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調研大學生創業團隊,發現存在創業資金不足、項目技術含量低、創業人才難以聚集、導師作用發揮不足等問題,互聯網平臺給大學生創業帶來了機遇,建議建設創業基地、搭建教學資源平臺、建立教育管理平臺和設置創業實踐平臺,強化資源整合,完善培育鏈條,持續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
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變化,網絡經濟的優勢明顯,投資較少,占用資源量不高,為大學生創業創造了良好契機。本文通過調研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青創空間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分析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嘗試依托互聯網功能構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以期通過區域資源整合,完善培育鏈條,以學生為本,持續推進平臺建設,真正發揮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作用。
一、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現狀,對學院青創空間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調研。青創空間內正孵化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共有15個,創業項目主要以貿易類、服務類為主。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團隊需要創業資金、政策性貸款、關鍵人才以及創業指導。基于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實際運營過程進行分析,發現大學生創業面臨系列問題。
(一)創業資金不足大學生創業的首要問題
就是獲取啟動資金。目前,大學生獲取創業資金的渠道主要有貸款、融資以及求得親朋好友支援等。雖然現在大環境提倡創新創業,極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氛圍,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但大學生在政策性貸款方面并不順利,比如河北省政策性貸款要求集中培訓并取得創業資格證,且須憑抵押物或房產來獲取無息貸款,這對仍在校求學或者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存在一定困難。創業資金不足,導致創意項目無法實施,創業初期,資金消耗大,盈利少,到創業中后期難以擴大經營規模。創業資金問題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的效果。
(二)創業項目技術含量低
大學生社會關系比較單純,社會資源缺乏,創業項目多為商業貿易、社會服務等技術含量較低的類屬,且創業項目類別有限,這決定了創業利潤偏低,也導致創業后期助力不足,難以完成創業項目轉型,創業成功率也比較低。
(三)創業人才缺乏聚集效應
大學生創業孵化園依托政策支持和學校資源,存在一定優勢。創業園區有利于學生創業,相對容易招募到有創業熱情、踏實肯干的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人力資源成本。但是,創業項目缺乏高層次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專業技術人員等,大多數學生達不到人才需求標準,人才聚集在大學創業孵化園區內難以實現,也就難以實現科技創新。
(四)創業導師難以發揮作用
一些大學的創業孵化園提供創業指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規避大學生創業的風險。但是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類型多樣,學校為創業園區配備的導師資源有限,缺乏法律援助以及財務專業知識支持,難以有針對性地發揮作用,無法滿足大學生創業的需要。
二、“互聯網+”給大學生創業帶來機遇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其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網絡化”,能夠深刻理解“互聯網+”的內涵,并適時把握互聯網給他們帶來的創業機遇。
(一)提供了融資平臺資金
往往是困擾大學生創業的首要問題。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網絡資金籌措方式應運而生。小微貸款、P2P貸款、網絡眾籌平臺都給學生提供了獲取創業資金的新渠道。在眾籌平臺上,大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創業設想公之于眾,展示產品的經營思路和競爭優勢,介紹創業前景,吸引資金支持。
(二)創業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創業方式需要實體店面,但地段比較好的店面往往是學生創業無法承受的。而互聯網創業能較好地規避這個問題,創業成本低,創業風險小,只需要簡單的設備和一臺能上網的電腦[1]。此外,相對于大學生而言,互聯網創業更有其突出優勢,一是創業形式多樣化,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形式主要有淘寶店鋪、阿里巴巴、微商;二是工作時間靈活,不與課程學習沖突,時間自由度比較高。
(三)創業成功率提高
網絡上的教育資源眾多,較為突出的以MOOC為典型的“互聯網+教育”模式,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2]。充分利用網絡在線資源進行創業實踐。有效利用網絡資源,依托線下創業導師的指導,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三、“互聯網+”思維下構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
首先,互聯網技術為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持,實體的實踐平臺為創業者提供了實地的創業空間和實踐指導,而且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可以有效利用區域合作的集群優勢;其次,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網絡化因互聯網的廣泛使用變得可行,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傳遞創業信息[3]。“互聯網+”具有尊重需求、搭建平臺、創新驅動、鏈接資源和大數據監控等特征[4],“互聯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基于這五大特征,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需求,以創新為驅動力,鏈接創新創業的資源要素,實時進行大數據監控,以培養具備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為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合理有效的教育指導平臺、基礎條件共享平臺以及基礎服務平臺[5]。依托“互聯網+”構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結構,從系統整體性的角度分為建設創業基地、搭建資源平臺、建立教育管理平臺、設置創業實踐平臺四大建設模塊。
