問?!庇辛藛栴},就會激發學生的思考。英美文學課上一定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教師形成互動。講??思{的《獻給艾米莉的玫瑰》時,教師可安排學生課前閱讀,同時給出有針對性的思考題,如:標題的多重含義以及文本的女性主義解讀等。
課堂教學務求少而精,教師只需組織學生積極分享自己對思考題的看法,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適時鼓勵,再加中肯的點評和必要的補充,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尤其當學生就某一題目發生爭論時,思想的火花得到了碰撞,思辨能力更會隨之提升。
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英美文學作品和類似的中國經典作品的異同之處,如在講《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可讓學生將其和《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愛情悲劇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并分析由此折射出的中西方價值觀差異。這類思考題可強化學生的辨析能力,分析、歸納能力亦可得到全面提高。
以現當代作品為主,加大思辨能力考察
學生往往在上一門課之初就會關注本門課程的考核情況。如果英美文學教師仍采取傳統的選擇、填空為主的閉卷考試,學生就不會注重課堂討論的參與,只需在考前幾天死記硬背,便可得高分。因此,高校英美文學教學應當徹底改變考核方式,減少信息類題目所占比重,將學生的課堂表現納入考察范圍。同時,將閉卷考試與讀書報告以及學期論文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重視課內外思考,也才能認真閱讀原著,形成自己的認識。
這就涉及教學材料的問題,如果課上所討論的作品都是古英語或中古英語范疇的,學生首先在語言層面就會望而卻步,更不用說形成自己的觀點了。
有學者指出如果教師從艱深的古英語詩歌貝奧武甫講起的話,“教學的實踐表明,為了達到起碼的理解,都是不得不花去大量時間解釋詩歌用詞、術語、格律等,文學課堂成了變相的精讀和語法課……”因此,教師一定要改變從頭細講英美文學的習慣,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作品讓學生作為常識了解即可,教師課上可以提綱挈領一筆帶過。相反,教師宜多選取難度適中的現當代英美文學作品讓學生研讀,也可選擇一些時下的暢銷書。相信對于這樣的作品,又有撰寫讀書報告的壓力,學生一定會全身心地投入原著的閱讀與思考中。
結語
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滯后已成為學界共識。要解決此問題,英美文學課是再合適不過的載體。所謂文學就是通過閱讀文學作品,閱讀人和社會,形成對人對事的看法。傳統的英美文學教學不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入文學批評理論教學,革新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以思辨能力為導向的英美文學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對文學理論爛熟于胸,精心設計作品思考題,同時批閱大量的讀書報告和論文。思辨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今后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持之以恒的付出,只要切實堅持,定會效果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