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刑人員子女心理特征與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生活堪憂
有調查顯示,45.9%的監獄服刑人員表示,其孩子目前的生活沒有保障。監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生活缺乏保障主要體現在生活費用支出缺乏保障和居住條件明顯下降。
(二)輟學現象嚴重,受教育權得不到保障
有統計結果顯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中輟學的人數占被調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總數的13.1%,并且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中的輟學群體在其父(母)親入獄后顯著增大。
(三)流浪、乞討現象令人擔憂
有統計結果顯示:監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在社會上流浪、乞討的占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總數的2.5%。
(四)犯罪率遠遠高于全社會未成年犯罪率
有統計結果顯示:被調查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違法犯罪的人數占被調查人員未成年子女總量的1.2%,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在其父(母)服刑后犯罪的比例要大大超出正常群體的比例。
(五)孩子是監獄服刑人員的主要精神支柱
有調查表明:孩子成為服刑人員,特別是女性服刑人員最大的心理負擔。其內心悔恨因入獄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已經成為心中永遠的痛。他們希望子女能夠不因其服刑而受到任何不良影響,能夠得到關愛,不受歧視,正常地生活,學習。可以說,孩子在獄外的一切情況均直接影響著服刑父母在監獄的表現。
二、監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心理特點
上述問題使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長期以來處于未成年人關愛工作的邊緣,社會關懷十分薄弱。這也讓監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心理與同齡的心理發展正常的未成年人相比,顯現出以下一些特點:
(一)自卑、自閉
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是一個特殊、弱勢群體。這些孩子的心靈因父母一方或雙方被判刑,被迫罩上了陰影。他們在心靈上受到沉重打擊,這些未成年人與其他未成年孩子一樣需要父母和社會的關愛,初高中階段的學生,更有待心理疏導。
(二)愛“發脾氣”“、易激惹”等社會防御性傾向
因服刑家庭的特殊性,子女在心理,行為,個性方面的弱勢以及社會對服刑家庭的“有色眼光”,都會造成服刑子女在社會交往中缺乏自信,過度敏感,以致出現若干社會性發展問題,如在心理行為方面表現出“易激怒”,愛“發脾氣”等社會防御性傾向。
(三)被動、消極
有調查顯示,服刑家庭的子女對同學(或同伴)交往的評價明顯低于普通家庭子女。另外,由于這一心理,也使他們難以主動請同學或老師幫助自己,因此與普通家庭子女的學習相比,服刑家庭的子女大多在學業上有問題。
(四)敏感、心有顧忌
有調查顯示:有20%的服刑家庭的子女不愿意接受社區幫助,在愿意接受的80%受訪者中,絕大多數選擇了“非公開化”的幫助形式,愿意接受“公開資助”的僅有7.0%。可見,服刑家庭子女雖然面臨多重發展危機,但對社會援助還是心存顧慮的。這一方面表明了這些身處弱勢的兒童非常敏感,他們從內心是不愿意被視為“弱勢”或者“特殊群體”的。
三、監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教育
參考研究結果及上述分析、討論,針對服刑家庭子女的心理特點與教育,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樹立“全納性教育”理念,建立助學機制,提供可能的教育援助
“全納性教育”,就是要促進所有兒童的教育參與,不排斥任何人。“全納性教育”是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和促進教育中的個體彼此接納差異的教育。對于服刑家庭子女的教育,之所以要樹“全納性教育”理念,就是一方面要看到這些青少年的特殊教育需求,給予針對性的教育援助;同時要幫助服刑家庭子女“去特殊化”,引導社會對他們的包容與接納,促進他們從心理上與社會接近、與他人建立正常化的互動關系。
(二)提供專業心理援助,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服刑家庭子女心理行為問題的顯著高于普通家庭子女,也高于全國的調查數據,而且服刑家庭子女在發展需求上,心理情感及社會性方面的需求僅次于“學習”,占到14.3%。這些表明:服刑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他們需要專業的心理援助。情緒困擾、自信心不足、社會交往等是服刑家庭子女最突出的三大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之間又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通過專業的心理援助,緩解服刑家庭子女內心的壓力、改善他們對自身的評價和認同、幫助他們釋放情緒并學會合理控制情緒、引導他們學習正確的社會交往技巧、適當進行行為矯治等,能有利地促進該類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長。
(三)堅持系統干預模式,改善服刑家庭整體狀況,提高家庭功能,修復親子關系
服刑家庭子女的身心發展問題與其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除了要直接對服刑家庭子女提供幫助外,也要重視對家庭、學校、社區三方面的環境建設。在爭取學校、社區配合的同時,服刑家庭子女最需要改善的是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前提,家庭環境從基礎上決定了兒童社會化的程度與方面。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等軟環境都會對兒童的性格、思想道德、行為舉止產生深刻的影響。服刑家庭從結構上、功能上都有諸多危機,不但物質生活條件差、社會地位偏低,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亟待改善。因此,要想提高服刑家庭子女的生活狀況,就必須首先將這些兒童放在家庭中去考慮,從整個家庭的功能上去幫助,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支持系統。
(四)建立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完善社會支持網絡,豐富社區支持的內容與功能
調查顯示,服刑家庭盡管非常需要社會支持,但更難獲得支持。因為其成員本身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更可能遭受社會的排斥,即使服刑人員刑滿釋放,在社會理解、就業安置等方面也更為困難;服刑家庭子女因父母的犯罪,也無形中增加了受助的難度。同時,服刑家庭也表現出對社會支持的防御甚至拒絕。總之,服刑家庭有著不可回避的特殊性,需要專業的人員來參與完成。另外,服刑家庭子女以往所得到的社區幫助多數是物質層面的,而服刑家庭子女對學習、心理情感與社會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相對物質層面更為迫切。所以,進一步完善社會支持網絡,豐富社會支持的內容與功能是幫助服刑家庭的必要手段與途徑。
在所有未成年人中,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往往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關心他們的成長,是做好整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讓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入細致地做好工作,幫助他們解除生活困難,消除心理陰影,與所有未成年人一樣,在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中學習、生活,在陽光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