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語文教師情感智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師對于其職業的內在認同和情感上的接受程度,會直接影響其智慧水平。語文教師應該滿懷一份對語文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之情,將滿腔熱情撒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這樣才能觸發感情,感染學生,感染課堂,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收獲一份精神愉悅與享受。
【關鍵詞】語文教師;職業認同;情感智慧
作為一個職業工作者,教師對于其職業的內在認同和情感上的接受程度,會直接影響其智慧水平。師愛是教師的職業情感,是教師情感智慧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愛自己的職業,因為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會去愛每一位學生,才會去愛每一節課,才會去鉆研每一篇課文,課堂才有可能具有足夠的空間和情感。語文教師應該滿懷一份對語文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之情,將滿腔熱情撒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這樣才能觸發感情,感染學生,感染課堂,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收獲一份精神愉悅與享受。
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也就是說,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要在實現這樣的目標,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一、動情于教材
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自己應先受到教材的感染,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作品反映出的情緒和情景,并把這種最初的感覺和沖動保持下來,這會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潛在力量。在深刻地體驗、把握課文表現感情的情境、基調的基礎上,用教學語言感染學生,點燃學生心頭的火花,達到披文入境、體驗賞析的目的。而這一切的前提是語文教師自己與這篇篇美文產生情感共鳴,要讓學生動情,教師自己必須先動情。曾聽王尚文老師講過他念大學時一位老師上《離騷》時的情景,這位老師將前一晚所寫的關于自己對《離騷》理解的一首詩,在課堂上滿懷深情地朗誦給學生聽,然后久久難以回過神來,而在座的學生當場就被老師的這一舉動所深深折服,借助于對那首詩大大加深了對《離騷》的理解,更激發了進一步學習《離騷》的興趣。還聽說有一位語文教師在上《大堰河—我的保姆》時,不作任何的文本分析,而是一上來就聲情并茂地把整首詩背誦了一遍,隨著兩行真情之淚的自然流淌,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不禁驚愕了,而在目瞪口呆之余對詩歌的感情、主題、人物的形象的把握都變得順理成章,不廢吹灰之力就領悟了詩歌的精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兩位老師的所為,如果他們沒有對課文傾注極大的熱情,沒有用真心去透視課文,沒有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的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在語文課堂上產生這樣的效果的。
語文教師的責任,就是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特有的優勢,充分發掘教材感性的特點,不是靠道理、靠邏輯力童來征服人,而是靠形象、靠感情的力量來感染人,講出文章的人情味,使學生情動意會,在欣賞和品味美的事物的過程中學習語文。那么就讓我們的語文教師行動起來,首先讓自己動情于課文,再把這種情散發開去,去感染學生。引導他們深入到中國五千年濃厚的文化中去,讓他們身臨其境,在篇篇美文中去體會深層次的意蘊,去體會那一次次來自心靈的巨大感動。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熏陶,啟發學生積極感悟生活,從文章的審美中去學會感動,讓他們都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一顆感動的心。
二、動情于學生
要教師動情,則要有對學生的愛才行。動情于學生,也就是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感情真摯,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會因為教師的“愛”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會在教育效果上產生良好作用。這一點,我們的語文教育前輩們已為我們作了很多例子,如于漪,如魏書生等等。似乎在這里再講老師對學生的愛有點過時,但是放眼看一下我們周圍的現實,類似體罰學生的現象還大量存在著,教師對學生的愛仍然處于嚴重缺失狀態中,并有愈演愈烈之勢。所以,在語文課改的新形勢下,重新喚起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非常必要的。魯迅曾經說過,教育根植于愛。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稱之為教育愛,這種愛,區別于父母子女之愛,兄弟手足之愛、親朋好友之愛,包容著極為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可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一種親近感,一種理解感,一種期望感以及教師愿意為學生的成長而努力奉獻的熱忱。語文教師必須以赤誠火熱的愛生之心,強調情感因素的刺激和調節去教育學生。我相信在這一“愛”的付出過程中,語文教師亦能收獲良多,不僅能感受到來自學生的同樣真摯的愛、關心和信任,感受到學生在自己關愛下成長的快樂,而且還能體會到忙碌工作、辛勤付出之后的快樂和滿足,那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精神享受和成就感。我也相信,如果語文教師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自己的學生,何愁教學效果不能提高呢?熱愛就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愛學生。
三、具有情感遷移能力
以前有人說語文教師應該像個演員,每個人都應演好自己的節目,言語神態,舉手投足間都要有吸引力、感染力。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滲透,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語文教師更應該像個導演,在對“劇本”進行透徹理解和開放型處理的基礎上,用滲透情感的語言和富于激情的動作,將學生引入色彩斑斕的語文情感世界中,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情感遷移能力。
語文教師不能缺少情感遷移能力。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是作用于情感領域的活動,在語文學科中,豐富的人文精神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滋潤著學生的心田。語文課堂教學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語文教師、學生、作品三者之間真誠地、心與心的交流和對話,而情感則正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文章不是無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產物和表現,語文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并轉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然后運用身體語一言表達自身情緒,以身體的細微變化來判斷學生的情緒反應并與之進行情緒交流,使學生在不斷的刺激中調動情感需要,以最大限度地走進作者的情感場,與大師進行情感交流、碰撞。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質,而且使學生的知情意得到高度和諧全面的發展。
新的課程理念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的角色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這些都需要語文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