(一)建設創業基地
創業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地,包括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實驗室、實驗實習基地以及創業成果展示廳等,這些都是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組織支撐條件。創業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實施空間、入駐企業的實戰平臺以及綜合的創業咨詢服務,為創業教師和學生提供辦公場所。創業基地還需要配備完善的硬件設施,如電腦、實驗儀器、設備等現代化設施。
(二)搭建資源平臺
教學資源平臺是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重點,包括教師、教學、課件等。建立校內教師、校外導師和創業伙伴等多種角色參與的創新創業師資庫。聘請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等方面的專家指導創新創業教學活動。創新創業教學資源平臺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基礎教學、分類教學和實踐教學。基礎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傳授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喚醒學生創業意識;分類教學階段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對具有創業潛質的學生,按其特點、能力、興趣和專業進行分類指導;實踐教學階段要引導創業條件成熟的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安排教師在實戰中對個案進行指導。此外,還可以聘請律師、工商稅務人員和行業企業專家,為學生提供法律事務、財務知識、投資融資、企業會診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
(三)建立教育管理平臺
高校需要建立官方網站平臺,整合創業信息資源,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公告、信息、動態和成果等,方便大學生了解最新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動態,做到“創業資訊搶先一步”[6]。高校教師可以依托該平臺開展大學生創業園的申請、審批和入駐工作,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和創業大賽的申報、審批工作,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可以以學生身份登錄平臺報名參與,還可以依托平臺獲得創業指導,進一步增強師生溝通交流,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該平臺還可以用于大學生創業園的資金投入與研究成果產出,吸引社會團體、企業、個人及國內外投資機構的資金投入。
(四)設置創業實踐平臺
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主要有自主創業、校企合作和成果轉化三種形式。在創業實踐平臺上,校企合作可以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企業產品研發、技術支持、專利申報、合作交流等信息,學生可以獲取企業提供的相應信息,了解社會經濟狀況和企業需求,為參與求職做好準備。成果轉化主要是結合專業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在專業導師指導下,實現技術方面的創新突破。
四、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優化建議
(一)強化資源整合,完善培育鏈條
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需要整合各方面資源,政府、高校、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一定要落到實處,加大社會機構和企業的參與力度,共同打造高效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平臺的建設要從宏觀角度出發,以小帶大,以點帶面,先打造示范平臺,繼而擴展至整個學校、整個地區乃至全國。借鑒國外創業實踐的先進理論,建立一整套的孵化鏈,在創業啟動期、種子期、成長期進行創業培訓。
(二)持續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
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實踐主體。創新創業是持久戰,創業實踐平臺給學生提供實戰場所,培養學生創業思維和能力。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發展的目光,持續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貫徹“雙創”精神,助力大學生的創業實踐。
參考文獻:
[1]葉凱.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7):107-109.
[2]於曉蘭.“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搭建[J].現代鹽化工,2016(8):66-67.
[3]師曉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淺析[J].陜西教育:高教,2017(7):76-77.
[4]王麒凱,王玥琳.“互聯網+”思維下高校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教育的開展[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9):8-10.
[5]羅曉婷,陸衛明,張元.“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構建探索[J].教育探索,2016(32):141-142.
[6]陳彩彥.“互聯網+”西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1):149-151.
作者:李艷良;王丹丹 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