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師數學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新的中小學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運用能力,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以及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等等。對此,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以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而高師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合格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因此,為了適應這一需求,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
課程標準;教育理念;現代信息技術;課程資源
基礎教育教學課程改革(以下簡稱新課改)已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施行,這次課程改革是我國歷次課程改革中最大的一次。大部分中小學教師都來自高師院校,而大部分高師院校的教育教學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其教育方法和培養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作為一名從事小學教育多年的教師,筆者認為,高師數學教育專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改革,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一、培養高師學生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
課程標準呼喚新型的數學教師,要求教師具備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因此高師院校在教育教學學中應該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在每門課程的教學中貫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對概念、定理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的層面,更應該注重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實施的背景下,高師院校的教師需要從功能的多重性方面認識自己的作用,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是信息資源的開發者和管理者。學生在學習中的信息交流不僅是與教師單通道進行交流,而應該形成學生與教師、同學、社會、傳播媒介等的多極交流模式。這就要求高師院校教師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藝術,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意識地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激發、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
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高師學生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學理念是指導各級各類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思想基礎,是教師教學的靈魂。高師數學教育專業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搖籃,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高師數學教師不了解當前基礎教育數學改革發展的現狀,他們只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學術水平,認為只要把專業課教好就行了。在他們的意識里,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是少數搞教學法的教師的任務,與他們無關,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區。因此,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我們應倡導高師數學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動態,適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期培養出適應新課改要求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高師院校各個專業都有一門必修課:教材教法課,這門課是專門培養教師技能的一門課程。它一方面會分析如何去講授一門課程,另一方面這門課程會研究、分析某門科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以及其發展的內在邏輯關系,并且會結合所教授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把它組織成一門學科。教材教法課是高師院校學生在系統學習了高等數學的一些知識后,著重針對其日后應從事中小學數學教師的職業的特點而開設的。學習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標應該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系統的重新認識數學和數學教育的活動過程,使其在活動中發展對數學教育的認識,提高其從事數學教學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使學生從“學生”向“未來教師”轉變,讓學生意識到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課程標準上,還應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即認識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
三、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
課程標準把“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事實上,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應用數學的發展推動了當代數學的前進,而在數學教育中大量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機地融合,也已經成為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盡管對數學教育中如何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問題仍時有爭論,但一個共同的認識是,計算機的功能是強大的,只要運用得當,將會在多個方面產生效能,可以為數學教育價值的發揮開辟新的天地。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傳統的觀念中,數學教學主要是一些數學概念、定義、定理以及一些數學計算,不適合多媒體教學,因此,在大部分高師院校中,數學教育專業的課程大多保留著“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作為以培養中小學教師為主要目標的高師院校,應首先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把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中,使這些未來的中小學教師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親身經歷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及發揮的重大作用,為未來在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正確使用多媒體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從自身做起,培養高師學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課程標準對中學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但以我們的了解,以及對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實地調查發現“,課程資源匱乏”仍為新課程改革中的突出的問題之一。目前中小學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的能力還很欠缺,教師們已習慣于“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教學模式。大多數中小學教師把教材當成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針對當前中小學教師能力的實際情況,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以培養合格中小學教師為主要目標的高師院校應注重對高師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首先,高師院校的數學教師要樹立培養學生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教育實習是高師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教育實習中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作用,從而積極主動地開發課程資源。比如,有些學生在教育實習前的試講中,本來是一節課的內容,他只用了二十甚至十幾分鐘的時間就講完了,剩下的時間就不知道怎么安排了。分析其原因,這些學生是把教材當成了唯一的課程資源,而不知道如何去開發和利用其他的課程資源。這時候,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科知識的拓展,通過自己的再創造使教材內容更加完善,根據知識的邏輯性、關聯性和學生的實際認知結構,對教材知識進行結構重組和優化整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意識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意義,學會學科知識資源的開發,從局限于教材分析到課程資源的開發,不斷提高學生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能力。此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的互動,這無疑也是一種無形的課程資源。總之,在高師院校教師要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以上幾方面的教學能力,為學生畢業后成為一名合格進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翔.數學教育的價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瑞、鄧鵬.高師數學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新要求[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6):32-3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陳桂杰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