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涼山地區初中地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學生嚴重偏科,家長不重視。
在涼山地區,地理只參加初中階段的會考,不參加中考,因此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只要死記硬背會考過關可以拿到畢業證就行,最重要的還是語數外之類要參加中考的主科,不參加中考的科目不受重視。這一地區很多家長都是沒有上過學的,認為孩子只要在學校就肯定會好好學習,根本就不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新形勢下涼山彝族地區地理教學策略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地球儀、地型標本、圖片和多媒體的形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增加對地理的感性認識,避免紙上談兵。因此,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和學校充分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對非主科的投入力度,使學校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購置新的地理教具和多媒體設施,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的良好環境。另外,政府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要切實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教師有了保障過后,就更有動力,也更有興趣認真地進行教研、教學活動。
(2)改變教師教學方法,加強專業素質。涼山地區的教師首先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是自身專業素質不夠強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教學相長,與其他地理教師進行交流,相互學習的方式來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發現新問題、創造新的解題方法。還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關愛動物,節約水資源等思想。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是地理所要研究的對象,涼山彝族多數居住在高寒山區,也是自然風景和原始風貌保存比較好的地區,這里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礦產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分析學生家鄉的地理區位優勢,結合可持續發展農牧業,一方面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初中畢業后不再上學的彝族學生指明一條增收之路。
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不僅可以使青少年形成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還可以在課堂中接受環境教育、國情教育、生態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涼山地區的地理教育有其特殊性,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地理學科教學中積極開展有關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才能使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不斷改變涼山地區的教育狀況。
作者:馬紅單位:四川省西昌市民族中學